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及其他活动
陕西特岗学前教育学第五章幼儿园教学活动及其他活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有:生活性与启蒙性、活动性与参与性、游戏性与情景性。
编辑于2023-07-09 18:53:48 陕西第五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及其他活动
第一节 教学活动
一、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1. 生活性与启蒙性
2. 活动性与参与性
3. 游戏性与情景性
二、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1.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 积极性原则
3. 发展性原则
4. 直观性原则
5. 活动性原则
6. 启发性原则
三、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1. 直观法
(1) 观察
有目的有计划
(2) 演示法
有实物教具模型
科学
(3) 示范
语言动作表演
体育
(4) 范例
可模仿的榜样
艺术
(5) 欣赏
陶冶情操
2. 口授法/语言法(使用最早)
(1) 讲解
叙述
(2) 讲述
解释说明
(3) 谈话
双人
师幼
(4) 描述
很多形容词
(5) 讨论
幼幼
3. 实践法
(1) 练习
巩固旧知
(2) 表达
发表表现
(3) 游戏
主要方法
(4) 操作
学习新知
4. 教师
(1) 演示法
(2) 示范
(3) 范例
(4) 讲解
5. 幼儿
(1) 观察
(2) 游戏
(3) 练习
(4) 表达
第二节 主题活动
一、 主题活动概述
1. 内涵
指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及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
2. 特点
(1) 知识的横向联系
(2) 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3) 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
(4) 富有弹性的计划
(5) 需要刻意遵循儿童“前学科”知识经验的建构规律
横合活弹钱
二、 主题活动开发和设计
1. 依据
儿童的兴趣需要及交易价值
有可整合的教育内容和资源
学前教育目标
2. 制作主题网
(1) 头脑风暴
(2) 归类
(3) 命名
(4) 交流
(5) 连网
三、 主题活动展开与指导
1. 阶段
(1) 活动的发起及准备
(2) 活动的进行与发展
(3) 活动的高潮与总结
2. 注意事项
(1) 教师与儿童合作探究
(2) 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
(3) 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4) 合理整合主题的资源
第三节 区域活动
一、 区域活动概述
1. 内涵
指教师与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
2. 特点
(1) 儿童自选活动内容
(2) 儿童的自主性活动
区域活动具有自选,自由,独立而协作的优势。
(3) 小组和个体活动
3. 功能
在不同区域中,儿童通过操作不同的材料,会获得不同的“关键经验”,除了独特的“关键经验”外,区域活动还有综合的教育功能。
二、 区域活动与其他教育途径的关系
1. 区域活动与游戏的融合
区域游戏化和游戏区域化是当前课改的大趋势
2. 区域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的互补
3. 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注意
(1) 要结合主题的目标生成新的活动区
(2) 活动区活动要和集中教育活动有机整合
(3) 要注意建立活动,吃小档案。
(4) 区域活动应源于儿童
三、 区域活动的创设
1. 活动区的种类与功能
(1) 种类
满足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4到5个区为宜。
(2) 功能
1| 建构区是重点发展幼儿手部动作,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区。
2| 表演区是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活动
3| 益智区开发幼儿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的活动区。
4| 科学区可以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5| 美工区是发展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及表达情绪情感的活动区。
6| 图书区是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区
2. 活动区设置基本要求
(1) 适宜于儿童年龄特点
1| 小班
游戏化
2| 中班
目标化
3| 大班
探究性学习功能
(2) 根据目标来设置
(3)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兴趣
