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4端脑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端脑,介绍了外形、分叶、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端脑的内部结构、大脑半球的髓质、边缘系统、基底前脑的知识,快来看看吧!
编辑于2023-05-23 23:55:51端脑
人类神经系统最高级中枢
外形
被大脑纵裂分隔成左右半球
半球间有胼胝体相连
分面
背外侧面
圆凸
内侧面
平坦
底面
凹凸不平
大脑皮质
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层
髓质
深部的白质
基底核
埋在大脑髓质内的灰质核团
大脑沟
大脑半球内各部发育速度不均,发育快的部分则隆起,发育慢的部分则陷入,因而形成凹凸不平的外表,凹陷处称大脑沟
大脑回
沟之间形成长短大小不一的隆起
分叶
主要的沟、裂
1体
连接左、右大脑半球宽厚的纤维束板,称为胼胝体
2裂
大脑纵裂
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纵行的裂隙,称为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两侧大脑半球后部与小脑上面之间近似水平位的裂隙,称为大脑横裂
3沟
外侧沟是最深、最明显的脑沟,近似水平位,起于大脑半球下面,行向后上方,至上外侧面,再向后上方行进不远分为前支、升支和后支
中央沟起于大脑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下端与外侧沟隔一脑回,上端延伸至半球内侧面
顶枕沟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后部,起自距状沟,自下而上至半球下缘,并略转至上外侧面
沟回
中央
中央前沟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额
额上回
额上沟
额中回
额下沟
额下回
颞
颞上回
颞上沟
颞中回
颞下沟
颞下回
顶
顶上小叶
顶内沟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枕
枕回
枕极
岛叶
分叶
额叶
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
顶叶
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
颞叶
外侧沟以下的部分
枕叶
大脑半球后部,在内侧面为顶枕沟以后的部分
岛叶
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的部分
大脑半球外侧面的沟和回
① 额叶
中央沟和前方的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
中央前沟前方以额上沟、额下沟为界分为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额上回居额上沟上方,额中回居额上、下沟之间,额下回居额下沟与外侧沟之间。
② 顶叶
中央沟和后方的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在中央后沟后方,有一条与半球上缘平行的顶内沟,顶内沟的上方为顶上小叶,顶内沟的下方为顶下小叶。
顶下小叶内包绕外侧沟后端的是缘上回,围绕颞上沟末端的是角回。
③ 颞叶
在外侧沟的下方,有与之平行的颞上沟和颞下沟。
以颞上沟和颞下沟为界,可将颞叶分为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颞上沟的上方为颞上回,颞上沟与颞下沟之间为颞中回,颞下沟的下方为颞下回。
在外侧沟的下壁有2~3条横行的脑回,称颞横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和回
在大脑半球的内侧面,自中央前、后回背外侧面延伸到内侧面的部分,称为中央旁小叶
在中部有前后方向略呈弓形的胼胝体
胼胝体下方的弓形纤维束为穹窿,两者间为薄层的透明隔
在胼胝体的后下方,有呈弓形的距状沟,延伸到枕叶后端,距状沟的中点与顶枕沟相连
距状沟和顶枕沟之间,称为楔叶。距状沟下方为舌回
胼胝体的背面有胼胝体沟,在此沟上方,有与之平行的扣带沟,扣带沟与胼胝体沟之间为扣带回
大脑半球下面的沟和回
在额叶的底面,可见嗅球和相连的嗅束,嗅束后端为嗅三角,嗅三角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
颞叶下方有与半球下缘平行的枕颞沟。
此沟内侧,是与之平行的侧副沟。枕颞沟内、外分别是枕颞内侧回和枕颞外侧回。
侧副沟内侧是海马旁回,该回前端向后弯曲部称钩。
海马旁回的内侧是海马沟,沟的上方锯齿状的部分是齿状回
从侧脑室内面看,在齿状回的外侧,侧脑室下角底壁上有一弓形隆起,称海马,海马和齿状回构成海马结构
边缘叶
隔区(即胼胝体下区和终板旁回)
扣带回
海马旁回
海马
齿状回
颞叶
岛叶前部
颞极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躯体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视区
楔叶和舌回
听区
颞横回
平衡觉区
中央后回下端
嗅觉区
中央后回下部
