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注意事项
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注意事项,乡村景观设计中,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融合。
编辑于2023-05-11 15:59:20 云南这是一篇关于BIM 模型数据处理与资源创建管理应用案例-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 数据处理总则,2. 数据生成的一般规定,3. 数据生成的BIM 软件选用原则,4. 数据生成的BIM 模型创建,5. 数据储存,6. 数据交互,7. 资源创建与管理总则,8. 资源创建的一般规定,9. 资源创建的构件创建,10. 资源创建的样板文件创建,11. 资源创建的模板创建。
这是一篇关于《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25 版)》 房屋建筑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方案设计8项,初步设计10项,施工图设计10项,施工准备7项,构件生产5项,施工实施10项,运维阶段10项,协同管理1项。
这是一篇关于《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国家标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第4部分:网格模型,第5部分:数据接口,第3部分:模型视图定义,第1部分:通用要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BIM 模型数据处理与资源创建管理应用案例-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 数据处理总则,2. 数据生成的一般规定,3. 数据生成的BIM 软件选用原则,4. 数据生成的BIM 模型创建,5. 数据储存,6. 数据交互,7. 资源创建与管理总则,8. 资源创建的一般规定,9. 资源创建的构件创建,10. 资源创建的样板文件创建,11. 资源创建的模板创建。
这是一篇关于《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25 版)》 房屋建筑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方案设计8项,初步设计10项,施工图设计10项,施工准备7项,构件生产5项,施工实施10项,运维阶段10项,协同管理1项。
这是一篇关于《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国家标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第4部分:网格模型,第5部分:数据接口,第3部分:模型视图定义,第1部分:通用要求。
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注意事项
1、加大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
乡村景观设计中,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融合。首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做到因地制宜,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而不是根据其他热门景观进行改造,以免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其次需要更多的外来文化进行点缀,在保证其不与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突的基础上,可以在尊重当地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外来文化。最后要努力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亮点,要和当地文化部门建立相应的联系,逐渐深入当地文化,使本土传统文化在景观中得到更好地传承。
2、考虑整体环境的协调性与科学性
在乡村景观融入的过程中,也应考虑乡村的生活环境,以及乡村景观在融入的过程中,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内容是否协调。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先对设计内容进行模拟动画播放展示,询问各方意见,保证整体环境设计的协调性。在以往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员会采用水渠的方式进行灌溉,这一方式虽然能使许多植物得到充分地灌溉,但是一些植物并不适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灌溉。这就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充分分析当地气候特点及植物生长特点,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是否需要大量地灌溉。北方地区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还需要考虑冬季气候及突发的暴雪情况,以免突发暴雪导致风景园林中的植物受到损坏,影响风景园林整体的展示效果。科学地进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能只考虑景观,还应当考虑当地人的生活需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需要考虑景观特色,还需要具有“人情味”。
3、延续乡村的历史文脉
在乡村自然文化中,历史文脉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就要考虑如何保护当地历史文脉,并对其进行传承与发扬。当前大部分的历史文化遗迹都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遭到了损坏,对于现存的历史文化有必要进行保护与发扬,以此反映整个乡村的地域文化特征。将乡村文化与现代园林进行结合,能够形成一种全新的园林景观形式。比如运用乡村景观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可以将部分乡村景观用作“农家乐”,游客能够在此体验农家生活,充分感受乡村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此外,在乡村园林规划设计时,也应该将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让当地居民能够感受到乡土特色,将乡村中的农田以及旧村落作为乡村景观中的一部分,将当地的乡村历史文化保护起来,游客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乡村的历史变迁。
4、资源循环再生
