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07】辐射防护基础
考试大纲要求:熟悉辐射防护的目的与任务;熟悉辐射源种类、来源与水平;熟悉辐射照射的分类、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熟悉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及其单位;熟悉实践与干预、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编辑于2023-05-11 09:33:49 广东《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笔记根据岳麓书社《史记》评注本、中华书局三全本《史记》、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上下两册,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史记精注全译》、商务印书馆《史记文白对照本》等五本书的阅读笔记整理而成。
《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笔记根据岳麓书社《史记》评注本、中华书局三全本《史记》、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上下两册,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史记精注全译》、商务印书馆《史记文白对照本》等五本书的阅读笔记整理而成。
《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笔记根据岳麓书社《史记》评注本、中华书局三全本《史记》、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上下两册,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史记精注全译》、商务印书馆《史记文白对照本》等五本书的阅读笔记整理而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笔记根据岳麓书社《史记》评注本、中华书局三全本《史记》、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上下两册,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史记精注全译》、商务印书馆《史记文白对照本》等五本书的阅读笔记整理而成。
《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笔记根据岳麓书社《史记》评注本、中华书局三全本《史记》、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上下两册,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史记精注全译》、商务印书馆《史记文白对照本》等五本书的阅读笔记整理而成。
《史记》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笔记根据岳麓书社《史记》评注本、中华书局三全本《史记》、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上下两册,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史记精注全译》、商务印书馆《史记文白对照本》等五本书的阅读笔记整理而成。
第七章 辐射防护基础
考试内容
了解辐射防护限值、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辐射防护监测、辐射防护大纲。
熟悉辐射防护的目的与任务;熟悉辐射源种类、来源与水平;熟悉辐射照射的分类、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熟悉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及其单位;熟悉实践与干预、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辐射防护的目的与任务
任务:既要保护从事放射工作者本人和后代及广大公众乃至全人类的安全,保护好环境,又要允许进行那些可能会产生辐射的必要实践以造福于人类。
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发生的概率,使它们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第二节 辐射源种类、来源与水平
一、辐射源的定义(GB18871)
是指使人员受照射的一切来源,包括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人员受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
二、辐射源的分类
天然辐射源
宇宙辐射: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有质子、α粒子、其他重粒子、中子、电子、光子、介子等;
宇宙核素:主要是由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核相互作用产生,如H3,C14,Be7等;
原生核素: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天然辐射源所引起的全球居民的年集体有效剂量的近似值为
天然本底照射的特点是它涉及世界的全部居民,并以比较恒定的剂量率为人类所接受所以可将天然辐射源的照射水平作为基准,用以与各种人工辐射源的照射水平相比较。
人工辐射源
一些人类活动、实践和涉及辐射源的事件已导致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并使人们受到辐射照射。
医疗照射:来源于X射线诊断检查,体内引入放射性核素的核医学诊断以及放射治疗过程。
核试验:大气层核试验是环境中人工辐射源对全球公众产生照射的最主要原因。
