导图社区 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影响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因素之化学、物理性危害
关于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影响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因素之化学、物理性危害的思维导图,快来看看吧!
编辑于2023-04-29 15:02:38 北京市影响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因素 ——化学、物理性危害
化学性因素
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安全性
无风险、无损伤性
没有一种物质是绝对安全的
毒物与非毒物间不存在绝对界限,特定条件下几乎所有外源化学物都有毒
剂量决定毒性
食品毒理学
研究存在或可能存在于食品中成为毒物的小分子物质
种类、含量、分布范围、毒性及其毒性反应机理
毒物
一定条件,较小剂量,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
外源化学物
毒性(生物有害性)
概念
外源化学物质与生命机体接触、进入生物活体体内
引起直接或间接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aka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毒性大小
半数致死量LD50
规定时间,指定感染途径
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物量
影响因素
与剂量、接触途径、接触期限有密切关系
评价外源化学性的毒性,不能仅以急性毒性高低来表示
一些外源化学物的急性毒性属于低度或微毒,但有致癌性
致癌性
致癌物分类
Group1
具有致癌性
Group 2A
很可能致癌
2B
可能致癌
3
对人致癌性不可归类
原料中的天然毒素
植物性天然毒素
生物碱类
含氮有机化合物,含氮杂环:吡啶、吲哚、喹啉、嘌呤
常见
龙葵素(茄碱)
马铃薯发芽、变绿、溃烂后产生
急性脑水肿,肠胃炎,肺、肝、心肌、肾脏皮质水肿
秋水仙素
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
新鲜黄花菜
易溶于水,不耐高温
与砷中毒类似
2~5h出现症状
口渴、喉咙灼烧感
发热、呕吐、腹泻、腹痛、肾衰竭
呼吸衰竭引起死亡
烟碱
苷类
aka配糖体、糖苷,植物根茎叶、果实中均存在
常见
生氰糖苷
本身无毒
咀嚼、破碎含生氰糖苷植物,细胞结构破坏
β-葡萄糖苷酶释放,与生氰糖苷→氰氢酸
豆科、禾本科、蔷薇科
木薯
果仁
苦杏仁苷
亚麻仁苷
较好水溶性,水浸除去大部分毒素
硫代葡萄糖苷(硫苷) aka芥子苷
葡萄糖衍生物总称,根茎叶、种子
十字花科植物
油菜
西兰花
萝卜
抑制甲状腺素合成→甲状腺肿大
预防慢性疾病,防癌抗癌、抗氧化
高温破坏活性
有毒蛋白类
胰蛋白酶抑制剂
豆类、谷类油料作物种子,生蛋蛋清
降低胰蛋白酶活性,蛋白质消化率、利用率降低, 内源蛋白质、含硫氨基酸损失
去除
热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
作物育种法
植物性血细胞凝集素
豆类籽粒
破坏小肠黏膜,干扰酶代谢,蛋白质利用率降低,生长受阻,影响脂肪代谢
豆角必须煮熟、炒透,失去鲜绿色、生硬感和豆腥味
蘑菇毒素
我国人类生命有威胁20+种,致人死亡10+
鹅膏菌素、鹿花菌素、蕈素定、蝇蕈醇
胃肠毒素、神经毒素、溶血毒素、肝毒素
其他
植酸
禾谷籽实外层(麦麸、米糠)中最高
与多种金属离子(锌、钙、铜、铁、镁)螯合成不溶性复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对矿物质利用
与蛋白质碱性残基结合,抑制酶活性
机械加工去除、植酸酶处理
草酸
植物叶max,花、果实、种子其次,茎min
菠菜、苋菜、牛皮菜
与二价、三价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降低矿物质利用度
腹泻、肠胃炎;与血钙形成沉淀,导致低血钙症
水浸泡、热水浸烫
动物性天然毒素
河豚毒素
非蛋白类神经毒素
经口最小致死量40μg/kg
