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诊断学之病性[六淫]
中医诊断学之病性,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是六种外感实邪的统称,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学,问诊,第七问,问饮食与口味是一个重要的问诊内容,主要是为了了解病人的脾胃功能以及疾病的性质和预后。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六淫
风
【概念】:风为阳邪,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经络等,导致卫外功能失常,表现出符合 “风”性特征的证。
【证候表现】:恶风,微发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或突起风团,皮肤瘙痒,瘾疹;或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斜;或肌肉僵直、痉挛、抽搐;或肢体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辨证要点】: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瘙痒、麻木,肢体关节游走疼痛,面睑浮肿等为主要表现。
【证候分析】
风邪袭表,伤人卫气,卫气不固,腠理疏松,则见恶风发热,汗出,脉浮;
风邪袭肺,肺气失宣,鼻窍不利,则见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
风邪侵袭肤表、肌腠,营卫不和,则见突起风团,皮肤瘙痒,瘾疹;
风邪或风毒侵袭经络,经气阻滞不通,轻则可出现肌肤麻木,口眼歪斜;重则肌肉僵直、痉挛、抽搐;
风与寒湿相兼,侵袭筋骨关节,阻痹经络,则见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风邪侵犯肺卫,宣降失常,通调水道失职,则见面睑、肢体浮肿。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常兼夹其他邪气为患
寒
【概念】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淫证是指寒邪侵袭机体,阳气被遏,以恶寒、无汗、局部冷痛、脉紧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脉浮紧;或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四肢厥冷,局部拘急冷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舌苔白,脉弦紧或沉迟有力。
【辨证要点】恶寒肢冷、无汗、局部冷痛、苔白、脉紧或沉迟有力等为主要表现。
寒邪束表,腠理闭塞,肺卫失宣,故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脉浮紧;
寒凝经脉,经气不利,则见头身疼痛等。
寒邪客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气喘,咯稀白痰等症;
寒滞胃肠,使胃肠气机不利,和降、传导失常,则见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等症。
寒为阴邪,具有凝滞、收引、易伤阳气的特性。
暑
【概念】:暑为阳邪,暑淫证是指感受暑热之邪,耗气伤津,以发热、汗出、口渴、疲乏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发热恶热,心烦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或发热,胸闷腕痞,腹痛,呕恶,无汗,苔黄腻,脉濡数;或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急;甚至昏迷、抽搐,舌绛干燥,脉细数等。
【辨证要点】:
暑性炎热,蒸腾津液故见发热恶热,心烦汗出;
暑邪耗气伤津,而见口渴喜饮,气短神疲,小便短黄等症
暑夹湿邪,阻碍气机,故见肢体困倦,苔白或黄;,苔黄腻,脉濡数
若湿邪较甚,阻遏中焦,脾胃运化、和降失司,气机升降失调,则胸闷腕痞,腹痛,呕恶;
邪气闭阻,玄府不通,则无汗
暑热上扰清窍,内灼神明,引动肝风,则见发热,甚至猝然昏倒、昏迷、抽搐;
暑热炽盛,营阴受灼,故汗出不止,气急,舌绛干燥,脉细数等
暑为阳邪,具有炎热升散、耗气伤津、易夹 湿邪等致病特点。
湿
【概念】:湿为阴邪,湿淫证是指感受外界湿邪,阻遏人体气机与清阳,以头身困重、肢体倦怠、关节酸痛重着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倦息嗜睡,或伴恶寒发热,或肢体关节、肌肉酸痛,或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湿疹、瘩痒;胸闷院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腹胀腹痛,大便稀,小便混浊: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
【辨证要点】:身体困重、酸楚、痞闷、腻浊,脉濡缓等为证候特点。
湿遏经络、肌肉、筋骨,阻滞经气,气机不畅,则见头身困重,倦怠嗜睡,肢体关节、肌肉酸痛
湿邪阻遏肌表,卫气失和,则恶寒发热:湿邪浸淫肌肤,则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湿疼、疼痒:
混邪阻滞气机,用遏清阳,则见面色晦话,倦怠嗜睡;
湿困脾胃,气机不畅,运化失调,则见腕腹痞胀或痛,纳呆恶心,大便稀溏
湿性趋下、重浊,湿侵阴位则见带下量多,小便混浊 ;
感受湿邪,则见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湿为阴邪,具有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黏滞缠绵、重浊趋下等致病特点。
燥
【概念】:燥淫证是指外感燥邪,耗伤津液,以口鼻、咽喉、皮肤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口唇、鼻腔、咽喉干燥,皮肤干燥甚至鞍裂、脱盾,口渴欲饮,舌苔干燥,大便干燥,小便短黄,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咚等。属干温燥者常兼见发热微恶风黑,有汗,咽喉返痛,舌边尖红,脉洋教属于凉者常兼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紧。
【辨证要点】:时值秋季或处于气候干燥的环境,具有干燥不润的证候特点。
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从而表现为皮肤、口唇、鼻腔、咽喉、舌苔干燥,干咳少痰等症
大便干燥,小便短黄,口渴欲饮,为津伤的表现。
温燥多见于初秋之季,气候尚热,余暑未消,燥热侵犯肺卫,在干燥津伤的表现基础上,又见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咽喉疼痛,舌边尖红,脉浮数等表热证候;
凉燥多见于深秋季节,气候既凉,气寒而燥,人体感受凉燥,除了干燥少津的表现之外,还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紧等表寒证候。
临床常见的燥淫证有燥邪犯表证、燥邪犯肺证、燥干清窍证等
燥邪具有干燥、伤津耗液、易伤肺脏等致病特点
火
【概念】:火为阳邪,火淫证是指外感温热火邪,阳热内盛,以发热、口渴、面红、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发热微恶寒,头痛,咽喉疼痛,鼻塞流浊涕,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壮热喜冷,面红目赤,渴喜冷饮,汗多,烦躁或袖昏谚语,吐血,娅血,痛肿疮疡,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或终,苔黄而干或灰黑干燥,脉洪滑数。
【辨证要点】:新病突起,病势较剧,以发热、口渴、便秘、尿黄、出血、舌红苔黄、脉数为主要表现。
热邪犯表,卫气失和,故发热微恶寒;
火热上扰,故头痛,咽喉疼痛,鼻塞流浊涕:
舌边尖红,脉浮数,为热邪客表之征;
火热炽盛,充斥于外,故见壮热喜冷;
火热上炎,则面红目赤;热扰心袖,轻则烦躁,重则神昏谚语;
邪热逼津外泄,故见汗多:
热感伤津,则渴喜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短未;
热感动血,血液妄行,故见吐血,衄血
火热郁结不解,局部气血塞滞,肉腐血败,则发为痛肿疮疡 :
舌红绛,苔黄而干或灰黑干燥,脉洪滑数,均为火热炽盛之象。
概要
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故常有火热、温热并称·火、热、温邪为阳邪,其性婚灼急迫,伤津耗气,具有炎上、生风、动血、易致疮疡的特点。
六种外感实邪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