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1章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的概念 社会工作基本上是指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活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socialservice)或社会福利服务(social welfare service)。
编辑于2023-04-30 19:47:54 广东01章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社会工作基本上是指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活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socialservice)或社会福利服务(social welfare service)。
(二)社会工作的定义
第一,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
第二,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
第三,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
第四,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
(1)解救危难。极度贫困、精神崩溃、自杀倾向、吸毒成瘾
(2)缓解困难。网络成瘾青少年、单亲家庭、就业困难、退休老人生活适应。
(3)激发潜能。助人自助,授人以渔。
(4)促进发展。成长小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流动儿童)学习辅导。
(二)社会层面
(1)解决社会问题
(2)促进社会公正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发挥的作用被称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1.功能类型:
正功能与负功能
显功能与潜功能
2.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1)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2)恢复弱化的功能(注意案例,如:教材中列举了残疾人因为身患残疾而脱离社会以及困难家庭因为困境而脱离社区生活等案例,考生可以重点把握这两个案例。)
(3)促进人的发展(注意案例,如:教材中提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被排斥的案例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因为被城市主流生活排斥,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多种服务促进他们的发展。)
(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对社会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社会稳定)
(2)建构社会资本(重要) 社会资本:人们基于信任、情感、共同体意识而形成的相互依赖和支持性的关系。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培育、促进社会资本的建立。
(3)促进社会和谐
(4)推动社会进步
从总体上来说,社会工作可以发挥促进经济发展、政治参与、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的功能。社会工作作为第三部门可以促进社会服务领域的就业,也可以通过参与就业培训和社区社会资本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工作鼓励服务对象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民主制度建设; 社会工作可以以自己的专业服务倡导社会慈善、志愿服务和社会关怀,建构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社会工作还可以通过修复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1.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3.制度背景 1601《济贫法》这部法令的颁布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并应直接参与社会救助的组织工作。
第二,确立了 “助人自助”的观念, 要求有劳动能力的乞丐要从事劳动。
第三,规定要由专业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救助人员的专业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 20世纪初至上半叶,西方社会工作基本形成,这一阶段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专业教育的发展
1.1893年,英格兰就由济贫院和英国慈善组织会社组织开设了一所两年制的“慈善训练”学校,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历史。
2.1898年,美国的纽约慈善组织会社举办了为期六个星期的训练课程,训练受薪的“友善访问员”。
3.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
4.1919年,美国成立专业社会工作训练学院协会,并于1952年形成社会工作学院标准,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开始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
(二)专业方法的发展
1.1917年,美国社会工作学者玛丽·里士满(Mary Richmond)发表了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
2.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工作也被纳入社会工作训练课程。到40年代,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被接受。
3.另外,社区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工作方法也逐步发展起来。
(三)专业组织的发展
1.美国于1918年成立“美国义务社会工作者协会”
2.1919年成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后来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者又相继成立了自己的专业组织。
3.1955年,美国成立“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协调各专业组织的活动。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一)专业方法发展 从细分到整合:个案-小组-社区-行政-整合社会工作
(二)目标模式变化 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权利-服务 社会工作走出了单纯的治疗、救助的旧框架,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成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思路。
(三)工作对象拓展 物质生活极度困难群体——非物质生活领域遭遇困难的群体——有需要的群体——社区——自然环境保护
(四)多种服务模式的形成 心理-治疗——社会-心理——人本主义、赋权增能、女权主义、后现代
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福利思想
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礼记•礼运》篇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残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包括著名的“大同社会”思想,实际上是人类对社会发展的理想,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另外,“九惠之教”也有丰富的社会互助实践经验等,但是我国历史上没有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三)1949年以后我国的社会工作
(四)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
1.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推进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
2.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五、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十九大提出,建议考生关注二十大精神)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4.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要素
第四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角色、素养、能力)
