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诊·望诊·自主学习·望躯体
中诊·望诊·自主学习·望躯体的思维导图,分享了为望胸胁、望腹部、望腰背部的原理、正常、异常知识,欢迎大家学习。
根据中医药十四五课本、本科课堂引申总结,阳明病性质为里实热证,是外感病发热过程中最高阶段,其邪正相争最剧烈,邪热最盛,阳气亢旺。阳明病主要是“胃家实”,“胃”是指肠胃而言,如经文“胃中有燥屎五、六枚”及“以有燥屎在胃中”。
十四五蓝皮,细胞的电活动实际上是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它表现为一定的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细胞的膜电位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十四五蓝皮生理,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屏障,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其基本结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形成了液态镶嵌模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望躯体
(一)望胸胁
原理
胸
重要性
属上焦,内藏心肺,为宗气所聚,是经脉、血管循行布达之处
结构
胸廓前
乳房
属胃经
乳头
属肝经
胁肋
肝胆经脉循行之处
正常
胸廓
扁圆柱形,两侧对称,
左右径大于前后径(约为1.5:1)
小儿、老人 左右径略大于前后径或相等,两侧锁骨上下窝亦对称
异常
1.扁平胸
症状
前后径较常人明显缩小,小于左右径的一半,呈扁平形
多见于
肺肾阴虚、气阴两虚
2.桶状胸
前后径较常人大,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呈圆桶状
病因
素有 伏饮积痰,壅滞肺气
久病伤及肾气,肾不纳气
见于
久病咳喘之患者
3.鸡胸
胸骨下部 明显向前突出,形似鸡 之胸廓畸形
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后天失养,脾胃虚弱,骨骼失于充养
常见
小儿佝偻症
4.漏斗胸
胸骨下段及与其相连的两侧肋软骨向内凹陷,形成漏斗状
因
先天性发育不良
5.胁如串珠
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变厚增大,状如串珠
肾精不足/后天失养
发育不良
佝偻病 患儿
6.胸不对称
一侧胸廓塌陷,肋间变窄,肩部下垂,脊骨常向对侧突出
常见于
肺痿、胸部手术后等
一侧胸廓膨隆,肋间饱满,按之软,咳则引痛,气管向健侧移位
多见于 悬饮证、气胸
7.乳痈
妇女 哺乳期 乳房局部 红肿热痛,乳汁不畅,甚则破溃流脓,身寒发热
多因
肝气郁结,胃热壅滞/外感邪毒
(二)望腹部
概述
腹部
剑突以下,至耻骨以上
属 中下焦
内藏 肝胆脾胃大小肠、膀胱、胞宫等
腹部 对称、平坦
直立时,腹部可稍隆起,约与胸平齐
老人、小儿 腹略呈圆形
异常(主诊 形态变化)
1.腹部膨隆
仰卧时 前腹壁明显高于胸耻连线
水肿病
腹部胀大,伴周身俱肿
病机
肺、脾、肾 三脏功能失调,水湿内停
鼓胀
仅腹部肿大,四肢消瘦
肝郁,脾虚
气滞血瘀水停
“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
2.腹部凹陷
仰卧时 前腹壁明显低于胸耻连线,腹部凹陷如舟,
肌肉松弛 失去弹性,伴形体消瘦
久病 脾胃气虚
新病 吐泻太过,津液大伤
特殊
“肉削着骨”
病危
脏腑精气衰竭
肤皮甲错,深凹着脊
3.腹露青筋
腹部皮肤 青筋暴露,常与腹部膨隆同时出现
肝郁气滞,脾失健运,气滞湿阻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气血不畅,脉络瘀阻
见于 鼓胀重证
(三)望腰背部
腰
身体运动的枢纽
腰为肾之府
背
背为胸中之府,为心、肺之外围
腰背两侧对称,俯仰转侧自如
直立时 脊柱居中,颈、腰段稍向前弯曲,胸、骶段稍向后弯曲,但无左右侧弯
1.脊柱后突
脊柱过度后弯,以致背高如龟
“龟背”/“驼背”
小儿
胎禀怯弱,肾精亏虚/后天失养,骨髓失充,督脉虚损,脊柱弯曲变形
成年
脊椎疾患
久病
伴两肩下垂
“背曲肩随”
脏腑精气虚衰
2.脊柱侧弯
脊柱某一段持久地偏离身体正中线,使脊柱形成侧向弧形/S形
小儿发育期坐姿不良/先天不足/一侧胸部疾患
3.脊疳
背部肌肉消瘦,脊骨突出如锯齿状
脏腑精气极度亏损
4.腰部拘急
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转侧不利
寒湿侵袭,精气受阻,跌仆闪挫,血脉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