对于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来说,不仅应把重心放在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还应该关注环保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浪费严重,如果想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则应该致力于资源的重复利用及再生。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例如部分生态公园设计了荒地开垦活动,家长可带领孩子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从而引导孩子珍惜粮食及自然资源,为环保贡献力量。
5、注重动态化景观的呈现
在传统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审美趋势展现静态风景,保证自然景观稳定性。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园林规划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关注焦点已经从静态化景观呈现转变为动态化景观设计,在设计乡村景观时,可以保留动态的、发展的乡村景观元素,展现景观的变化和发展特性,增加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审美性。
6、着重突出乡村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意义
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化发展水平正呈现出日益攀升的局面,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程度也愈发加深。一些乡村居民本身不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向土地中投入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使得乡村地区的水体环境和土壤环境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另外,分布在乡村地区的工厂也会向环境中排放一些废水废气,这对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健康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对于乡村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而言也是一种阻碍。若想从根本上实现这种问题的解决,促使乡村景观的设计效果不断提升,在落实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风貌的提升,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生态价值和生态意义做到进一步关注,在设计乡村景观期间将生态环保的理念和原则做到着重突出。具体而言,在进行乡村园林景观中植物的配置时,应当与当地特色进行有机结合,尽可能地将所在地区的特色植物引入到园林景观中,这不仅可以实现景观独特性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提升景观的生态价值。相关主体还需要对已经被污染的土壤环境和水体环境进行处理,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防止乡村居民做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提升乡村园林景观设计质量的基础上,推动乡村生态环境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
7、公共空间与景观营建策略
1、产业融合
经济性公共空间以及生产性景观作为乡镇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也是乡镇村民收入的重要的经济来源与场所,例如贸易市场、农家乐、商店等公共空间,农田、养殖池塘等生产性景观。重塑以产业特色为中心的公共空间与景观,改变传统农田单一产业、荒芜、季节性等现状,努力发展乡村现代化农业,有机、高效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建立生产、加工、售卖、展示多环节的产业链。依托村落自然环境资源、物质文化资源,发展以经济资源为主的民宿、美食、农产品、产品工艺、休闲娱乐活动等多功能业态的特色产业,以及集公共空间与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特色产业文化小镇等集旅游、贸易、品牌文化展示多元化的产业。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虚拟平台,借助网络技术对村落特色产业、文化等资源进行宣传,扩大产业覆盖范围,联合平台相关产业链,发展网络信息化村落特色旅游产业集群,营建乡镇线上线下产业平台。实现村落产业的融合,构建整体有机的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
2、文化修补
重塑乡村历史文化空间与人文景观,整合、精炼村落内生的物质资源以及非物质资源,灵活地运用到村落的各个场所。保留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记忆的线索,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积极组织乡土民俗活动。合理利用和保护村落原有的寺庙、学校、书院等人文要素,营建村落文化中心、村史馆、文化广场等活动场地。继承和发展村落戏曲、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村落生活、生产气息的乡土景观要素,例如古树、石材、农耕用具、水井、磨盘等。维护村落原有的乡土景观风貌,激发村民对村落乡土的集体记忆、公共意识以及民俗文化的精神信仰,使村民得到归属感与认同感,振兴朴实无华的乡土文化。
3、和谐共生
为解决乡镇生态质量环境等棘手问题,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和谐共生是村落发展与自然寻找平衡点的过程,在重塑乡镇公共空间与景观的过程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为第一要务,维持自然山水的格局,修复村落水质、土地等环境污染问题,保护耕地。加快绿地修复,选择具有乡野气息的粗放型乡土树种,本地的花草品种,营造生态和谐、优美的村落环境,小桥流水人家的村落意象。另外,为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的质量,利用村落的传统材料与工艺新建并包装村落公共服务设施,例如垃圾桶、健身器材、基站、路灯、快递驿站、景观亭等家具小品。修建河边亲水平台、水渠、公共卫生间等生活生产服务配套。根据村落肌理布置村落的管网,合理组织雨水、污水排放、收集、处理。有效结合村落界面的特征修复村落交通体系,梳理交通流线,划分道路等级。打造绿色生态、和谐共生、生活便利、宜居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