核能生产:用反应堆生产电能是以核燃料循环为先决条件。
第三节 辐射照射的分类
照射的定义:指受照的行为或状态
照射分类
外照射
体外源的照射
内照射
体内源的照射
分类一
正常照射
潜在照射
分类二
职业照射
医疗照射
公众照射
分类三
应急照射
持续照射
分类四,在干预情况下
职业照射
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排除的两种情况
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或辐射源所产生的照射。
通常将天然源照射视为一种持续照射,但喷气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所受的天然源照射,列入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
公众照射
指成员所受辐射源的照射
包括获准的辐射源和实践所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
不包括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
排除的情况
除非这种照射是被排除的或引起这种照射的实践或辐射源是被豁免的。
放射性环境的规定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公众免受意外照射,国家对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作了严格规定。
参观访问人员
确保进入控制区的参观访问人员有了解该区域防护与安全措施的工作人员陪同
在参观访问人员进入控制区前,向他们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指导,以确保他们和可能受他们的行动影响的其他人员的防护
在监督区设置醒目的标志,并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确保对来访者进入监督区实施适当的控制。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消费品
除下列三种情况外,任何人均不得向公众出售能够引起辐射照射的消费品
所引起的照射是被排除的
消费品中的放射性含量是被豁免的
该消费品已经审管部门批准可以销售的
医疗照射
指患者(包括不一定患者的受检者)因自身医学诊断或治疗所受的照射、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员(不包括施行诊断颧治疗的执业医师或医技人员)所受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计划中的志愿者所受的照射。
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体系基本原则
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
医疗照射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
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与剂量约束
潜在照射
有一定把握预期不会受到但可能会因辐射源的事故或某种具有偶然性质的事件或事件序列(包括设备故障和操作错误)所引起的照射。
应对个人所受到的潜在照射危险加以限制,使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所有潜在照射所致的个人危险与正常照射剂量限值所相应的健康危险处于同一数量级水平。
对任何可能向环境释放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源,剂量约束还应确保对该辐射源历年释放的累积效应加以限制
应使辐射源始终处于受保护状态,防止被盗和损坏,并防止任何人未经批准进行辐射实践,并保证将辐射源的失控、丢失、被盗或失踪的信息立即通知审管部门;对可移动的辐射源应定期进行盘存,确认它们处于指定位置并有可靠的保安措施。
应对辐射源的使用与其港在照射的大小和可能性采取相适应的多层防护与安全措施(即纵深防护),以确保当某一层次的防御措施失效时,可由下一层次的防御措施予以弥补或纠正,以达到:防止可能引起照射的事故:减轻可能发生的任何这类事故的后果,在任何这类事故之后,将辐射源恢复到安全状态。
第四节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辐射损伤机理
辐射与人体相互作用会导致某些特有的生物效应。效应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决定于人体组织吸收的辐射能量。
从生物体吸收辐射能量到生物效应的发生,乃至机体损伤或死亡,要经历许多性质不同的变化,包括机体组织、器官、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过程十分复杂。
人类接受辐射照射后出现的健康危害来源于各种射线通过电离作用引起组织细胞中原子及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是原子激发的结果。
影响辐射效应的主要因素
物理因素
指辐射类型、辐射能量、吸收剂量、剂量率以及照射方式等。
辐射类型
不同类型的辐射对机体引起的生物效应不同,这种不同主要取决于辐射的电离密度和穿透能力。
剂量率及分次照射
在吸收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剂量率越大,生物效应就越显著。生物效应还与给予剂量的分次情况有关。
照射部门和面积
辐射损伤与受照部位及受照面积密切相关,因为与各部们对应的器官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不同器官受损伤后对整个人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照射的几何条件
外照射下,人体内的剂量分布受到入射辐射的角分布、空间分布以及辐射能谱的影响,并且还与人体受照时的姿势及其在辐射场内的取向有关。
内照射下的生物效应取决于: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各类、数量,它们的理化性质,在体内沉积的部位以及在相关部位滞留时间。
