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内科 肝硬化
考研内科学--肝硬化,整理了肝硬化&肝癌的表现、并发症、原发性肝癌的知识点,快来看看吧!
编辑于2023-05-21 14:10:41 四川省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肝硬化
病因
病毒性肝炎(我国最主要):乙肝、丙肝
酒精(欧美最主要)
酒精性肝炎常见脂肪变性、Mallory小体、肝细胞灶状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
胆汁淤积
原发性:抗线粒体抗体(ANA)(+)
继发性:胆管结石、胆管肿瘤、华支睾吸虫
胆色素→肝细胞羽毛状、网状坏死(坏死肝细胞肿大,胞质疏松呈网状,核消失)
胆汁排泄途径
血吸虫
虫卵沉积于门管区(窦前阻塞)→肝内门静脉周围纤维化→门脉压力↑↑
淤血性肝硬化
布加综合征(肝V / 下腔V阻塞)、慢性右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肝后型门脉高压→淤血性~
*胆汁性、淤血性、酒精性、血吸虫性肝硬化:肝增大
坏死后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缩小
遗传、代谢性疾病
铜: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铁:血色病
a-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隐源性~
表现
代偿期
消化不良
失代偿期
肝功能↓
内分泌失调
雌激素灭活减弱(雌激素↑、雄激素↓)
→蜘蛛痣、肝掌(好发于上腔V回流区—面、颈、上胸、手)
→睾丸萎缩、乳房发育、月经不调
肝合成LCAT ↓ →胆固醇酯↓ →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黑素↑:面色黑黄—肝病面容
→负反馈使CRH ↑、ACTH↑—ACTH堆积→负反馈使CRH ↓→ACTH↓
GSH ↓→脱碘障碍→T4向T3转化障碍→ T3 ↓、T4 ↑:甲状腺萎缩、退行性变
出血、贫血
肝合成凝血因子↓(最主要)
严重肝病:凝血因子越来越少,VIII因子越来越多(脾亢,合成VIII因子↑)
肝硬化“自带出血”,且VitK不能纠正
血小板数量↓
脾亢→血小板分布异常
肝产生血小板生成素(TPO)↓
毛细血管脆性↑(雌激素↑→NO↑—舒张血管—通透性↑)
VitK↓(肝产生胆汁↓ → 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低白蛋白血症(敏感指标)
血浆胶渗压↓→下肢水肿(自下而上发展)、腹水
白球比倒置(肝合成白蛋白↓,炎症→球蛋白↑)
肝细胞性黄疸
胆红素在肝中代谢
肝摄取UCB
UCB结合葡糖醛酸→CB
CB排入胆小管
肠道细菌作用:CB →尿胆素原
尿胆素原经门V回肝
大部分在肝脏再次变为CB
小部分入肾—尿中尿胆素原
血UCB ↑、CB ↑ ↑,CB / TB约0.2~0.5;伴瘙痒
肝摄取、结合、转化的能力↓ →血UCB↑,但肝细胞有强大代偿能力,残存肝细胞仍能将UCB →CB:UCB轻度↑
假小叶形成→CB排入肠道受阻而大量返流入血:血CB↑ ↑
尿胆红素(CB)试验(+),尿深
尿胆素原不定(↑ / 正常 / ↓)
肠CB ↓→肠尿胆素原↓ →回到肝的尿胆素原↓→尿中尿胆素原↓,但肝细胞受损→回肝的尿胆素原大多经肾排出而不是再次变为CB →尿胆素原↑
总胆固醇(TC)↓、胆固醇酯↓
脂肪、脂溶性维生素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良
夜盲症
贮脂细胞(星状细胞)贮存VitA ↓→视黄醛合成↓ →暗处视杆细胞合成视紫红质↓ →视杆细胞暗视觉障碍
门静脉高压
脾大→脾亢
左肋下触及
轻度:不超过肋下2cm
中度:脾超过肋下2cm,但在脐水平线以上
重度(巨脾):超过脐水平线 / 前正中线
eg.慢粒、慢性疟疾
脾亢→先PLT ↓,而后PLT、WBC ↓,重者三系均↓
侧支循环形成(失代偿最具特征/价值表现)
食管胃底V曲张(最主要)
钡餐:串珠样、蚯蚓样充盈缺损
胃镜(诊断首选、金标准)
腹壁V曲张
脐周血流呈放射状(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海蛇头样
可闻及静脉连续性潺潺音
直肠V曲张
形成痔(破裂→出血)
腹膜后Retzius静脉曲张
脾肾分流
*门体分流性脑病:肝门V-腔V间有侧支循环,大量V血绕过肝流入体循环
腹腔积液(失代偿标志)(门脉高压 + 肝功能↓)
机制
门脉高压→
静水压↑(决定因素)→漏出
*漏出液(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11)
淋巴回流障碍 → 肝淋巴液生成↑ → 外溢
肝功能不全→
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胶渗压↓
肝对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灭活↓ → 继发醛固酮和ADH ↑
腹水 →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激活RAAS→醛固酮—水钠潴留(腹水加重)--RAAS不参与腹水形成,但调节腹水多少
治疗--螺内酯(同原醛)
量
120ml:水坑征、搔弹音,1000ml:移动性浊音,3000~4000ml:液波震颤
治疗
限制水钠:入水量<1000ml/d(伴低钠血症:<500ml/d);NaCl<2g/d
利尿剂
醛固酮-R拮抗剂—螺内酯(首选)
螺内酯+呋塞米(100: 40)
托伐普坦(血管加压素V2-R拮抗剂):伴稀释性低钠血症时用
肝移植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降低门脉压、增加肾血流
*顽固性腹水治疗
不能行TIPS者可排放腹水
易诱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
