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
个人总结的cpa 财管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 2023年思维导图 ,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5-08 14:04:29 北京市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框架与方法
1、框架
4维度: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
2、方法
(1)比较分析法
对象划分
(1)与本企业历史的比较分析,即不同时期 (3~10年)指标相比,称为趋势分析。 (2) 本企业与同类企业的比较分析,即与行业平均数或对标企业比较,称为横向分析。 (3)本企业实际与计划预算的比较分析,即实际执行结果与计划预算指标比较,称为预算差异分析。
内容划分
比会计要素的总量;比构成;比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解题关键
解题关键(一)替换方向(从哪里到哪里)从参照标准出发,逐步替代,直到完全替代为研究对象
解题关键(二) 替换方式 每次只替代一个变量("只翻一个人的牌”) 未替换的变量暂时保持原来的取值,已替换的变量不能回滚到原来的取值
解题关键(三) 替换顺序(先替换谁,后替换谁) 替换顺序没有固定规则,必须看题目的具体要求
解题关键(四)相减顺序(算减法时,谁减谁) 用每次替换后的数值,减替换前的数值: △1 =(1)-(0) △2=(2)-(1)
二、财务分析
传统报表
五类财务比例
1.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主要考概念性选择题偶尔考计算性题目 五类财务比率中,选择题考察概率最高的 
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部分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营运资本是长期资本超过长期资产的部分 营运资本=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推导公式: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总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股东权益-非流动负债) =(股东权益+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 =长期资本一长期资产
营运资本是长期资本用于流动资产的部分 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流动比率
答选择题时,流动比率是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首选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流动比率+营运资本配置率=1 流动比率=1÷(1-营运资本配置率)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变现能力 ①报表金额不能代表变现金额—— 坏账准备计提不足; ②报表金额不能反映平均水平——经营季节性波动
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资产/流动负债=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该比率中的流动负债采用期末数而非平均数,因为实际需要偿还的是期未金额,而非平均金额
表外因素
①偿债能力的声誉 ②可快速变现的长期资产。例如: 投资性房地产、储备土地、未开采采矿权 ③可动用的银行授信额度 ④或有负债(降低)
2.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主要考概念性选择题偶尔考计算性题目
存量比率
还本能力,反向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产权比率=负债/所有者权益 权益乘数=资产/所有者权益
产权指合法所有权,分为债务人→负债 与股东→权益,故产权比例=负债/所有者权益
长期资本负债率
长期资本负债率是指"长期资本中负债所占的比率”,而"长期资本中的负债"显然是指长期负债,不包括流动负债。
长期资本负债率=长期负债/长期资本 长期资本负债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现金流量债务比
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流量比率
付息能力,正向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体现付息能力的流量指标
分母的”利息支出"是指全口径利息,包括计入利润表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化的利息) 与计入资债表资产成本的利息(资本化的利息) 分子的"利息费用”,直接使用:计入利润表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化的利息)。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利息支出
3.营运能力比率
主要考概念性选择题偶尔考计算性题目 营运能力衡量企业利用资产创造收入的效率 
周转次数(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人/ 应收账款
余额取值口径:应收账款是特定时点的存量,受季节性/偶然性/人为因素影响所以,最好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如各月平均余额)
赊销比率问题
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其对应的流转额是赊销额,而非全部营业收入; 所以,理论上,计算周转率分子应使用赊销金额。
后果: 1.高估了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分子取值更高)(营业收入/应收账款>赊销金额/应收账款) 2.可能影响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可比性
坏账准备问题
注意:坏账准备不影响营运能力比率,仅影响偿债比率
应使用未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原值计算周转率,尤其是在坏账准备数额较大的情况下
