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章 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九章 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的思维导图,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6-16 11:54:36第九章 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一、中世纪的儿童观
原罪论的儿童观
原罪说及禁欲主义
基督教鼓吹儿童是带有“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 人人必须历经苦难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
宗教居于所有科学至上
预成论的儿童观
儿童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的多少的不同而已
二、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
使受教育者虔信上帝、熟读《圣经》,以求做一个合格的基督徒
接受“洗礼”
灌输宗教意识
参加圣事礼仪
度过宗教节日
三、封建贵族的学前教育
王室宫廷的学前教育
皇室儿童
极少数机要大臣的子弟
教学中采用问答法
骑士的早期教育
封建贵族阶层中最低的等级
目的:训练能够骑马打仗、忠于君主、懂得宫廷礼节的职业军人
是基于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出生到7岁为家庭教育阶段
7~14岁为侍童教育阶段,侍奉主人和贵妇
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学习“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文艺复兴时期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内容全面,注重人的和谐发展
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理论
教育主张启发,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育对象范围扩大,开始平民子女的教育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崇尚现实、崇拜人生,反对来世观念
主张个性解放、自由、幸福,尊重人的价值,反对压抑、禁欲主义
宣扬个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
强调环境的陶冶作用,主张建立优美的校舍
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个别差异
强调父母、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表率
主张教学运用直观教具,向大自然学习,从而启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
反对压抑个性,主张减少甚至是取消体罚
提倡体育和游戏的重要意义
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儿童教育的论述
伊拉斯谟儿童教育观
性善说
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倡导人的理性
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蒙田的儿童教育观
教育就是要培养体育和智育全面发展的绅士
康帕内拉论儿童教育
公共育儿室,为保卫“太阳城”学习军事知识
第三节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杨.阿姆司.夸美纽斯,1592~1670年,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大教学论》
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母育学校》
1650年泛智学校
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
世界上第一本看图识字课本
二、主要教育观点
泛智教育思想
所谓泛智:是指所有的人通过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认识,并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掌握一切现实生活所必须有用的知识,让所有的人都应该掌握知识
教育内容:一切知识
周全的教育
认识事物
掌握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 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 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
行动训练
语言优美
教育对象:一切人
不管阶级性别、富贵贫贱,不分男女,一切儿童都应该进学校读书
教育的作用
最终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
直接目的是为了现世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完全知识、完美德行和坚定信仰的人
教育的主导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
教导的严谨秩序当以自然为借鉴,并且不受任何障碍
在自然的领导下,能够钻研万物,教育工作有规矩可循,以自然为师
顺应儿童的天性,以自然为方向,步自然的后尘, 向自然学习,向实际事物学习。
三、儿童观及学前教育的意义
儿童观
上帝的种子
尊敬儿童
给予关怀、爱护与教养
学前教育的意义
培养成忠实的、能够智慧的管理自己各项事务的、有才能的人
四、论母育学校
母育学校的性质与任务
培养儿童体力、智力、道德
母育学校的教育内容
胎教
体育
游戏是幼儿最适合的活动方式
德育
智育
母育学校的教材及指导书
父母及保姆的教育责任
儿童所学各科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
五、历史地位及影响
第九章 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一、中世纪的儿童观
原罪论的儿童观
原罪说及禁欲主义
基督教鼓吹儿童是带有“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 人人必须历经苦难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
宗教居于所有科学至上
预成论的儿童观
儿童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的多少的不同而已
二、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
使受教育者虔信上帝、熟读《圣经》,以求做一个合格的基督徒
接受“洗礼”
灌输宗教意识
参加圣事礼仪
度过宗教节日
三、封建贵族的学前教育
王室宫廷的学前教育
皇室儿童
极少数机要大臣的子弟
教学中采用问答法
骑士的早期教育
封建贵族阶层中最低的等级
目的:训练能够骑马打仗、忠于君主、懂得宫廷礼节的职业军人
是基于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出生到7岁为家庭教育阶段
7~14岁为侍童教育阶段,侍奉主人和贵妇
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学习“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文艺复兴时期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内容全面,注重人的和谐发展
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理论
教育主张启发,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育对象范围扩大,开始平民子女的教育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崇尚现实、崇拜人生,反对来世观念
主张个性解放、自由、幸福,尊重人的价值,反对压抑、禁欲主义
宣扬个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
强调环境的陶冶作用,主张建立优美的校舍
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个别差异
强调父母、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表率
主张教学运用直观教具,向大自然学习,从而启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
反对压抑个性,主张减少甚至是取消体罚
提倡体育和游戏的重要意义
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儿童教育的论述
伊拉斯谟儿童教育观
性善说
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倡导人的理性
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蒙田的儿童教育观
教育就是要培养体育和智育全面发展的绅士
康帕内拉论儿童教育
公共育儿室,为保卫“太阳城”学习军事知识
第三节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杨.阿姆司.夸美纽斯,1592~1670年,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大教学论》
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母育学校》
1650年泛智学校
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
世界上第一本看图识字课本
二、主要教育观点
泛智教育思想
所谓泛智:是指所有的人通过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认识,并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掌握一切现实生活所必须有用的知识,让所有的人都应该掌握知识
教育内容:一切知识
周全的教育
认识事物
掌握一切必须熟悉的东西, 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 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
行动训练
语言优美
教育对象:一切人
不管阶级性别、富贵贫贱,不分男女,一切儿童都应该进学校读书
教育的作用
最终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
直接目的是为了现世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完全知识、完美德行和坚定信仰的人
教育的主导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
教导的严谨秩序当以自然为借鉴,并且不受任何障碍
在自然的领导下,能够钻研万物,教育工作有规矩可循,以自然为师
顺应儿童的天性,以自然为方向,步自然的后尘, 向自然学习,向实际事物学习。
三、儿童观及学前教育的意义
儿童观
上帝的种子
尊敬儿童
给予关怀、爱护与教养
学前教育的意义
培养成忠实的、能够智慧的管理自己各项事务的、有才能的人
四、论母育学校
母育学校的性质与任务
培养儿童体力、智力、道德
母育学校的教育内容
胎教
体育
游戏是幼儿最适合的活动方式
德育
智育
母育学校的教材及指导书
父母及保姆的教育责任
儿童所学各科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
五、历史地位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