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3年15本量利分析
2023年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第十五章本量利分析,内容包含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模型、单品种保本分析、单品种保利分析、多品种保本分析、多品种保利分析、利润敏感分析。
2023年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第六章期权的价值评估,购买期权需要支付期权费,持有方拥有选择是否履行的权利,多头与空头是零和博弈的关系(一方赚的钱就是另一方亏的钱)。
2023年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第十九章业绩评价,财务业绩评价反映企业的综合成本;容易从会计系统中获得相应数据,操作简便,易于理解。
2023年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第十六章短期经营决策,短期经营决策是对企业一年以内或者维持当前经营规模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决策(不考虑折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substantive procedures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科目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第六章 合同的保全
固定资产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
初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应收及预付款项
15本量利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
变动成本
含义:特定产量范围内变动成本总额随产量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分类
技术性变动成本(约束性变动成本): 与业务量有明确的技术或实物关系的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
酌量性变动成本: 发生额由经理决定的变动成本,如销售提成、新品研制费、技术转让费、按意愿投入的辅料等
固定成本
含义:特定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加而降低
约束性固定成本: 提供和维持生产经营所需设施而必须支出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财产保险、管理人员工资、照明取暖费等
酌量性固定成本: 为完成特定活动而支出的固定成本,发生额由经理决定,如研发费、广告费、培训费
混合成本
含义:成本总额随产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成正比例关系
半变动成本:初始基数的基础上随产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
阶梯式成本: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呈阶梯式增产的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 超过特定业务量则开始随业务量比例增长的成本
曲线变动成本: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两者不呈正比例变动
混合成本的分解
总成本模型: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回归直线法
优点:理论上比较健全,计算结果精确
缺点:计算过程繁琐
工业工程法
建立标准成本和制定预算时,使用工业工程法比历史成本分析更加科学
可以在没有历史成本数据、历史成本数据不可靠或者需要对历史成本分析结论进行验证的情况下使用
变动成本法VS 完全成本法
产品成本包括
完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
变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
完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变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存货价值
完全:变动制造成本+固定生产成本
变动:只有变动制造成本,存货计价低于完全成本法
当期利润
利润完全-利润变动=期末存货中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中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消除了销售不变但可通过增加生产、调节库存来调节利润的问题,使管理者更加注重销售和市场; 能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便于分清各部门的责任;简化成本计算;不利于财务会计报告
本量利模型
4个假设
1.相关范围假设; 2.模型线性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边际贡献方程式
边际贡献=收入-变动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
制造边际贡献=收入-产品变动成本
产品边际贡献=收入-产品变动成本-销售和管理费用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收入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收入
相加为1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总边际贡献/总收入=∑(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收入占比)
损益方程式
息税前利润EBIT=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本量利关系图
基本的本量利图
边际贡献式的本量利图
先画变动成本线,优点是可以看到边际贡献数值
单品种保本分析
基本公式:息税前利润EBIT=0=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额=保本量×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单品种保利分析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100%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额(量)×100%
相加=1
基本公式:息税前目标利润EBIT=(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固定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额×边际贡献率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保利量=(固定成本+息税前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保利额=保利量×单价=(固定成本+息税前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多品种保本分析
方法
把多品种当作单品种即可按单品种方法去做
加权平均保本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某产品保本额=加权平均保本额×该产品收入占比
某产品保本量=该产品保本额/该产品单价
多品种保利分析
加权平均保利额=(固定成本+息税前目标利润)/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某产品保利额=加权平均保利额×该产品收入占比
某产品保利量=该产品保本额/该产品单价
利润敏感分析
敏感系数=EBIT变动百分比/该变量变动百分比
>1则为敏感因素,正代表同向变动,负代表反向变动;绝对值代表敏感程度
销量敏感系数=经营杠杆 =1/安全边际率 =基期边际贡献/基期EBIT =单价敏感系数+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
公式关系
单价敏感系数=基期收入/基期EBIT
单价变动成本敏感系数=-基期总变动成本/基期EBIT
相加为销量敏感系数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基期固定成本/基期E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