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儿童及幼儿教师
特岗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儿童及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职业角色的历史演变:保姆——教师——幼儿教师角色多样化阶段。
编辑于2023-07-09 18:46:00 陕西第二章 儿童及幼儿教师
第一节 儿童观
一、 结构
1. 自然
2. 社会
3. 精神
二、 形态
1. 社会
政府
2. 学术
研究人员
3. 大众
广大国民
三、 儿童观的演变
1. 古代儿童观
社会本位论
儿童是国家的
预成论(“小大人”)
卢梭反对
2. 近代儿童观
个人本位的儿童观
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类
代表:洛克白板论,卢梭自然论,福禄贝尔第一所幼儿园,杜威儿童中心
3. 现代儿童观(双人双能差平等)
1. 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一切基本权利,具有独立人格
独立人
2. 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人,应该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整体人
3. 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
差异人
4. 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环境和教育的条件,应大限度发展儿童的潜力)
潜能人
5. 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能动人
6. 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对待。
平等人
4. 科学的儿童观(两人一权一价值)
1. 儿童是人
2.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1)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 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 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1) 儿童和成人具有平等的地位和相同的价值。
(2) 儿童作为权力的主体拥有权力
(3) 儿童作为权力的主体的特殊性
概要
4. 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四、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1. 含义: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一促进幼儿在体质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指南:必须用体质德美。其他:德智体美(联系+均衡+不偏废)
2. 实施途径
(1) 幼儿体育(首要强调)
含义
广义的幼儿体育试依据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以维护和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在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以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任务
保护幼儿的生命与健康,锻炼身体,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
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其对体育活动的性质。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意义
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从事任何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基础
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体育与智,德,美等方面互相渗透,为其他各育奠定基础。
对增强国民体质的整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 幼儿智育
1| 含义
幼儿智育是成人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2| 目标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强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
3| 途径
I. 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智力
游戏和动手操作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的基本途径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途径
日常生活活动,也是对幼儿实施智力的必要途径。
II. 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3) 幼儿德育
1| 幼儿德育原则是向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2| 原则
a. 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b. 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c.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 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原则
热爱严格要正面,集体个别相一致
3| 途径
a. 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最基本
b. 专门性的德育活动
c. 游戏
d. 劳动
e. 教学活动
4| 方法
a. 榜样示范法
b. 说明与讲解
c. 练习
d. 表扬与批评
5| 意义
a. 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
b. 促进幼儿个性与健康成长
c.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 幼儿美育
1| 概念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中,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是其具有感受美,表现美和初步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培养其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
2| 首要任务
树立科学的审美观
3| 原则
a. 直观形象性原则
b. 自然性原则
c. 情感性原则
4| 注意
a. 幼儿园美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
b. 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c. 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途径
a. 创造美的生活环境
b. 大自然是美育的丰富源泉
c. 选择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感染幼儿
d.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有力手段
e. 通过游戏进行美育
6| 特点
a. 情感的表现力
基本特征
b. 主体的娱乐性
c. 潜移性
d. 非功利性
7| 任务
a. 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美感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b. 使幼儿学习简单的艺术活动,技能发展,艺术创造力。
3.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1) 个体
1| 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体育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增强体质,因为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 幼儿期是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治愈可以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智力基础。
3| 德育可以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4| 美育可以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2) 社会
1|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兴旺发达
2| 重视幼儿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3| 重视幼儿智育能为提高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平奠定基础
4| 德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保证
5| 美育能给人以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主观世界的审美修养
第二节 幼儿教师概述
一、 幼儿教师职业角色的历史演变
保姆——教师——幼儿教师角色多样化阶段
二、 现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
1.儿童生活的照料者
2.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3.幼儿的养护者
4.幼儿的榜样(向师性)
5.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1) 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 运用谈话的技巧
(3) 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关系,不要居高临下
(4) 注重孩子的兴趣
(5) 教师用语通俗易懂
(6) 重视运用非语言沟通策略