生物因素
不同的种属、细胞、组织和器官对辐射有着不同的辐射敏感性。
不同生物系的辐射敏感性
种系演化程度越高,机体结构越复杂,其对辐射的敏感性越高。
个体不同发育阶段的敏感性
随着个体发育过程的推进,其对辐射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
不同细胞、组织或器官的辐射敏感性
一般地,人体内繁殖能力越强,代谢越活跃,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对辐射越敏感。
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
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指效应的发生概率(而非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的那些效应。
确定性效应:一种有“阈值”的效应,受到的剂量大于阈值,这种效应就会发生,而且严重程度与所受的剂量大小有关,剂量越大后果越严重。
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急性躯体效应:由辐射引起的显现在受照者本人身的有害效应叫躯体效应。急性的躯体效应发生在短时间内受到大量照射事故情况下,属于确定性效应。
遗传效应和远期效应:遗传效应是一种随机性效应,表现为受照者后代的身缺陷,遗传效应也可以被利用,辐射育种手段可以得到优良品种。远期效应是一种需要经过很长赶时间潜伏期才显现在受照者身上的效应,是一种随机性效应。
第五节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及其单位
一、基本防护量
照射量X
表示X或g射线在空气介质中产生电离能大小的辐射量。一般只用于量度X或g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的照射效应。
计算公式:X=dQ/dm,单位是C/kg
比释动能K
表示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相作用释出次级带电粒子,不带电粒子的能量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的过程结果。
计算公式:
单位是J/kg,专门名称是戈瑞(Gray),符号Gy。1Gy=1J/kg
吸收剂量D
单位质量受照物质中所吸收的平均辐射能量。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辐射和任何受照物质。
计算公式:
单位是J/kg,专门名称是戈瑞(Gray),符号Gy。1Gy=1J/kg
器官剂量DT
某一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的平均值
计算公式:
当量剂量HT
用同一尺度表示不同类型和能量的辐射照射对人体航运收据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发生几率的大小。
计算公式:
单位是J/kg,专门名称是希活特(Sievert)
有效剂量E
计算受到照射的有关器官和组织带来的决的危险,相对随机性效应而言,引入了有效剂量的概念。
计算公式:
二、辅助防护量
待积当量剂量HT(τ)
它是个人在单次摄入放射性物质之后,某一特定器官或组织中接受当量剂量率在时间τ内和积分
计算公式:
待积有效剂量E(τ)
受到辐射危害的各器官或组织的待积当量剂量HT(τ)经WT加权处理后的总和
计算公式:
HT(τ)是积分到τ时间时器官或组织T的待积当量剂量,WT是器官或组织T的组织权重因子
集体当量剂量ST
表示一组人群指定的器官或组织所受的总辐射剂量的量
计算公式:
集体有效剂量SE
或要量度某一个群所受的辐射照射,则可以计算其集体所受的总有效剂量
计算公式:
第六节 实践与干预
基本概念
实践
特指任何引入新的照射源或照射途径,或扩大受照人员范围,或改变现有照射源的照射途径网络,从而使人们受到的照射或受到照射的可能性或受照射的人数增加的人类活动。
干预
指任何旨在减少或避免不属于受控实践的或因事故而失控的照射源所致的照射或照射可能性的行动。
一、辐射的实践
实践的范围
从辐射源的生产,一直到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在医学、工业、农业、教堂与科研中的应用。
对实践的主要要求
凡没有被排除及豁免的实践全部受审管部门管理,按有关管理要求接受管理。
以实践的辐射防护要求,应全面而完整地、严格地执行辐射防护基本原则(体系)。
全面的科学管理。
二、辐射的干预
干预的适用范围
要求采取防护行动的应急照射情况
已执行应急计划或应急程序的事故情况与紧急情况,即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的状态。
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审管部门或干预组织确认有正当理由进行干预的其他任何应急照射情况。
要求采取补救行动的持续照射情况
持续照射是指没有任何不间断人类活动予以维持而长期持续存在的非正常公众照射,这种照射的剂量率基本上是恒定的或者下降缓慢的照射。
天然源照射,如建筑物和工作场所内氯的照射,以往事件所造成的放射性残存物照射
未受通知与批准制度控制的以往的实践和辐射源的利用所造成的放射性残存物的照射
审管部门或干预组织确认有正当理由进行干预的其他任何持续照射情况。
干预的基本原则
应尽所有可能的努力来防止严重的确定性健康效应;
干预应是正当的,引入防护措施应使所获得的利益大于其有害方面。
应对引入和后撤销干预所依据的水平进行最优化,以使防护措施产生最大的净利益。
对从事干预的工作人员应进行防护
除下列三种情况而采取行动以外,从事干预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照射不得超过 GB 18871 中所规定的职业照射的最大单一年份剂量限值。
为抢救生命或避免严重损伤
为避免大的集体剂量
为防止演变成灾难性情况
三、实践方法的发展
计划照射情况
计划照射情况指计划引入或操作辐射源的情况,患者的医疗照射也属于计划照射情况。
计划照射情况在照射发生之前可以对放射防护进行预先计划,可以合理地对照射的大小和范围进行预估。