神经中枢、神经末梢发生麻痹,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部位、季节差异
卵巢、肝脏含量top,新鲜干净肌肉几乎不含
春季最毒
治疗用途
抗癌
止痛
杀菌
对热稳定,pH敏感,不溶于水而溶于醋
剔除内脏,专业养殖
贝类毒素
贝贝自身无毒,摄取海藻、与海藻共生而具毒性
种类
赤潮——麻痹类贝类中毒PSP
神经性贝类毒素NSP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
遗忘性贝类毒素ASP
记忆丧失、平衡失调、意识混乱
净水排毒、去除肠腺
鱼类组胺
海洋鱼类腐败,组氨酸经链球菌、沙门氏菌等组氨酸脱羧酶→组胺
胃肠道、支气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呼吸急促、恶心,神经性、皮肤症状
加入食醋可降低毒性,冷冻条件下运输和储藏
鱼卵毒素
卵毒鱼类性腺、所产卵中,海鱼
消化系统:腹泻、腹痛、肠痉挛,神经:手足麻痹,呼吸中枢抑制
避免食用
环境污染物
有毒重金属
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少量即可危害人体健康
限量标准:GB 2762-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种类
汞Hg
单质、无机汞、有机汞
途径
环境污染
食物链富集
但只及其化合物均有毒,有机汞>无机汞>金属汞
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水俣病
日本水俣湾,工业废水排放
镉Cd
单质、一价、二价
途径
环境
食物链富集
容器、包装
施用磷肥
单质及其化合物均有毒
危害
肾功能障碍
骨骼损害
致癌、致畸、致突变
痛痛病
铅Pb
单质、+、2+、3+
途径
环境
食物链
包装容器
农药
食品添加剂
单质、化合物均有毒
危害
造血系统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肾脏
致癌、致畸、致突变
砷As
单质、无机、有机
途径
环境
食物链
包装容器
农药
单质无毒,化合物有毒,无机镉>有机镉,3+>5+
危害
肠胃炎症状
神经衰弱综合征
皮肤色素异常,过度角化
末梢神经炎
皮肤癌、肺癌
多环芳烃PAHs
矿物燃料(煤、石油、煤焦油)、木材、烟草,一些有机物热解或不完全燃烧产生,含两个及以上稠环的化合物
苯并芘、
途径
环境
煤炭、石油、汽油、垃圾、烟草、木材燃烧
森林火灾、火山喷发
农药杀虫剂
加工
高温油炸、焙烤
明火烧烤
烟熏
存在状况
大宗食品均可被检出
奶类、果蔬、谷类、肉类、甜点、饮品、油类、药用草本植物、坚果、香料
毒性特点
苯并芘,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
污染普遍,致癌性强
沉积于肺泡、进入血液,蓄积于乳腺、脂肪组织,导致腺体癌、血癌
控制措施
环境来源:环境保护、消除污染源
加工来源:避免采用烟熏方式
制定最高允许限量标准,加强监管
多氯联苯PCBs
一系列,两个苯环、不同含氯量的同系物,氯替代苯环上若干or所有碳氢离子
途径
绝缘、不易燃,用作电容器、变压器的润滑剂、增塑剂、阻燃剂、绝缘油
泄漏、流失、废弃、蒸发、燃烧、掩埋进入外环境
存在状况
主要:动物性食品
肉蛋奶及其制品
控制措施
环境保护、消除污染源
已污染食品销毁
制定最高允许限量标准,加强监管
二噁英PCDD/Fs
具有相似结构和理化特性的一组多氯取代的平面芳烃类化合物
途径
金属冶炼、矿石烧结、水泥制造、废物焚烧等大型工业生产
高亲脂性,动物脂肪中生物蓄积,通过饮食进入人体
存在
动物性
毒性特点
因氯原子取代数量和取代位置不同而有差异
1~3个氯被认为无明显毒性,4~8个有毒
TCDD已知毒性最强的污染物,Ⅰ类致癌物
神经毒性、免疫毒性、肝毒性、致癌性
控制措施
控制垃圾焚烧温度
被污染食物销毁
加强监管
农业投入品残留
农药残留
农药使用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农药本体物和剧毒衍生物总称
污染途径
不规范使用农药
不执行休药期
过度使用农药导致土地污染
食物被农药污染
毒性特点
急性
不正确使用,误食
恶心、呕吐、咳嗽、气短、呼吸困难
慢性
长期接触农药,食用农残食物
三致
限量标准GB 2763-2021
控制措施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加强农药管理
制定和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开发新型生物农药
