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法律责任的内容,包括题库中的知识点,以及重点标注,可a3纸打印彩色版,无需拆分,打印后可看清字
《法理学》第九章法律关系,按马工程教材总结,有考点,可以用a3纸直接打印彩色版,打印后清晰,不需要拆分,方便复习
马工程教材下关于刑法学概论的思维导图,可用a3纸打印彩色版,打印后清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第十章 法律责任
概念
与法律义务的区分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特点
法定性:认定和追究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否定性:责任主体承担的是不利的法律后果
程序性:追究法律责任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直接强制性:履行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原因(产生)
(主要)违法行为
含义: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构成要素:四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就不能称违法行为: 第一,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第二,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第三,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原则上,由于过错,才构成违法行为。但没有过错,法律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仍应承担。 第四,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违约行为
违约行为又称违反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义务的行为。违约行为是违约责任的基本构成要件,没有违约行为,也就没有违约责任
法律的特别规定(很少)
承担(不出论述)
三种方式
制裁
补偿
强制
归结与免除
含义
认定和归结:由特定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的活动。
原则
归责原则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是责任立法的指导方针,也是指导法律适用的基本准则。归责一般必须遵循以下法律原则:1.责任法定原则。其含义包括:(1)违法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的责任;作为一种否定性法律后果,它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2)排除无法律依据的责任,即责任擅断和“非法责罚”。(3)在一般情况下要排除对行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2.因果联系原则。其含义包括:(1)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是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事实依据。(2)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有时这也是区分有责任与无责任的重要因素。(3)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3.责任相称原则。其含义包括:(1)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性质相适应。(2)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或者损害相适应。(3)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还应当与行为人主观恶性相适应。4.责任自负原则。其含义包括:(1)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2)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即反对株连或变相株连;(3)要保证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证无责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纵。
免除
责任主体具备了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由于出现了法定条件,致使其法律责任被部分或全部免除。
类型
注意根据其他标准所做的分类
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经济法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1.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2.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3.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定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4.违宪责任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了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5.国家赔偿责任是指在国家机关行使公权力时由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所引起的由国家作为承担主体的赔偿责任。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可以把法律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根据行为主体的名义,分为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可以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