一、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一)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
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
从事社会福利服务
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
(二)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活动方式不同:职业VS业余
专业技术能力不同
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社会约束不同
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一)直接服务角色
1.服务提供者:物质、劳务和心理-首要职责
2.治疗者:矫正、网瘾毒瘾治疗
3.支持者:支持、鼓励,助人自助
4.使能者:使服务对象有能力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潜能
5.倡导者:倡导就是率先倡议实施某种行为。社会工作中的倡导包括对政府行为的倡导和对服务对象
行为的倡导。前者可以称为政策倡导,后者可以称为社会倡导。
6.关系协调者:介入冲突关系和情境
(二)间接服务角色
1.行政管理者:对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协调、安排、管理
2.资源筹措者:又叫资源链接者
3.政策影响者:社会工作者可以而且应该影响社会政策,使之更加完善,这就是扮演政策倡导者的角色。
4.研究者:反思实践、发展理论等。
(三)合并角色(比如协调)
三、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一)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
人类共同意识:恻隐、同情、互助、是非感
帮助社会弱者
乐观看待变迁
追求社会公正
(二)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素养
1)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
2)文化知识(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
3)心理素质(社会工作者要同各种人打交道,要面对各种问题,特别是各种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遇到问题要沉稳、冷静,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4)政策知识(社会福利政策等)
5)技术知识(包括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等)
(三)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
2.促进和使能的能力
3.评估和计划的能力
4.提供服务和干预的能力(核心)
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
6.发展专业的能力
第五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一、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
1.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
2.老年社会工作
3.妇女社会工作
4.残疾人社会工作
5.矫正社会工作(现为:司法社会工作) (司法社会工作是在司法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广义的司法社会工作包括在司法、禁毒、调解、信访等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狭义的司法社会工作包括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审前调查等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
6.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7.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8.减贫社会工作(反贫困)
9.家庭社会工作
10.学校社会工作(治疗型、变迁型、社区-学校型)
11.社区社会工作
12.医务社会工作
13.企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1.从贫困群体到有需要人群
2.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3.社会工作服务的新领域(就业促进、减灾、精神卫生、发展性社会工作)
4.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1)社会工作深入参与创新社会治理
2)社会工作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3)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
01章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社会工作基本上是指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活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socialservice)或社会福利服务(social welfare service)。
(二)社会工作的定义
第一,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
第二,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
第三,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
第四,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
(1)解救危难。极度贫困、精神崩溃、自杀倾向、吸毒成瘾
(2)缓解困难。网络成瘾青少年、单亲家庭、就业困难、退休老人生活适应。
(3)激发潜能。助人自助,授人以渔。
(4)促进发展。成长小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流动儿童)学习辅导。
(二)社会层面
(1)解决社会问题
(2)促进社会公正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发挥的作用被称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1.功能类型:
正功能与负功能
显功能与潜功能
2.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1)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2)恢复弱化的功能(注意案例,如:教材中列举了残疾人因为身患残疾而脱离社会以及困难家庭因为困境而脱离社区生活等案例,考生可以重点把握这两个案例。)
(3)促进人的发展(注意案例,如:教材中提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被排斥的案例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是因为被城市主流生活排斥,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多种服务促进他们的发展。)
(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对社会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社会稳定)
(2)建构社会资本(重要) 社会资本:人们基于信任、情感、共同体意识而形成的相互依赖和支持性的关系。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培育、促进社会资本的建立。
(3)促进社会和谐
(4)推动社会进步
从总体上来说,社会工作可以发挥促进经济发展、政治参与、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的功能。社会工作作为第三部门可以促进社会服务领域的就业,也可以通过参与就业培训和社区社会资本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工作鼓励服务对象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民主制度建设; 社会工作可以以自己的专业服务倡导社会慈善、志愿服务和社会关怀,建构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社会工作还可以通过修复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1.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3.制度背景 1601《济贫法》这部法令的颁布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并应直接参与社会救助的组织工作。
第二,确立了 “助人自助”的观念, 要求有劳动能力的乞丐要从事劳动。
第三,规定要由专业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救助人员的专业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 20世纪初至上半叶,西方社会工作基本形成,这一阶段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专业教育的发展