选用良种植物
兽药残留
动物产品,兽药母体化合物、代谢物,与兽药有关的杂质
种类
抗生素
驱虫
生长促进剂
镇静剂
污染途径
不规范使用
不执行休药期
饲料被兽药污染
毒性特点
急性中毒:大量摄入
三致
过敏
干扰人体激素平衡
限量GB 31650-2019
控制措施
按照动物防疫条件要求构建养殖场sheng'wu'an'quan体系,防止疫病
安全合理使用
加强监管
食品加工伴生危害物
丙烯酰胺
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甲醇、乙酸乙酯等极性物质
毒性
LD50:150-180mg/kg,中等毒性
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基因毒性
潜在致癌性
调查发现
淀粉含量价高的植物性食物
加热温度高于120℃
美拉德反应产物
控制策略
降低底物浓度
还原糖
天冬酰胺
调整加工工艺
温度
时间
pH
应用新工艺
微波、红外、真空
添加抑制剂
抗氧化剂
植物提取物
杂环胺
C、H、O、N组成的含有一个芳烃+一个杂环
分类
氨基咪唑杂环胺
碳水化合物、氨基酸,100~250℃
美拉德生成主要骨架,进一步与肌酸等反应
氨基咔啉杂环胺
250℃+
氨基酸、蛋白质等直接裂解
毒性
致癌、致突变
2A、2B
热加工肉制品
控制策略
原料:高浓度的糖抑制形成
工艺控制
降低温度
缩短时间
配方控制:添加外源性植物成分
毒性干预
姜黄素
儿茶素
槲皮素
呋喃
芳香性质,低沸点环醚类化合物,沸点较低,易溶于乙醇乙醚,极易挥发
毒性
麻醉、刺激,呼吸途径,头痛、头晕、恶心、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肝肾损害
2B
形成途径
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抗坏血酸、脂肪酸、类胡萝卜素
羟醛缩合
控制策略
原料
控制底物浓度
工艺
降低温度
缩短时间
更换加工用油
配方:外源性植物成分
移除
真空
辐照
羟甲基糠醛
呋喃环的糠醛化合物,易溶于水、甲醇、乙酸乙酯,难溶于石油醚
毒性
低毒性,对眼黏膜、上呼吸道黏膜等有刺激作用
体内代谢→羟甲基抗酸(强致癌性)
形成
美拉德
焦糖化
控制
工艺
配方
糖种类
提高pH
添加多酚
移除
真空
辐照
亚硝基化合物
含R=N-N=O
N-亚硝胺
酸碱均可生成
中性稳定
强氧化剂、紫外下分解,热稳定
器官特异性
酶激活后致癌
N-亚硝酰胺
酸性生成
水、中性、碱性不稳定
热不稳定,光、紫外分解
毒性
N-二甲基亚硝胺NDMA、N-二乙基亚硝基胺NDEA,2A类
较强的化学诱变剂→遗传物质发生突变
存在
动物性食品
果蔬也有
发酵食品酱油、醋、酒、啤酒、酸菜均检出
形成途径
蔬菜
本身含亚硝酸盐、硝酸盐
适宜条件亚硝酸盐+胺类→亚硝基化合物
加工肉制品
人为添加
亚硝酸盐+胺类物质反应
限量标准GB 2762-2022
控制策略
控制氮肥使用量及使用钼肥
避免微生物污染
控制腌制时间
减少使用量
毒性干预
益生菌
原花青素
生物胺
具生物活性含氮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
存在
发酵食品
高组胺鱼类
形成途径
微生物脱羧酶催化游离氨基酸脱羧
控制策略
原料
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
工艺
辐射、臭氧、压力、包装、抑菌物质
抑制产氨基酸脱羧酶微生物生长
配方
pH
NaCl
抑制酶活
生物降解
微生物胺氧化酶讲解
反式脂肪酸
反式构型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固态脂状
毒性
摄入量与冠心病正相关
高胰岛素血症
影响胎儿发育
肝损伤
存在情况
工业反式脂肪酸
形成
天然存在:反刍动物丁酸弧菌属酶促生物氢化
加工:精炼、氢化7异构化
限量标准
婴配食品不允许添加
控制
精炼、氢化优化
酯交换
基因改良
添加抗氧化剂、氦气保护
合理烹饪
物理性因素
食品自身异物,加工过程中未完全去除
果壳
鱼刺
不规范的清洁方式、工具
钢丝球
毛刷
操作人员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具
头发
首饰
未对细小物件清点
塑料轧带
破损一次性手套
未做好防护工作,受虫害、鼠害等影响
虫子尸体
其他来源异物
工作服纽扣
放射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