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理学
法理学616,适用于学硕,内容全面如:法律体系、法的要素、权利和义务、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的历史、法律演进,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5-17 23:56:10 湖北省法理学
第一章 法学与法理学
法学
法学的性质
科学性
阶级性
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
法学体系
定义
划分
当代中国的法学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
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西方法学发展简史
传统中国法学的发展
法学的范畴
概念
法学范畴体系
法学的基本范畴
法学的基石范畴
法学的研究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
价值分析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五种
近现代西方法学流派
自然法学派
实证分析法学派
历史法学派
后现代法学派
法理学
法理学的属性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法理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立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法律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第三次伟大飞跃
第二章 法、法律
法的定义
法学史上的定义
1.从法的本体角度,说明法是什么。代表性定义:(1)规则说,法即规则;(2)命令说,法即命令;(3)判决说,法即判决;(4)行为说,法即行为。
2.从法的本源角度,着重说明法的基础和法出自何处。
3.从法的作用和功能的角度,着重说明法的工具性
马克思主义法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在阶级对立社会中)统治阶级意志(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和人民有利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本质
含义
法的现象的含义
相关学说
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点的贡献——揭示三关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
初级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论述积累: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
终极本质:法的本质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的基本特征(名词/简答)
含义
具体内容
1.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3.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4.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相关
如何理解法是行为规定?
国家是否具有垄断造法的权力?
法与规律的关系?
如何理解法是“理”与“力”的结合?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
法的作用
含义
不同观点
实质
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分类依据
各自含义
各自表现
二者关系
法的局限性
论述积累:论述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第三章 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法的渊源
定义
法的渊源是指法的效力渊源,又称法的形式渊源或法律规范的渊源,专指作为首创法律规范的文件,作为具有法的效力和意义的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内涵
1.法的效力相联系
解释+无效的两种情况
2.表现为一定的法律外部形式
类别
成文法
现代国家主要的法的渊源,包括一国内部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包括国际协定和国际条约。
规范性法律文件
定义+内容+特征
国际协定和国际条约
不成文法
1.习惯法
2.判例法
3.惯例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表现形式
法的现象的含义
正式渊源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法规
6.经济特区的经济法规
7.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
8.国际条约与协定
9.法律解释
非正式渊源
1.习惯
2.政策
3.指导性案例
4.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
5.法理
法的分类
含义
法的现象的含义
具体分类
分类依据
具体含义
分类意义
具体分类
国内法与国际法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实体法和程序法
根本法与普通法
一般法与特别法
公法与私法
法的效力
含义
理解的两个维度
强制与保障
价值与功能
效力范围
含义
种类
法的对象效力
含义
对人的效力
1.属人主义原则
2.属地主义原则
3.保护主义原则
4.综合主义原则
法的时间效力
含义
法的效力起始和终止期限以及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生效
终止
溯及力问题
法的空间效力
含义
冲突
原因
处理原则
1.根本法优于普通法
2.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3.新法优于旧法