计划照射情况既可以引起预期会发生的照射(正常照射),也可以引起预期不会发生的照射(潜在照射)。
在计划照射情况下所有被监管的源仍采用有效剂量和当量剂量的个人剂量限值,其值仍维持 1990 年建议书的值。
应急照射情况
在计划照射情况运行中可能发生,或由恶意行为引起的,需要采取应急措施的意外情况。
应急照射情况包括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考虑,在应急响应时,参考水平将作为评估防护效果的准则,并作为是否需要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依据。
当发生的照射超过参考水平时就判断为不符合要求,应实施有效的防护行动。
现存照射情况
指在采取控制决策前就已经存在的照射情况。
如住宅和工作场所的氯及天然本底辐射引起的照射。包括天然存在的照射和来自过去事件和事故遗留的照射。
第七节 实践的辐射防护基本原则
原则一:实践的正当性
对任何一项辐射实践,在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和其他有关因素之后,经过充分论证,权衡利弊,只有当该项辐射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 辐射实践才是正当的。
原则二: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在辐射实践中所使用的辐射源(包括辐射装置)所致个人剂量和潜在照射危险分别低于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射的人数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这有时被称为ALALA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原则三:个人剂量限值
必须对个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以保证来自各项得到批准辐射实践的综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和有关器官或组织的总沼量剂量不超过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
第八节 辐射防护剂量限值
基本限值
当量剂量与有效剂量的限值
附加限值:小于16周岁不得接受职业照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受到内照射。
次级限值
用于外照射的次级限值:浅表剂量当量为每年500mSv;深部当量为每年20mSv
用于内照射的次级限值:用于内照射的次级限值是年摄入量限值 (ALI)。摄入与 ALI相应活度的放射性核素后工作人员受到的待积剂量将等于为职业性所规定的年待积剂量的相应限值。
用于混合照射的次级限值:在剂量限值表 7-15 中已说明了这个限值用于规定期间有关的外照射剂量与该期间摄入量的 50年(对儿童算到 70 岁)的待积剂量之和。
导出限值
根据基本限值,通过一定模式推导出一个供辐射防护监测结果比较用的限值。
目的在于确定一个数值,只要监测结果不超过这一数值,几乎可以肯定辐射防护的基本限值已经得到了遵守。
但是,超过导出限值却不一定意味着违反了基本限值它只是提示需要对情况进行仔细的调查。
管理限值
审管机构用指令性限值作为管理的约束值的一种形式,要求运行管理部门根据最优化进一步降低。
管理限值应低于基本限值或相应的导出限值,而且在导出限值和管理限值并存情况了优先使用管理限值,即管理限值要求更严,以保证基本限值得以实施。
参考水平
在管理操作时建立一些测出的量的数值,超过此值就应采取某些行动或决策。
剂量的安全评价
虽然一些危险并未被减少到“合理达到的最低值”,某些活动却可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相应的危险,例如交通危险,并不是非接受不可的,但是人们愈益认为只要能够合理做到,无需接受的危险就应予以减少。
剂量的安全评价
虽然一些危险并未被减少到“合理达到的最低值”,某些活动却可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相应的危险,例如交通危险,并不是非接受不可的,但是人们愈益认为只要能够合理做到,无需接受的危险就应予以减少。
第九节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
所受照射不超过国爱标准所规定的剂量约束值。
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
减少照射的时间
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
设置屏蔽
内照射防护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阻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
在最优化原则的范围内,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放射性物质时入人体内的途径
食入、吸入、皮肤(完好的或伤口)
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
包容、隔离
包容是指在操作过程中,将放射性物质密闭起来,如采用通风橱、手套箱等,均属于这一类措施。
隔离就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大小,操作量多少和操作方式等,将工作场所进行分级、分区管理。
净化、稀释
净化就是采用吸附、过滤、除尘、凝聚沉淀、离子交换、蒸发、贮存衰变、去污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在操作的场所进行通风,把工作场所中可能被污染的空气通过过滤净化经烟肉排放到大气中得到稀释,从而使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浓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
遵守操作规程,做好各人防护措施
辐射防护技术
防护基本措施
控制时间