1.1893年,英格兰就由济贫院和英国慈善组织会社组织开设了一所两年制的“慈善训练”学校,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历史。
2.1898年,美国的纽约慈善组织会社举办了为期六个星期的训练课程,训练受薪的“友善访问员”。
3.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
4.1919年,美国成立专业社会工作训练学院协会,并于1952年形成社会工作学院标准,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开始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
(二)专业方法的发展
1.1917年,美国社会工作学者玛丽·里士满(Mary Richmond)发表了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
2.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工作也被纳入社会工作训练课程。到40年代,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被接受。
3.另外,社区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工作方法也逐步发展起来。
(三)专业组织的发展
1.美国于1918年成立“美国义务社会工作者协会”
2.1919年成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后来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者又相继成立了自己的专业组织。
3.1955年,美国成立“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协调各专业组织的活动。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一)专业方法发展 从细分到整合:个案-小组-社区-行政-整合社会工作
(二)目标模式变化 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权利-服务 社会工作走出了单纯的治疗、救助的旧框架,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成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思路。
(三)工作对象拓展 物质生活极度困难群体——非物质生活领域遭遇困难的群体——有需要的群体——社区——自然环境保护
(四)多种服务模式的形成 心理-治疗——社会-心理——人本主义、赋权增能、女权主义、后现代
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福利思想
我国历史上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礼记•礼运》篇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残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包括著名的“大同社会”思想,实际上是人类对社会发展的理想,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另外,“九惠之教”也有丰富的社会互助实践经验等,但是我国历史上没有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三)1949年以后我国的社会工作
(四)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
1.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推进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
2.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五、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十九大提出,建议考生关注二十大精神)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4.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要素
第四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角色、素养、能力)
一、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一)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
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
从事社会福利服务
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
(二)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活动方式不同:职业VS业余
专业技术能力不同
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社会约束不同
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一)直接服务角色
1.服务提供者:物质、劳务和心理-首要职责
2.治疗者:矫正、网瘾毒瘾治疗
3.支持者:支持、鼓励,助人自助
4.使能者:使服务对象有能力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潜能
5.倡导者:倡导就是率先倡议实施某种行为。社会工作中的倡导包括对政府行为的倡导和对服务对象
行为的倡导。前者可以称为政策倡导,后者可以称为社会倡导。
6.关系协调者:介入冲突关系和情境
(二)间接服务角色
1.行政管理者:对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协调、安排、管理
2.资源筹措者:又叫资源链接者
3.政策影响者:社会工作者可以而且应该影响社会政策,使之更加完善,这就是扮演政策倡导者的角色。
4.研究者:反思实践、发展理论等。
(三)合并角色(比如协调)
三、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一)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
人类共同意识:恻隐、同情、互助、是非感
帮助社会弱者
乐观看待变迁
追求社会公正
(二)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素养
1)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
2)文化知识(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
3)心理素质(社会工作者要同各种人打交道,要面对各种问题,特别是各种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遇到问题要沉稳、冷静,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4)政策知识(社会福利政策等)
5)技术知识(包括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等)
(三)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
2.促进和使能的能力
3.评估和计划的能力
4.提供服务和干预的能力(核心)
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
6.发展专业的能力
第五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一、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
1.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
2.老年社会工作
3.妇女社会工作
4.残疾人社会工作
5.矫正社会工作(现为:司法社会工作) (司法社会工作是在司法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广义的司法社会工作包括在司法、禁毒、调解、信访等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狭义的司法社会工作包括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审前调查等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
6.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7.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8.减贫社会工作(反贫困)
9.家庭社会工作
10.学校社会工作(治疗型、变迁型、社区-学校型)
11.社区社会工作
12.医务社会工作
13.企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1.从贫困群体到有需要人群
2.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3.社会工作服务的新领域(就业促进、减灾、精神卫生、发展性社会工作)
4.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1)社会工作深入参与创新社会治理
2)社会工作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3)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