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区
额下回后1/3部
如果此中枢受损,病人虽能发音,却不能说出具有意义的语言,称运动性失语症
书写区
额中回后部
损伤后手的运动正常,但是不能书写正确的文字,称失写症
听觉性语言区
颞上回后部
此中枢受损后,病人虽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思,也不理解自己所讲的含义,称感觉性失语症
视觉性语言区
顶下小叶的角回
损伤后视觉正常,但是不能理解曾经认识的文字,称失读症
边缘叶
内脏运动中枢
端脑的内部结构
基底核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壳
苍白球
旧纹状体
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并发现苍白球作为基底前脑的一部分可参与机体的学习记忆功能
屏状核
位于岛叶皮质与豆状核之间
可能与视、听觉功能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动物性活动有关
杏仁体
在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海马旁回沟的深面
与内脏活动的调节和情绪的产生有关
脑室系统
侧脑室
左右各一,位于大脑半球内,分为4部分
中央部
顶叶
前角
额叶
后角
枕叶
下角
颞叶
内有脉络丛,脑脊液
第三脑室
两侧间脑之间有一矢状位的窄腔
第四脑室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的室腔为第四脑室
大脑皮质
原皮质
海马、齿状回
旧皮质
嗅脑
新皮质
分子层
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
内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
大脑半球的髓质
神经纤维
联络纤维
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
短纤维
弓状纤维
联系相邻脑回
长纤维
钩束
连接额、颞两叶的前部
上纵束
连接额、顶、枕、颞四个叶
下纵束
连接枕叶和颞叶
扣带
连接边缘叶的各部
位于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的深部
连合纤维
连合左、右半球皮质
胼胝体
前连合
穹窿连合
穹窿
由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纤维束
穹窿连合
两侧穹窿经胼胝体的下方前行并互相靠近,其中一部分纤维越至对边,连接对侧的海马
投射纤维
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
大部分经过内囊
内囊
位置
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
分部
前肢(又称额部)
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
膝部
前、后肢之间
V字形转角处
后肢(又称枕部)
豆丘部
豆状核与丘脑之间
豆状核后部
豆状核下部
重要传导束
内囊前肢的投射纤维
额桥束、丘脑前辐射
内囊膝部的投射纤维
下行纤维束
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的投射纤维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桥束
上行纤维束
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是感觉传导的最后一站,再经丘脑中央辐射投射到皮层
损伤表现
三偏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丘脑中央辐射受损
对侧偏身运动障碍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
对侧视野偏盲
视辐射受损
边缘系统
边缘叶
隔区(即胼胝体下区和终板旁回)
扣带回
海马旁回
海马
齿状回
颞叶
岛叶前部
颞极
海马结构
海马和齿状回
Papez回路
从海马旁回起始,经海马结构、乳头体、丘脑前核、扣带回,再到海马旁回的环路联系
与情感、学习和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杏仁体
侧脑室下角前端和豆状核的腹侧
主要参与内脏及内分泌活动的调节和情绪活动
隔区
胼胝体嘴的下方
意义
边缘系统在进化上是脑的古老部分,它司内脏调节、情绪反应和性活动等。在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生存(延续后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与机体的高级精神活动中的学习与记忆密切相关
基底前脑
位于大脑半球前内侧面和下面,间脑的腹侧
包括下丘脑视前区、隔核、斜角带核、Meynert基底核、伏隔核、嗅结节和杏仁核等
伏隔核
含有多巴胺类神经元
功能上与躯体运动、内脏活动整合以及镇痛机制等有关
参与多巴胺能奖赏系统,与吸毒成瘾的机制有关
精神分裂症、Parkinson病和Alzheimer病这三个长期困扰人类的神经精神病的发病机制与基底前脑的病变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