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
控制距离
增大人体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离放射源越远,所受的照射量就越小。
增加屏蔽
为了使工作人员减少所受辐射剂量,在放射源和操作人员之间放置防护屏蔽。屏蔽的材料和厚度要根据所需屏蔽的辐射的性质和强度来决定。
a射线防护
皮肤的角质层可吸收a粒子的能量,a粒子进入体内,则可能产生较强的内辐照,直接伤害机体组织。
a放射性核素都是极毒类,体内最大容许积存量只有 150 Bq 左右。因此 放射源的操作必须小心谨慎,切勿弄坏源表面,以免放射性物质散落出来,造成内照射。
b射线防护
在操作强b放射源时,要注意不要使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直接暴露在放射源的辐射场中更不要用眼睛在近处直接观察,b粒子可能伤害眼睛的玻璃体。
操作放射源时,要用有机玻璃板防护,透过有机玻璃观察放射源,用长柄锡或世塌钳操作放射源。
g射线防护
g射线吸收是一个指数减弱过程,可以选取一个合适的屏蔽厚度,使g射线引起的剂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中子的防护
中子像g射线一样,是一种具有高穿透本领的辐射。
中子防护的原则是对快中子减速,对减速了的慢中子吸收。
减速剂的选择。低原子序数元素是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因此,含氢丰富的水、塑料和石蜡以及镀和石墨是通用的中子屏蔽材料。
第十节 辐射防护监测
辐射防护监测是指估算和控制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辐射剂量而进行的测量。它是辐射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辐射探测技术
X、g辐射监测仪
GM计数管监测仪
携带式环境谱仪以及其他环境测量仪表(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中子监测仪、热释光剂量计和测量仪)等
选用辐射监测仪器的原则
(1)射线性质:对于射线的种类及性质清楚的场所,应选用针对性较强的仪器。
(2)量程范围:一般要求测量仪器的量程下限值至少应在个人剂量限值的 1/10以下,上限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能量响应:一台理想的辐射监测仪器应该是不论射线的能量大小,只要照射量相同其仪器的响应就应相同。
(4)环境特性:对于温度,要求在-10~40C的温度范围内仪器读数变化在5%以内:对于相对湿度,要求在10%~95%范用内读数变化在土5%以内。
(5)对其他辐射的响应:实际测量条件有时比较复杂,如高能g射线和b射线穿透力都很强。
(6)其他因素:仪器零点漂移要小,测量的方向性误差不应大于士30%;重量较轻;体积小。
个人剂量监测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它是指用工作人员佩戴的剂量计进行测量以及对这些测量结果作出解释。
监测目的是对明显受到照射的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平均当量剂量或有效剂量作出估算,进而限制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并且证明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
常规监测用于连续性作业,目的在于证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安全得到了保证,并证明没有发生需要重新评价操作程序的任何变化。
目前在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中,用于监测 b、X、g辐射最常用的是个人剂量计。
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根据工作性质、现场条件,应定期对有可能吸入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测出真正吸入的量,但在有任何可疑情况下,还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监测。
检验方法分生物检验与体外直接测量两类。吸入的放射性物质将按一定规律由体内排出,主要是通过类便排出,尿的测量可以说明已进入血液循环的放射性核素的情况。
体外直接测量仪有:全身计数器、肺部计数器、甲状腺碘测量仪、伤口探测器等。
工作人员皮肤污染监测
工作人员的体表污染也是一项重要的监测项目,在较大的放射性控制区出口,设有全身表面污染仪,以利有效地防止工作人员带出放射性物质,污染了非控制区。
工作场所监测
工作场所外照的监测
在制定外照射监测计划时,首先要根据工艺或操作的特点,分析辐射的来源和性质及其可能的变化,然后选择能以此辐射防护要求的精确度测出而又易于解释和评价的辐射量进行测量。
一般有下列监测需予以考虑
1||| 工作场所g、X 外照射的监测
2||| 工作场所b外照射的监测
3||| 工作场所中子辐射的监测
4||| 工作场所报警系统的建立。
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监测
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空气有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形成放射性气溶胶。当工作人员吸入放射性气溶胶时,其中部分放射性核素将滞留于体内,形成内照射危害。
监测的目的
确定工作人员可能吸入放射性物质的摄入量上限,以估计安全程度
及时发现异常或事故情况下的污染,以便及早报警并对异常或事故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
为制定内照射个人监测计划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提出特殊的个人内照射监测要求
在某些产品投产初期,鉴定工艺设计、工艺设备的性能或操作程序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工作场所放射性表面污染的监测
