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二章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二章,汇总了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和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的内容。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六章,分享了爱伦凯的学前教育理论、杜威的学前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罗素的学前教育理论的知识。
中外学前教育史,分享了奥柏尔林的学前教育理论、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的知识,一起来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中外学前教育史一二章
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
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齐家治国。光耀门楣。
学前家庭教育内容:1.生活常规教育2.初步的道德教育【孝悌,崇俭,诚信,为善】3.文化知识教育【识字,学书,听解四书,学习名诗,名赋,格言】4.身体保健教育
封建社会的胎教发展
封建社会胎教学说的发展
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是中国最早从医学角度探讨胎教问题的论述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
唐宋以后 重视孕妇饮食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经验:1.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2.注重母体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3.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
局限:“外象内感”无限夸大了“外象”的作用
封建社会儿童学前教育总特点
1.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
3.出现了许多用于儿童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的教材或教本
4.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5.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实施社会公育
内容
主要内容:生产劳动技能
规则教育 宗教教育 审美教育 军事教育
建立社会公育机构
庠 在后来具有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社会公育是实施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老人是实施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3.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4.教育方法简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中国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初步制定学前教育计划
《礼记 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不仅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且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产生过一定影响
宫廷学前教育
目的
巩固政治统治
加强早期教育
乳保教育制度
三母 【子师,慈母,保母】
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负责太子,世子德性的培养与日常起居料理
乳母:均择于大夫之妾或士之妻中
影响到当时一般大夫的家庭教育
保傅教育制度
三公【太傅,太师,太保】
保【保其身体】傅【傅其道义】师【导之教训】 ,包括德、智、体方面
西周还设副职:三少【少师、少傅、少保】
胎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距今三千多年前西周
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总特点
1.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家庭承担着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
2.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宗法性
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初步制定了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
4.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乳保教育制度和保傅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