6.社区资源的整合者
三、 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 劳动对象的主体性和幼稚性
2. 任务的全面性(综合性)和细致性
3. 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1) 环境创设
(2) 玩教具制作
(3) 因人施教
(4) 教育机智
4.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 劳动周期的长期性和滞后性
其他补充
艰巨性
自主性
复杂性
独特性
复杂性
专业性
丰富性
四、 幼儿教师劳动的价值
1. 教师是维护幼儿身体健康的保健师
2. 教师是开启幼儿智力之窗的建筑师
3. 教师是塑造幼儿高尚品德的工程师
4. 教师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美容师
五、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幼儿社会化的推动者,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幼儿教师职业发展
一、 教师职业素养
1. 职业道德
(1) 对待幼儿教育事业的道德-爱岗敬业(基本道德准则,本职工作前提条件)
(2) 对待幼儿的道德—热爱幼儿(核心)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
(3) 对待幼儿教师集体的道德—团结合作
(4) 对待自己的道德—团结合作
(5) 对待家长的道德—终身学习
2. 专业知识
(1)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 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3) 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
(4) 广泛的实践知识
3. 专业能力
(1) 观察与理解幼儿的能力
(2) 设计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 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4) 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5) 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实施能力
4. 身心素质
(1) 自信 乐观 热情 勤奋 自尊
(2) 情绪稳定 善于自制 、
(3) 工作积极主动
(4) 师幼,幼幼之间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 知识结构
(1) I:只专不博
1.1. 只会一项,其他什么都不会
(2) 一:只博不专
2.1. 什么都会,没有最擅长
(3) T:博而专一
3.1. 什么都会,有一项最擅长
(4) H:博专结合
4.1. 什么都会,有两项以上最擅长
6. 能力结构(观沟创教设评,意外事故我都行)
(1) 观察能力
(2) 沟通能力
(3) 创设能力
(4) 教育能力
(5) 设计能力
(6) 评价能力
(7) 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
二、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
1. 新手——动机阶段(工作一年)
2. 适应——观念困惑阶段(工作2-5年)
3. 稳定-——行动缺失阶段(工作 6—11年)
4. 停滞 ——缺乏动力阶段(工作11-15年)
5. 更新——动机增强阶段(工作16年以上)
三、 幼儿教师培训的意义
1. 这是 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高幼教质量的的保证
2. 这是贯彻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3. 这也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前列的必然
第四节 师幼关系
一、 内涵:师幼关系是幼儿园生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是有互动质量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二、 类型(姜勇)
1. 严厉型:冷漠批评
2. 灌输型:重知识,老师说
3. 开放学习型:重知识,幼儿教
4. 民主型:尊重合作,分享平等
策略:新型教育观,科学定位角色,尊重人格尊严,提高自身。 意义:幼儿获得安全感,关爱,同伴关系,教师自身成长。
三、 基本特征
1. 平等性
2. 助长性
3. 民主性
4. 对话性
5. 互动性
6. 分享性
四、 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1. 有助于幼儿获得关爱
2. 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
3. 有助于幼儿之间建立同伴关系
4. 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三幼一师
五、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1. 树立新型教育观念
树观念
2. 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
定角色
3. 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尊人格
4. 提高教师素养,实现师幼之间有效互动。
提素养
六、 主要障碍分析
1. 缺乏科学的教师角色定位
2. 幼儿的人格会得到尊重
3. 忽视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章 儿童及幼儿教师
第一节 儿童观
一、 结构
1. 自然
2. 社会
3. 精神
二、 形态
1. 社会
政府
2. 学术
研究人员
3. 大众
广大国民
三、 儿童观的演变
1. 古代儿童观
社会本位论
儿童是国家的
预成论(“小大人”)
卢梭反对
2. 近代儿童观
个人本位的儿童观
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类
代表:洛克白板论,卢梭自然论,福禄贝尔第一所幼儿园,杜威儿童中心
3. 现代儿童观(双人双能差平等)
1. 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一切基本权利,具有独立人格
独立人
2. 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人,应该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整体人
3. 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
差异人
4. 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环境和教育的条件,应大限度发展儿童的潜力)
潜能人
5. 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能动人
6. 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对待。
平等人
4. 科学的儿童观(两人一权一价值)
1. 儿童是人
2.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1)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 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 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1) 儿童和成人具有平等的地位和相同的价值。
(2) 儿童作为权力的主体拥有权力
(3) 儿童作为权力的主体的特殊性
概要
4. 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四、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1. 含义: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一促进幼儿在体质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指南:必须用体质德美。其他:德智体美(联系+均衡+不偏废)
2. 实施途径
(1) 幼儿体育(首要强调)
含义
广义的幼儿体育试依据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以维护和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在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以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任务
保护幼儿的生命与健康,锻炼身体,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
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其对体育活动的性质。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意义
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从事任何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基础
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体育与智,德,美等方面互相渗透,为其他各育奠定基础。
对增强国民体质的整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 幼儿智育
1| 含义
幼儿智育是成人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2| 目标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强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
3| 途径
I. 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智力
游戏和动手操作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的基本途径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途径
日常生活活动,也是对幼儿实施智力的必要途径。
II. 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3) 幼儿德育
1| 幼儿德育原则是向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2| 原则