4.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第四章 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
含义
特点
相近概念
立法体系
法制体系
法学体系
法系
法治体系
中特法律体系
内容
存在不足?完善必要性?如何完善
法律部门
概念
特点
划分标准
社会关系
调整方法
划分原则
整体性原则
均衡原则
前瞻性原则
第五章 法的要素
法的要素
含义
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与法律渊源不同,法的渊源是法的外表形态,法的要素是法的基本质料。一般认为法的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等。
特点
1.个别性和局部性
2.多样性和差别性
3.整体性和局部性
分类
质量判断标准
1.法的要素含义的明确性与确定性程度
2.法律要素间联系的紧密性以及协调性程度
3.法律要素的专门化和技术化程度
法律概念
含义
对各种有关法律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
来源
一是脱胎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经法律人的吸纳而成为法律概念
二是法律人的创设
功能
表达功能
认识功能
提高法律合理化程度
分类
1.内容
涉人、涉事、涉物
2.功能
描述性、规范性
3.确定性程度
确定性、不确定
4.涵盖面
一般、部门
法律规则
含义
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
逻辑结构
三要素说
假定、处理、制裁
二要素说
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新三要素说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特征
与针对个别人或事项的个别性命令相比,具有
1.可重复性
2.普遍适用性
与法律原则相比,具有
1.微观指导性
2.可操作性强
3.确定性程度高
分类
内容
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权义复合性规则
功能
调整性规则、标准型规则
形式特征
规范性规则、构成性规则
强制性程度
强行性规则、任意性规则
确定性程度
确定性原则、委任性原则、准用性原则
法律原则
含义
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原则
作用
1.法律原则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对法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2.法律原则可直接作为审判的依据
3.法律原则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以纠正严格执行实在法可能带来的不公
分类
产生的基础
公理性原则、政策性原则
覆盖面
基本原则、具体原则
内容
实体性原则、程序性原则
适用
特点
1.法律原则的适用存在于法律运作的全过程
2.当两个法律原则发生碰撞时,可将它们予以不同程度的适用
3.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排斥规则的适用
规则
(1)只适用法律原则,禁止适用道德、政治等非法律原则
(2)法律规则是优先适用的,适用法律原则是例外
(3)适用法律原则时必须严格的说明理由,特别是在排斥规则而适用原则是,法律适用者要充分说明理由
分类规则vs法律原则
内容(是否适用的确定性)
性质
外在表现(变化速率)
适用范围(对事、对人的覆盖面)
使用方式
解决冲突
第六章 权利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的含义
含义
法律权利
法律义务
学说
权利
资格说、主张说
自由说、利益说
法力说、可能说
规范说、选择说
义务
规范说、约束说
负担说、责任说
权利的本质
权利行使的原则
正当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
诚信原则
权利冲突及其解决
含义
构成要件
产生原因
分类
解决途径
新型权利
含义
认定途径
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概念
为什么说法学是权利义务之学/为什么要以权利和义务为中心范畴构建当代中国的法学理论体系?
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法律体系-法律部门
法律运行和操作全过程
全面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
特征
1.由法律明文规定,是“实在”的
2.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
3.均有明确的界限(3)
4.都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5.权利能动、可选择,义务受动
分类
目的与意义
具体分类
存在形态
应有、习惯、法定、现实
体现的社会内容
基本、普通
对人们的效力范围
一般、特殊
权利之间、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一性、第二性
权利主体依法实现其意志和利益的方式
行动权利和消极义务、接受权利与积极义务
权利主体
个体、集体、国家、人类
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互相关联、对立统一
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1.权利直接体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和权利的实现
2.权利提供不确定的指引,义务提供确定的指引
3.义务约束机制,权利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
价值上的主次关系
古代义务本位,现代权利本位
权利本位特征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
3.法无明文禁止及可为(权利推定)
4.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只受法律的限制
关系理论
权利本位论
义务重心论
权利义务一致论
权力
含义
