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环境法
环境法的思维导图,环境法是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编辑于2023-06-20 21:35:08 广东环境法
概念:(抽象+列举)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矿藏,森林,草原,湿地等等。
环境法是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
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统筹规划,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的位置。
在环境保护法中有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条款。
协调发展注重从横向角度对发展提出要求,可持续发展着重从纵向角度对发展提出要求,协调发展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具体化。
预防为主
是国内外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经验教训和科学总结
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得不偿失,其次,环境问题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是体现了这一原则,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进行环境评价。
损害担责
任何对环境造成损害的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法律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污染者付费,污染者补偿 利用者补偿 破坏者修复,开发者保护
综合治理
法律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环境保护的义务,并通过行政的,市场的,自治的各种机制和手段,积极有效治理环境问题,
内容: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国家企业个人等等 治理手段的多样性:通过生态补偿,第三方治理,碳排放权与排污权交易等等手段 治理机制的综合性
公众参与
环境法鼓励和保护广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护他们对污染和破坏环境进行依法监督的权利。
新环境法规定了公众参与专章,设立了环境知情权,鼓励与保护公民举报环境违法,诉讼权利,环境听证权等内容。
环境法的特征
科学技术性
环境法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其中规定了大量超出一般生活常识的内容。
综合性
环境法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孕育的产物,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法律部门,要综合运用多种调整手段,全面调整多个领域,应对多种环境问题。
国际关联性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依靠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局部行动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
现在许多国家的环境保护已经融合了地球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并更加强调国际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法的体系
宪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1.国家环境保护职责
规定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
2.公民环境权利义务
许多国家宪法中规定公民有在良好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
既是公民环境权的基础,也是禁止滥用个人权利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环境义务规范。
3.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规定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环境保护专门法
综合性资源保护法律
《环境保护法》
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自然资源保护法
《渔业法》《草原法》
自然保护法
《海岛保护法》
其他法律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民法中物权关系,相邻关系,侵权责任等方面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内容。 刑法中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规定了一些罪名,例如,非法进口固体废物罪,重大污染环境事故罪。 行政法中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以经济行政,文化行政,卫生行政包含了大量环境保护的规范。 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中都有与环境相关的规定。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环境标准:
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而制定的各种技术指标和规范的总称。
地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
根据不同分类,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等
司法解释
对中国生效的国际条约和公约
包括我国参加和缔结的各种双边和多边协定以及履行条约所依据的国际法律,例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基本制度
预防类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和不良影响的措施和对策,进行跟踪和监测
内容
1.规划: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估的结论
2.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概况 周围环境现状 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建设项目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中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建设项目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建设项目对环境有轻度影响的天报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的,不需环评,需要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报告书和报告表报请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登记表由建设单位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三同时制度
新建,扩建,改建基础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或者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为防治污染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
环境标准制度
环境标准分为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对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内容制定地方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波阿虎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怎么来的)
国家标准是国家按照一定经济,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全国范围内的排污企业应达到的最低限度的标准,是基本要求,而地方标准是各地根据本地的经济技术管理条件指定的,必然高于国家标准(是什么)
地方标准高于国家标准,且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执行,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体现了相关原则,也符合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对比)
行为管制类
环境保护监察和监测制度
环境保护许可制度
影响与诱导类
产权交易制度
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利用市场交易机制和价格机制,允许排污指标在市场主体之间自由流通和有偿转让的机制。
生态补偿制度
是指对个人或组织在森林营造培育、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流域上游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荒漠化治理等环境修复和还原活动中,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符合人类需要的有利影响,由国家或其他受益的组织和个人进行价值补偿的法律制度
国家公权主体和社会组织作为补偿主体,生态环境建设者,生态功能区内地方政府和居民,环保技术研发者作为受偿主体,以货币,政策补偿的方式给予补偿。
环境税费制度
事后补救类
环境重大事故报告制度
为了应对重大环境事故,由政府实现编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该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制度。
一小时报告制度 不论说何种程度的突发环境事件,都在一小时内上报给上级的制度
分为初报,续报,处理结果上报三步
环境法解决的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法律责任
环境侵权的特征
主体:当事人地位事实上的不平等,环境侵权的受害主体不仅包括当代人,而且包括后代人,甚至侵害的完全是后代人的利益。
客体:客体具有广泛性和复合性。环境侵权的客体广泛,包括自然要素,无主物,公司财产与人身,例如,海盗、空气、水、自然保护区等等,
内容:环境侵权具有价值双重性,具有持续性、潜在性和不确定性
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行政责任
构成要件
行为的违法行
损害后果
因果关系
主观过错
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无过错原则+过错推定原则。过错推定原则主要用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无过错原则主要用于环境污染防治
民事责任构成要件
损害结果的产生
1.人身损害
2.财产损害
3.环境享受损害
损害行为
因果关系
指环境损害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在举证时,受害人只需举证损害事实的发生和损害行为即可推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行为人需要对减责免责事由和不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举证。
免责事由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受害人的过错
第三人的过错
由第三人的过错导致的,排污放先承担赔偿责任后在向第三人追偿
战争行为
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
(一)承担方式
排除危害
赔偿损失
(二)共同侵权
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受害人可以请求任何一个侵权者先行承担全部侵权责任,先行承担者可以在承担后要求其他侵权者承担相应的按份责任。如果侵权份额无法确定,可以由共同侵权这平均承担侵权责任。
两个以上侵权人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种类、浓度、排放量、破坏生态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确定。
(三)惩罚性赔偿
适用侵权人故意污染的领域
救济
调解
协商
仲裁
诉讼
公益诉讼
一定的组织和个人可以给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污染环境,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进行诉讼,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诉讼。
环境犯罪特点
1.客体是环境要素或环境权益
2.环境犯罪行为后果严重,危险性更大
3.环境犯罪主体大多是法人,
4.环境犯罪大多是过失犯罪
5.环境犯罪大多附带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
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走私固体废物罪
etc
种的树可以砍吗
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规定进行采伐。 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屋前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