a. 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b. 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c.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 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原则
热爱严格要正面,集体个别相一致
3| 途径
a. 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最基本
b. 专门性的德育活动
c. 游戏
d. 劳动
e. 教学活动
4| 方法
a. 榜样示范法
b. 说明与讲解
c. 练习
d. 表扬与批评
5| 意义
a. 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
b. 促进幼儿个性与健康成长
c.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 幼儿美育
1| 概念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中,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是其具有感受美,表现美和初步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培养其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
2| 首要任务
树立科学的审美观
3| 原则
a. 直观形象性原则
b. 自然性原则
c. 情感性原则
4| 注意
a. 幼儿园美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
b. 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c. 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途径
a. 创造美的生活环境
b. 大自然是美育的丰富源泉
c. 选择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感染幼儿
d.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有力手段
e. 通过游戏进行美育
6| 特点
a. 情感的表现力
基本特征
b. 主体的娱乐性
c. 潜移性
d. 非功利性
7| 任务
a. 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美感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b. 使幼儿学习简单的艺术活动,技能发展,艺术创造力。
3.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1) 个体
1| 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体育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增强体质,因为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 幼儿期是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治愈可以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智力基础。
3| 德育可以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4| 美育可以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2) 社会
1|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兴旺发达
2| 重视幼儿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3| 重视幼儿智育能为提高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平奠定基础
4| 德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保证
5| 美育能给人以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主观世界的审美修养
第二节 幼儿教师概述
一、 幼儿教师职业角色的历史演变
保姆——教师——幼儿教师角色多样化阶段
二、 现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
1.儿童生活的照料者
2.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3.幼儿的养护者
4.幼儿的榜样(向师性)
5.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1) 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 运用谈话的技巧
(3) 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关系,不要居高临下
(4) 注重孩子的兴趣
(5) 教师用语通俗易懂
(6) 重视运用非语言沟通策略
6.社区资源的整合者
三、 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 劳动对象的主体性和幼稚性
2. 任务的全面性(综合性)和细致性
3. 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1) 环境创设
(2) 玩教具制作
(3) 因人施教
(4) 教育机智
4.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 劳动周期的长期性和滞后性
其他补充
艰巨性
自主性
复杂性
独特性
复杂性
专业性
丰富性
四、 幼儿教师劳动的价值
1. 教师是维护幼儿身体健康的保健师
2. 教师是开启幼儿智力之窗的建筑师
3. 教师是塑造幼儿高尚品德的工程师
4. 教师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美容师
五、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幼儿社会化的推动者,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幼儿教师职业发展
一、 教师职业素养
1. 职业道德
(1) 对待幼儿教育事业的道德-爱岗敬业(基本道德准则,本职工作前提条件)
(2) 对待幼儿的道德—热爱幼儿(核心)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
(3) 对待幼儿教师集体的道德—团结合作
(4) 对待自己的道德—团结合作
(5) 对待家长的道德—终身学习
2. 专业知识
(1)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 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3) 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
(4) 广泛的实践知识
3. 专业能力
(1) 观察与理解幼儿的能力
(2) 设计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 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4) 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5) 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实施能力
4. 身心素质
(1) 自信 乐观 热情 勤奋 自尊
(2) 情绪稳定 善于自制 、
(3) 工作积极主动
(4) 师幼,幼幼之间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 知识结构
(1) I:只专不博
1.1. 只会一项,其他什么都不会
(2) 一:只博不专
2.1. 什么都会,没有最擅长
(3) T:博而专一
3.1. 什么都会,有一项最擅长
(4) H:博专结合
4.1. 什么都会,有两项以上最擅长
6. 能力结构(观沟创教设评,意外事故我都行)
(1) 观察能力
(2) 沟通能力
(3) 创设能力
(4) 教育能力
(5) 设计能力
(6) 评价能力
(7) 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
二、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
1. 新手——动机阶段(工作一年)
2. 适应——观念困惑阶段(工作2-5年)
3. 稳定-——行动缺失阶段(工作 6—11年)
4. 停滞 ——缺乏动力阶段(工作11-15年)
5. 更新——动机增强阶段(工作16年以上)
三、 幼儿教师培训的意义
1. 这是 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高幼教质量的的保证
2. 这是贯彻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3. 这也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前列的必然
第四节 师幼关系
一、 内涵:师幼关系是幼儿园生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是有互动质量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二、 类型(姜勇)
1. 严厉型:冷漠批评
2. 灌输型:重知识,老师说
3. 开放学习型:重知识,幼儿教
4. 民主型:尊重合作,分享平等
策略:新型教育观,科学定位角色,尊重人格尊严,提高自身。 意义:幼儿获得安全感,关爱,同伴关系,教师自身成长。
三、 基本特征
1. 平等性
2. 助长性
3. 民主性
4. 对话性
5. 互动性
6. 分享性
四、 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1. 有助于幼儿获得关爱
2. 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
3. 有助于幼儿之间建立同伴关系
4. 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三幼一师
五、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1. 树立新型教育观念
树观念
2. 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
定角色
3. 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尊人格
4. 提高教师素养,实现师幼之间有效互动。
提素养
六、 主要障碍分析
1. 缺乏科学的教师角色定位
2. 幼儿的人格会得到尊重
3. 忽视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