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非暴力沟通 》书籍脑图
《非暴力沟通》书籍按目录知识点整理脑图,重获生活的热--倾听内心的声音: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关键对话》知识点整理脑图,关键对话教你在关键时刻如何沟通达成目标,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即兴演讲》按书本目录分拆知识点,即兴舞台--即兴讲话排练:向客户介绍产品/求职面试/社交活动/问答/即兴讲话/棘手话题对话/求婚。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非暴力沟通
1.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诚实表达自己(我)/关切地倾听他人(你)
1.观察:我/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你看/听/想到..."
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我/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你感到...吗?“
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你需要/看重..."
4.请求: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地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地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所以,你想....."
案例p11:巴勒斯坦演讲遭遇被骂“谋杀犯”
2.是什么蒙蔽了爱
造成暴力沟通的因素:1道德评判2.进行比较3.回避责任4.强人所难
案例p21:女士说不得不做饭
3.区分观察和评论
区分观察和评论的表达方式:1.使用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2.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作唯一的可能3.把预测当作事实。4缺乏依据5.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作事实6.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作事实。
案例诗歌p27: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4.体会和表达感受
【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喜悦/ 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 感激/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快乐/愉快/ 幸福/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放心/ 无忧无虑
【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 紧张/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沮丧/灰心/ 气馁/泄气/ 绝望/伤感/凄凉/ 悲伤 恼怒/愤怒/烦恼/ 苦恼/生气/ 厌烦/不满/不快/ 不耐烦/不高兴 震惊/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5.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个人成长一般经历的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2.面目可憎: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3.生活的主人: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
6.请求帮助
请求反馈: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了解他人的反应:1.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2.对方正在想什么3.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的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在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在发言时,我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浪费时间。
请求与命令: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地是请求而非命令。
7.用全身心倾听
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给他人反馈: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1.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叁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2.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3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定酒店?
保持关注: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不要过早提及他们的请求,要预先传达我们的关心。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8.倾听的力量
倾听和示弱的能力:越是倾听就越不怕与他人坦诚的沟通,不愿意示弱是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倾听预防潜在的暴力-p110案例女教员险些被强奸
如果别人说“不!“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使谈话生动有趣: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非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请求他人体会自身的状态。
如果别人保持沉默:体会一个人在某个时刻独特的感受和需要。
9.爱自己
当我们表现不完美:我们并非要去服从应该或不得不的指挥,不论他们是来自外部还是我们自身,一旦顺从了这些命令,生活就会失去乐趣
为什么会自责?我们专注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我们就更有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1.把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2.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他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3.填写做那些事的理由:我选择做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发现自己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你在生活中看重什么?
10.充分表达愤怒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在归咎于他人。
合理的愤怒?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有必要明了自己的需要并采取行动。
暴力的种子: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案例P138马歇尔帮助监狱的约翰)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并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案例P146儿子偷开爸爸车出去)
11.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使用强制力的目的:出于防卫而非惩罚对方
12.重获生活的热情
倾听内心的声音: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13.表达感激
方式: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2.我们有那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案例P186:外婆家的流浪汉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