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狂犬病
传染病, 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狂犬病由病兽通过唾液以咬伤方式传给人。
编辑于2023-05-06 16:19:34 山西狂犬病
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狂犬病由病兽通过唾液以咬伤方式传给人。
临床表现
狂躁性:怕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狂躁性有典型的恐水症状又称 恐水症
麻痹性: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无兴奋期和典型的恐水症状,常见高热 头疼 呕吐 腱反射小时,肢体柔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呈横断性脊髓炎或上行性麻痹等症状,最终因全身弛缓性瘫痪死亡。
病原学
属于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单股负链RNA 病毒含5个结构基因,为G N L P M基因 分别编码糖蛋白,核蛋白 转录酶大蛋白,磷蛋白和基质蛋白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病犬,其次猫,猪,牛,马 蝙蝠,浣熊 臭鼬 狼 狐狸等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过程感染。蝙蝠洞穴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过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兽医与动物饲养员尤其易感。 1、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 2、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 3、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少 4、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者发病率低 5、被咬伤者免疫力低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发病机制与病理
狂犬病毒自皮肤黏膜或黏膜破损处入侵体后,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
致病过程分三个阶段
1、组织内病毒小量增殖期,病毒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小量增值,局部停留3天或更久,然后入侵身体近处的末梢神经
2、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神经的轴突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扩展,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大量繁殖,到达脑部。主要侵犯 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
3、向各器官扩散期:病毒从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到周围神经,侵入各器官组织,尤以唾液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病毒量多
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的原因
病毒侵犯的神经细胞的凋亡被抑制,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继续存活,特异性免疫T细胞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但被破坏,使病毒免疫不能有效控制
病理变化主要为 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以大脑基地面海马回和脑干部位(中脑,脑桥,延髓)小脑损害最明显。外观有充血,水肿,微小出现。镜下:脑实质有非特异性的神经细胞变形与炎性细胞浸润。具有特征性的病变是,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 具有诊断意义,小脑浦肯耶细胞 HE染色后呈樱桃红色。
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在三个月内发病,潜伏期可长达十年以上,潜伏期长短与年龄,伤口部位,伤口深浅,入侵病毒数量和毒力等因素相关。
一、前驱期:常有低热,倦怠,头疼,恶心,全身不适,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音,光,风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发生于50%~80%病例。本期持续2~4天
二、兴奋期:表现为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恐水,恐风。体温常升高(38~40摄氏度甚至超过40)。恐水症为本病的特点,严重发作时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因呼吸肌痉挛致呼吸困难和发绀。泡沫嘴 本期1~3天
三、麻痹期:患者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患者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死亡,该期持续时间短6~18小时 本病全程不超过6天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尿常规及脑脊液: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增多,中性粒细胞一般占80%以上。尿常规可发轻型蛋白尿,偶尔有透明管性。脑脊液压力稍增高,细胞数轻度增高,一般不超过2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二、病原学检查
1、抗原检查:患者的脑脊液或唾液直接涂片,角膜印片或咬伤部位皮肤组织或脑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抗原,阳性率可达到98%,还可以快速狂犬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原。
2、取患者唾液和脑脊液,皮肤或脑组织进行细胞培养或用乳小白鼠接种法分离病毒
3、内基小体检查,镜检找到内基小体阳性率70%~80%
4、核酸检测:取新鲜唾液和皮肤活检组织进行PCR法则定狂犬病毒RNA
三、抗体检查
存活1骤以上者做血清学中和实验补体结合实验检测抗体
并发症
肺炎,气胸,纵隔气肿,心律失常,心功能衰减,动静脉栓塞,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有被狂犬病或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的恐水症,怕风,咽喉痉挛,怕光,怕声音,多汗,流涏和咬伤处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本病需要与破伤风,病毒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鉴别
预后
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
治疗
隔离患者
单室严格隔离患者,防治唾液污染,尽量保持患者安静,减少光,风,声等刺激。
对症治疗
镇静,解除痉挛,给痒,必要时气管切开,纠正酸中毒,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心律失常,稳定血压,出现脑水肿时给予脱水剂。
抗病毒治疗
a-干扰素,阿糖腺苷,大剂量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治疗,均未获成功。
预防
管理传染源
以犬为主。捕杀野犬,管理和免疫家犬,并实行进口动物检疫等措施
伤口处理
1、应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个小时,力求去除狗涏,挤出污血。 2、彻底冲洗后,可用2%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一般不急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 3、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应在伤口底部和周围浸润注射。
预防接种
疫苗接种
暴露前预防:接种3次,每次1ml,肌肉注射,与0,7,28天进行,1~3年加强注射一次
暴露后预防:接种5次,每次2ml,肌内注射,0、3,7、14,28天完成。如严重咬伤,可全程注射10针,于当天至第六天一针,随后10,14,30,90个注射一针
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议首剂狂犬病疫苗剂量加倍给予 1、注射疫苗前一个月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者 2、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 3、接受免疫抑制剂(抗疟疾药物) 4、老年人及慢性病者 5、暴露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注射狂犬病疫苗者
免疫球蛋白注射
有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和抗狂犬病马血清两种,第一个为佳,第二个需要皮肤过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