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 血液循环2
生理 血液循环2的思维导图,分享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的知识,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哟~
生理 细胞的基本活动2.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的思维导图,内容有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细胞的结构特征、横纹肌的收缩机制、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生理 细胞的基本功能2.3细胞的电活动的思维导图,有静息电位「细胞外液为0电位」、动作电位、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欢迎大家学习。
生理 细胞的基本功能2.1.2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膜泡运输,一起来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血液循环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心动周期:常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泵血过程
心房收缩期:全心舒张期(占心室充盈量的75%)后,历时0.1秒
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心室充盈期:
心房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
心输出量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心输出量:指随机体代谢而增加的能力。以心脏每分钟能射出的最大血量即最大心输出量表示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室收缩的前负荷与心肌异长自身调节
常用心房舒张末期压力来反映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心房内压力与心室几乎相等)
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引起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心肌伸展性小,原因:连接蛋白将肌球蛋白固定在肌节的Z盘上;胞质内含大量胶原纤维;多层肌纤维呈交叉方向排列
异长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对搏出量的微小变化进行精细的调节,使心室射血量与静脉回心血量之间保持平衡
影响前负荷的因素
静脉回心血量
心室充盈时间;静脉回流速度;心室舒张功能;心室顺应性;心包腔内压力
射血后心室内的剩余血量
心室收缩的后负荷
大动脉血压是心室收缩时所遇到的后负荷
当大动脉血压增高,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导致搏出量减少;反之
继发引起异长调节:搏出量减少时,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将增大,心肌初长增加,使搏出量保持不变
心肌收缩能力
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收缩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
通过体液和神经机制以等长调节改变
eg.活化的横桥数量(胞浆中Ca+浓度、肌钙蛋白对Ca+的亲和力),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等
心率
在一定范围内「40~180」,心率增加使心输出量增加
超过180,将使心室舒张期明显缩短,心舒期充盈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小于40,心室充盈期早已接近最大限度,不能进一步增加充盈量和搏出量,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减慢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
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可增加12~18次
心功能评价
心音
心肌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静息电位:Ik1为非门控通道,不受电压和化学信号的控制,但其开放程度可收膜电位的影响
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
生理特性
根据功能及生理特性分类
工作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无自律性
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无收缩性
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可用刺激阈值作为衡量指标
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0期去极化到复极化3期膜电位大-55mV;无法引起心肌细胞去极化
局部反应期:-55~-60mV;阈上刺激产生局部电位
相对不应期
-60~-80mV;阈上刺激使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超常期
-80~-90mV;阈下刺激产生新的动作电位
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或最大复级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不变,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的负值增大,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增大,兴奋性降低
阈电位水平
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期前兴奋,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传导性
房室延搁:房室结区传导速度缓慢,且是兴奋由心房传向心室的唯一通道;保证了心室的收缩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结构因素
细胞直径大小
细胞间缝隙连接数量和功能状态
生理因素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膜电位水平
临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自动节律性
心肌自律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具有自动发生自律性兴奋的能力或特性;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性的基础
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控制潜起搏点的主要机制:抢先占领;超速驱动压抑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机械特性
收缩性
心肌收缩的特点
同步收缩(全或无)
不发生强直收缩:有效不应期长
对细胞外Ca+的依赖性
影响因素
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
体表心电图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