每放腹水1L
①输白蛋白8g
②腹水浓缩回输(炎性、癌性腹水禁止)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EGVB
突发呕血、黑便、脾缩小、侧支循环减轻、肠鸣音↑、肠源性氮质血症(易诱发肝性脑病)、休克(失血>800ml)
*消化性溃疡:出血(消化道内)—肠鸣音↑;穿孔(消化道外—腹腔)—肠鸣音↓
预防
一级预防(对因)--已有EGV但尚未出血
普萘洛尔→收缩内脏血管
EVL(中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二级预防
TIPS、普萘洛尔、EVL、注射栓塞剂、部分脾A栓塞限流术
治疗:生长抑素(奥曲肽)、EVL、TIPS、三腔二囊管
门脉高压性胃肠病(呕出咖啡样血液)、消化性溃疡
肝性脑病(HE)(最严重;最主要死因)
病因:肝硬化(最常见);重型肝炎、肝衰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肝癌、严重胆道感染
诱因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大量排钾利尿剂(低钾→碱中毒)
催眠镇静药(阿片类、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
便秘
感染
检查
血氨(首选):诊断
血浆氨基酸
门体分流性脑病: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1(正常>3)
芳香族氨基酸、NH3 ↑;支链氨基酸、尿素↓
脑电图:判断分期、预后
机制
氨中毒(脑能量不足)
肝鸟氨酸循环对NH3代谢障碍
门体分流
*治疗—阻断门体分流:断流术+TIPS
NH3进入脑组织
a-酮戊二酸
+NH3 →谷氨酸→谷氨酰胺→脑水肿
→脑a-酮戊二酸↓ →三羧酸循环障碍→脑能量不足
芳香族氨基酸
色氨酸学说:色氨酸→5-HT、5-羟吲哚乙酸→抑制传导
假性递质学说:酪氨酸、苯丙氨酸→ β-羟酪胺、苯丙乙胺
短链脂肪酸、硫醇、锰
分期(0~4)
0(潜伏期)
只有心理智能异常
1(前驱期)
扑翼样震颤:123
轻度行为异常、性格改变
2(昏迷前期)
脑电图异常:234(“昏”)
病理征:23(4期昏迷不能做)
行为异常
3(昏睡期)
神志不清
4(昏迷期)
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治疗
去除诱因
NH3
减少吸收、生成
奥美拉唑/生长抑素:止血
乳果糖(口服/灌肠):可转化成乳酸
稀醋酸/生理盐水灌肠
*禁止肥皂水灌肠
*需酸化尿液:肝性脑病、磷酸盐结石
口服抗生素(利福昔明、甲硝唑、新霉素):减少肠道内产NH3的细菌
促进代谢
L-鸟氨酸、L-天冬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疗效不稳定)
调节氨基酸比例
补充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在骨骼肌代谢):减少假性递质(苯乙醇胺、β-羟酪胺)
治烦躁抽搐
禁用镇静剂(肝衰竭患者对镇静剂极为敏感);可用异丙嗪、氯苯那敏(H1-R拮抗剂—利用其副作用—嗜睡)
营养
急性期禁蛋白质,避免低血糖
高碳水、低脂肪、高纤维素、高维生素
3、4期促醒
氟马西尼(GABA/BZ/BAR拮抗剂)
治脑水肿
过度换气 → CO2 ↓ →脑血流量↓
硫喷妥钠(惊厥明显时,短期用)
断流术 + TIPS(阻断门-体分流)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典型血行播散!)
门V血栓/海绵样变(侧支循环)
腹水
*腹水迅速增加:
发热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治疗:抗生素(头孢哌酮/喹诺酮类至少2周)--针对G-菌、兼顾G+菌
渗出液
*渗出液(SAAG<11、细胞>500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不发热
门V血栓形成
早期: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晚期:TIPS
漏出液、血性腹水;脾进一步增大
肝肾综合征
肾前性肾衰(血少但浓缩功能好—尿渗透压高、尿钠低)
肝肾综合征
心肾~(心衰“自带”肾衰)
肺肾~(呼衰“自带”肾衰)
机制
腹水—RAAS激活:体液潴留—稀释性低钠血症(慢性脱水):肝肾综合征的前提!(有效血容量↓)
舒血管物质(PG、NO、ANP)灭活减弱→缩血管物质(NA、AngII、TXA2、LTB/白三烯)↑
肾血管收缩→GFR↓
分型
急进型(Ⅰ型)--血肌酐>226umol/L
往往有诱因--上消化道出血、利尿剂、自发性腹膜炎→突然腹水↑、血容量↓ ↓、肾功能恶化
缓进型(Ⅱ型)--血肌酐>133umol/L
慢性肝功↓ →全身机能↓,肌酐常年升高
TIPS--减少向Ⅰ型转化
诊断标准
腹水、血肌酐↑
无休克、无肾毒性药、无扩血管药、无肾实质病变
治疗
肝移植:最有效
补白蛋白(锁住血管内水)、血管加压素、透析、人工肝、TIPS
肝肺综合征
扩血管物质灭活↓ →肺血管扩张→Va/Q↓→肺换气障碍
PaO2<70、呼吸困难、发绀、杵状指
营养治疗
尽量用肠内营养
饮食
代偿期:高蛋白、高热量
失代偿期:低蛋白
并发肝性脑病急性期:禁蛋白
补充谷氨酰胺:保护肠粘膜防止细菌、毒素移位
原发性肝癌
病因
HBV、HCV
黄曲霉毒素
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病)
表现
腹壁闻及血管杂音:HCC>90%由肝A供血
伴癌综合征
主要: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
罕见:高血钙、高血脂、类癌综合征
检查
DSA--小肝癌定位最佳
标志物
AFP(>400ng/ml)
AFu、γ-GT2、DCP、GPC3、GP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