在开放型放射性操作中,有时会发生放射性物质的泄漏、逸出,引起人体、工作服、台面、地面或设备等表面污染。这些放射性物质可能经口或通过皮肤渗透转移到体内,也可能再悬浮到空气中,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形成内照射危害。
监测的目的
及时发现污染状况,以便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去污或其他防护措施,使表面污染控制在限值以内,有助于防止污染蔓延
及时发现包主容器的失效和违反安全操作程序事件的发牛,也就是可作为某种工艺监测或操作监测的补充发现事故苗头,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把表面污染水平限制在一定水平,把皮肤的受照剂量控制在限值以下
为制定个人监测计划和空气监测计划及规定操作程序提供资料。
监测仪器
瞬时剂量率测量仪器:电离室、GM 计数管、闪烁剂量率仪等
累计剂量的仪器:热释光剂量计。
g谱仪分析仪器:采用Nl(TI)、HP(Ge)就地g谱仪。
典型监测方法
g外照监测
g外照射监测通常是使用便携式照射量率仪或剂量仪测量。用于描述辐射场的物理量——照射量(率)
常用剂量仪
1||| 电离室
2||| 闪烁计数器
3||| GM计数管型剂量仪
4||| 正比计数器等
5||| 铀矿冶系统一般用国产FJ-302BG型和FJ-200G型g剂量率仪。
a监测
表面污染监测
表面污染的监测主要是用于发现放射性污染状况、水平,为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直接法。a表面污染的直接监测法是用a表面污染仪进行
间接法。间接法测量表面污染就是将被污染的待测表面的污染转移到样品上,然后对样品进行放射性活度测量,从而计算出表面污染水平。
仪气溶胶的监测
空气中长寿命a气溶胶浓度的监测,是用取样泵通过滤膜采集空气样,数十小时后测量滤膜上的a放射性,计算得到a气溶胶浓度。
天然铀的监测
环境和生物样品中铀含量很低,需要灵敏度高的监测方法
常用的有分光光度法、固体荧光法、激光荧光法,c 射线荧光法等。在铀矿山测量空气、水、尿和生物样品中的铀一般采用荧光法,量排放废水中的铀大多采用分光光度法
监测
其中226Ra的半衰期最长,毒性最大,所以在环境和生物样品测量中主要是测定 226Ra。
方法
沉淀法:用镭、钡的硫酸盐的同晶性质的沉淀法,它测得的是所有镭同位素的总放射性活度。
射气法:
监测
钋溶液的特性是在某些金属(镍、铜、银等)表面极易进行自发的电化学交换,在金属片表面自沉积而形成适于计数的镀层。这一特性为钋与干扰核素的分离提供了有效方法。
监测
氡的测量方法有瞬时测量法和累积测量法。
子体的监测
氡子体活度浓度的瞬时测量,典型的测量方法有季夫格劳 (Tsivoglou)法(通常称为三点法) 和改进的季夫格劳法(通常称为三段法)。
第十一节 辐射防护大纲
为实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原则,必须制定和建立一个最优化的辐射防护大纲。
健全辐射安全组织
严格的安全教育和训练
合理的设施设计
可靠的个人安全保障
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有效的监测计划
周密的应急计划等
辐射安全组织
辐射安全组织的形式及规模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的相对危险程度有关。
对放射性物质操作量和所用辐射源活度很小的单位,可以不必设置专门辐射安全人员,而由兼职人员管理,并请有经验的辐射安全人员定期进行检查。
对操作大量放射性物质和使用强辐射源的单位,应配备专职辐射安全人员并设置相应的辐射安全机构。
对操作大量的、危险性大的和情况多变的辐射源或放射性物质的单位,还应设置辐射安全委员会,任何可能影响辐射安全的工作,均应经过辐射安全委员会讨论并提出意见,再报主管领导批准。
安全教育与训练
单位领导负有保护工作人员使其免受不必要照射的职责。
国家对从事核安全关键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制度。
合理的设施设计
设施的正确设计是保证辐射安全的基础
合适的设计也能有效地降低不必要的照射。设施的设计必须遵从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
职业照射与公众照射的控制
应重视和全面、科学地进行辐射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为保证剂量限值及剂量约束值的实施所应采取的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案,成文的各种操作工艺与操作步骤:各种安全规章制度
监督区与控制区的划分及辐射警告及危险标志;必要时需设置的各种音响灯光报警设施等。
个人防护设备
为了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除了从工程上、设备上、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外,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护手段。
辐射监测
在监测过程中,必须注意数据的收集,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辐射安全分析及评价等
人员的健康管理
除定期的职业体检外,当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时也应作一次职业体检。医学记录必须完整地保留。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保存的时间与个人剂量档案保存时间相同,在其脱离放射工作后继续保存 20 年。
应急预案
我国核事故应急管理的方针是“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
《核安全综合知识》备考笔记【07】
绘图:花漾春天 软件:MindMaster 书籍:《核安全综合知识》,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