特征
权力制约理论
第七章 法律关系
概念与特征
含义
特征
分类
调整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发生方式
法律主体地位
法律关系主体数量
法律关系间因果联系
法律关系的构成
主体
含义
类型(4+1)
资格
权利能力
行为能力
客体
含义
特征
种类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条件
法律规范
法律事实
含义
特征
分类
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
第八章 法律责任
释义
含义
特征
法定性
国家强制性
实施的专属性
本质
本质的三理论
道义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
规范责任论
构成
含义
一般构成
责任主体
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损害结果
主观过错
种类
民事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
违宪责任
原则
含义
种类
过错责任原则
严格责任原则
两者不同点
认定与归结
含义
原则
责任法定原则
因果联系原则
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
责任自负原则
承担与免责
承担方式
补偿、惩罚、强制
免责方式
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补救免责、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自助免责、人道主义免责
第九章 法的历史
起源的一般规律
根本原国
发展过程
其他规范关系
法和原始习惯的关系
联系
区别
产生方式
体现意志
适用范围
调整内容
实施方式
历史使命
法的历史类型
概念
具体类型
奴隶制法
含义
特征(4)
封建制法
含义
特征(3)
中西方差别
指导思想
法律形式
最高原则
法律文化
司法体制
资本主义法
含义
特征(3)
社会主义法
含义
特征(3)
更替原因
根本原因
基本条件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本质
阶级属性
产生和存在方式
生产方式
社会作用
基本特征
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国家意志与客观规律的统一
权力确认与全力保障的统一
强制实施与自觉遵守的统一
“一国”与“两制”的统一
国情与公理的统一
法系
含义
特征
国际性
继承性
相似性
大陆法系
含义
特征(6)
演变及发展趋势
法律渊源方面
法典编纂方面
法律分类方面
欧盟法的诞生
英美法系
含义
特征(6)
包含在上一个括号中
其他法系
社会主义法系
伊斯兰法系
中华法系
第十章 法律演进
法律演进
含义
理论模式和实践类型
基本规律
法律继承
含义
特点
原因
内容
法律移植
含义
范围
必然性和必要性
实践
考量因素
政治生态因素
经济基础制约
社会实践需求
法治改革
含义
意义
新时代中国的法治改革
第十一章 全球化与世界法律发展
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发展趋势
总趋势
法律现代化
新趋势和特征
法律国际化
含义
表现
法律全球化
含义
标志和内容
世界法律一体化
全球性共同法的形成
全球性争端解决机制的出现
法律区域化
法律本土化
基本表现
法治与全球治理
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重要意义
全球治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法治与中国参与构建世界新秩序
第十二章 法的制定
立法概述
概念
内容
特征
由特定的主体进行的
依据一定职权进行的
依据一定程序进行的
依据一定技术进行的
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
立法体制
概念
我国的立法体制:一元多级
完善措施
立法权
概念
特征
分类
立法产生的依据
依法进行的立法
授权立法
国家机关的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立法
国家行政机关立法
国家机关地位
中央立法
地方立法
立法的原则
概念
vs立法指导思想
联系
区别
依法立法原则
含义
意义
基本内涵和要求
科学立法原则
含义
意义
基本内涵和要求
民主立法原则
含义
基本内涵和要求
比较立法原则
含义
前提和基础
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基本内涵和要求
立法制度
立法主体
概念
特征
种类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立法权限
概念
具体内容
划分模式
我国立法权限的划分
中央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
地方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
立法程序
概念
特点
分类(主体不同)
立法机关的立法程序
行政机关的立法程序
立法活动
立法规划
概念
步骤
内容
立法协调
概念
类型
方式
意义
制定法律
概念
目的
意义
立法解释
含义
狭义
广义
特征
类型
法的修改
概念
方式
法律修订
法律修正
法律修正案
我国当前立法存在的问题
第十三章 法的实施
概述
概念
标志
意义
当前我国法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6)
法律事实的基础与动力(3)
宪法的实施
全面实施宪法的意义(3)
全面实施宪法的首要任务
全面实施宪法的精髓要义
执法
概念
基本内容(2)
组织实施法律
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特征(5)
执法体系(3)
行政机关的执法
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
行政委托的社会组织的执法
执法方式
当代中国执法存在的问题(4)
执法原则(5)
合法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效率原则
程序正当原则
高效便民原则
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司法
概念
特征(4)
司法权
司法规律
根本规律
基本规律
司法的原则(6)