应收票据的问题
应收票据是否计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 答案: 应当计入
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收人(营业成本)/存货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人/ 流动资产
营运资本周转次数=营业收人/ 营运资本
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人/非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人/总资产
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人/ 净经营资产
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5(1年天数)/周转次数=365(1年天数)*某某与收入比
销售百分比(某某与收入比)
销售百分比=各类资产/营业收入
特别说明:净经营资产销售%= 经营资产销售%- 经营负债销售%
4.盈利能力比率
主要考计算分析题结合其他知识点出题
传统报表
营业净利率= 净利润÷营业收入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传统报表分析中,净利率分子都是净利润。
管理报表
税后经营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营业收入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
管理报表分析中,净利率分子是税后经营净利润
5.市价比率
主要考计算分析题结合其他知识点出题
分子="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归普净利润) ①应该减去优先股股息②不应减去普通股股利
要点提示: 1税前减利息2税后减股息3不要减股利
每股价值指标
流量除存量,存量取平均,注意每股净资产为存量除存量,所以用年末股数
传统杜邦分析
缺陷
管理报表
三张管理报表
管理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划分
无论对子公司的控股权投资、还是对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参股权投资,会计属于"长期股权投资”,则财管上属于经营资产,目的都是从被投资方的经营中获得收益
基本数量关系
净经营资产=净(金融)负债+所有者权益

解题思路:
长短期切分
管理利润表
金融损益
定义
计算
(净)金融损益=-税后利息费用=-广义利息费用x(1-所得税税率)
管理用利润表引入
数量关系
税额分摊
管理现金流量表
概述
经营现金流
三步法
一步法
净经营资产净投资=资本支出-折旧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净经营资产总投资=资本支出+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净经营资产净投资=净经营资产总投资-折旧摊销
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 资本支出-折旧摊销
净经营资产净投资=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实体净投资=净经营资产净投资=净经营资产增加=融资总需求
一步法:税后经营净利润 - 净经营资产净投资=实体自由现金流量
融资现金流
债务现金流
债务现金流=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增加
股权现金流
股权现金流=实体现金流-债务现金流
股权现金流=现金股利+股份回购 股权现金流=现金股利-股份发行
股权现金流=净利润-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九宫格
财务比率
改进杜邦分析
三、财务预测
融资需求
融资总需求
融资总需求源于经营活动
融资总需求="净经营资产增加“

融资总需求=预计净经营资产-基期净经营资产
销售百分比法
融资总需求的计算
增量法结论: 用基期数、预计数、增加额计算的销售百分比一样 融资总需求=销售收入增长额x净经营资产销售%(n%)
同比法结论: 融资总需求=净经营资产基期数x销售收入增长率
融资需求解决的方式
优先考虑内部融资,其次考虑外部融资(先内后外) 优先考虑债务融资,其次考虑股权融资(先债后股)
内部融资额计算
内部融资额=动用金融资产+留存收益增加(即利润留存)
※留存收益的增加就是利润留存 利润留存=营业收入x营业净利率X利润留存率 利润留存=净利润x利润留存率
取值口径说明:利润留存取预计期的数值 上述公式中的参数: 营业收入、净利润、营业净利率、利润留存率,都要取预计期数值 可动用金融资产取基期期末数
外部融资需求
融资额计算
基本思路
题目只问外部融资需求总额,要做减法 外部融资=融资总需求-内部融资额 题目问外部融资需求如何解决,要做加法 外部融资=增加的金融负债+增加的股本
计算公式
融资额构成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
公式总结
影响因素
通货膨胀
增长方式
概述
内含增长率
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可动用的金融资产,且不能或不打算从外部融资,则只能靠内部积累(增加留存收益)来满足融资总需求,这将限制销售增长,此时最大的销售增长率为内含增长率
计算方法
方程法
公式法
如果三连乘积是1/n,则内含增长率=1/(n-1) 如果四连乘积是1/n,则可持续增长率=1/(n-1)
简易法
影响因素
表现特征
一、内含增长下,利润留存是净经营资产增加的唯一来源
二、内含增长率是判断是否有外部融资需求的基准
三、内含增长率不是保持资本结构不变的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
前提条件
定义:三条件论
基本假设:五条件论
示意图
计算方法
期初法
期末法
简易法
表现特征
可持续增长是: 1匀速增长2平衡增长3永续增长
基于管理报表的可持续增长率
基于杜邦分析的可持续增长率
公式中的"资产”原则上至少取年初年未平均数; 如有经营季节性波动,公式中流动资产还要取各月平均; 周转次数与销售百分比互为倒数; 周转天数和销售百分比可以加总分解(加减计算); 周转次数不能加总分解;
为何分母都是流动负债:因为反应短期偿债能力是看是否可以覆盖流动负债,所以分母都是流动负债
长期资本=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