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原则
司法平等原则
司法责任原则
司法公正原则
司法为民原则
政策指导原则
司法体制
概念
内容
司法责任改革
当代中国司法存在的问题(4)
守法
概念
根据和理由
最根本的根据和理由
常见的动机
守法的条件
守法的主观条件
守法的客观条件
守法的原则
概念
内容
守法的实现
当代中国守法存在的问题(3)
法律监督
概念
构成要素(3)
法律监督的主体
法律监督的客体
法律监督的内容
法律监督的功能(4)
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体系(5)
人大监督
监委监督
行政监督
司法监督
社会监督
第十四章 法律职业
法律职业概述
概念
特征(3)
法律职业伦理
概念
法官、检察官的职业伦理
律师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信仰
表现形态
内容
当代中国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法治专门队伍
法律服务队伍
法学专家队伍
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法律职业制度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法律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法律职业保障制度
第十五章 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概述
概念
基本特征(3)
法律解释
概念
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必要性(3)
功能(2)
我国法律解释权限划分
立法解释
行政解释
司法解释
法律解释的原则
概念
合法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法制统一原则
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原则
国内法与国际法想协调原则
法律解释的方法
一般解释的方法(5)
特殊解释的方法(2)
答题要点
概念
法律解释的功效(2)
法律解释的原则
属于一般、特殊解释方法
法律推理
概念
类型(3)
形式推理
概念
类型(3)
辩证推理(实质推理)
概念
适用方式
权利推理
概念
表现(4)
法律论证
概念
法律论证的方法
逻辑方法
修辞方法
法律论证的标准
合法性标准
融贯性标准
可接受性标准
法律漏洞
概念
分类(2)
开放型漏洞
隐藏型漏洞
填补方法(2)
类推适用
目的论限缩
第十六章 法律程序
概念(了解)
正当法律程序
概念
构成要件(了解)
价值(6)
程序正义
意涵(4)
地位和功能(3)
第十七章 法的价值
法的价值
含义
属性
含义
内容(3)
客观性和主观性
特殊性和普遍性
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
法的价值体系
概念
特征(3)
从价值属性上看
从价值主体上看
从价值体系的结构上看
法的目的价值体系
含义
属性(2)
多元性
时代性
地位
形式价值体系
含义
内容
法的权威性
普遍性
统一性
完备性
地位
评价标准体系
含义
解决的问题(2)
价值确认
确定价值位阶
评价标准或原则
生产力标准
人道主义标准
现实主义标准
历史主义标准
地位
法的价值冲突与整合
冲突的原因(3)
法的价值整合
含义
原则(4)
良法(张书p320)
第十八章 法的基本价值
法与秩序
秩序的含义
社会秩序观
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5)
维护阶级统治秩序
维护权力运行秩序
维护经济秩序
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建立和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法与自由
自由的含义
自由对价值(3)
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
自由需要法律的保障
法律保障自由的一般方式(3)
法保障自由的原则(4)
个人自由并存原则
消极自由之保障原则
积极自由之保障原则
公益干预原则
法与效率
效率的含义
法对效率的促进作用(6)
法与正义
正义的含义
种类
主体的角度
正义发生和实践的领域
正义与主体利益的关系
法对正义的实现作用(4)
法促进和保障分配正义
法促进和保障社会正义
法促进和保障国际正义
法与安全
安全的含义
特征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
分类
意义
法对安全的保护
法对安全的保护具有全面性
法对安全的保护具有超前性
法与平等
平等的含义
平等的法律化
法对平等的保障(3)
第十九章 法与人权
人权概述
含义
人权的属性(4)
时代性
自然性
应然性
社会性
人权的基本内容
人权的分类(3)
人权的价值(3)
人权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
含义
特征(4)
法对人权的保护作用
国内法对人权的保护
宪法保障
立法保护
行政保护
司法保护
国际法对人权的保护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辩证统一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4)
立法
国际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人与社会
人与环境和资源
第二十章 法治原理
法治概念
法治的内涵(9)
当代中国法治的基本要义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法治与法制
法制的概念
法治与法制的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
法治是法制的深化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5)
法治与人治
人治的概念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5)
法治与德治
德治的含义
法治与德治的联系(2)
法治与德治的区别(4)
异同
相似性
差异
法律渊源
法律分类
法官权限
诉讼程序
法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