(4) 活动区的设置应遵循相容性原则
(5) 注意安全
3. 对活动区合理布局
(1) 基本程序
1| 确定活动区的数量与规模
根据儿童人数和活动室面积
2| 确定各区的空间位置
3| 逐一布置活动区
必要条件
创设环境投放材料
(2) 策略
1| 干湿分区
2| 动静分区
3| 相对封闭性
4| 就近
5| 方便畅通
(3) 注意
1| 界限性
平面立体
2| 相容性
A/B
3| 转换性A——B
4. 活动区材料投放
(1) 目的性和适宜性
(2) 丰富性和层次性
(3) 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
(4) 自主性
(5) 兴趣性
(6) 整合性和开放性
口诀:目适丰层启操作探,自主兴趣整开放
四、 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 组织实施
(1) 过渡阶段
开放,介绍活动区
制定活动区规则
(2) 自主阶段
2. 一般指导策略
(1) 利用角色转换,支持幼儿活动。
兴趣的关注者
兴趣的激发者
信息的导航者
思考的合作者
愿望的支持者
关系的协调者
喜悦的分享者
(2) 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切磋
(3) 利用环境材料转嫁指导意图。
(4) 利用规则因素,方便幼儿自我调控
3. 注意事项
(1) 尽量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答案。
(2) 应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加强横向联系。
(3) 保证区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节 其他活动
一、 节日活动
1. 分类
(1) 法定节日活动
(2) 非法定节日活动
2. 功能
(1) 娱乐功能
(2) 教育功能
(3) 文化功能
3. 六一
(1) 主要形式
1| 实施范围
全园性或年级班级
2| 组织形式
a. 集体活动
b. 小组活动
c. 个别活动
3| 内容表现
a. 集中教育活动
b. 游戏活动
c. 生活活动
4| 内容主题
a. 表演类
b. 歌唱类
c. 朗诵类
d. 制作类
e. 运动类
f. 智力竞赛类
g. 绘画类等
(2) 功能
a. 娱乐
最基本功能
b. 教育
c. 文化等多种功能
(3) 内容选择
a. 注重娱乐性
b. 注重教育性
c. 注重安全性
d. 注重参与性
二、 外出活动
1. 概念
有计划有目的的在教育机构以外开展的活动
2. 种类
(1) 活动目的
1| 游玩活动
以休闲放松娱乐,增进感情联系为主要目的。
2| 社会实践活动
以增长见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3| 专门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延伸与扩展活动的外出活动
4| 参观活动
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为主要目的。
(2) 活动规模
1| 大型外出活动
一个小组或几个儿童
2| 小型外出活动
全班性甚至全年段的
3. 功能
(1) 教育功能
增长见识,培养热爱大自然,大社会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探索欲望,尊敬师友之间,家园之间的情感交流,锻炼身体的。
(2) 娱乐休闲功能
11班外出活动,自然就具有的功能,放松心情,享受快乐。
4. 春秋游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1) 活动的主题目的
休闲放松娱乐,增进情感联系为主要目的的游玩活动,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为目的的参观活动,或者是专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延伸与扩展活动。
(2) 确定活动地点
以自然资源为主,或以社会资源为主。
(3) 活动内容策划
不增加幼儿负担活动项目及幼儿园学过的开展过的内容为主,只要将儿童平常学过的或表演过的歌舞,游戏等加以重新组织即可。
(4) 出发前准备工作
1| 生活用品
食品水,垃圾袋,望远镜,照相机等。
2| 活动表演必须的物品器材准备,如演出用的服装奖品,录音机等。
3| 医疗用品
如体温计,创可贴,酒精包扎带等。
4| 车辆安排人员分工及职责落实
5| 与活动目的地的联系,安全勘查工作。
6| 做好活动的安全工作
7| 出发前注意活动当天天气预报的情况,以免因忽略天气情况而影响活动的进行。
(5)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三、 亲子活动
1. 内涵
指孩子和大人一起参加的活动
2. 功能
(1) 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
(2) 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幼幼、家长幼儿)助于社会性发展
(3) 联结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打下基础,有助于儿童个性完善和发展。
3. 种类
(1) 组织形式
1| 集体活动
2| 小组活动
3| 个别活动
(2) 领域内容
1| 运动
2| 语言
3| 操作认知
4| 社会性
5| 艺术性
6| 多领域亲子综合活动
(3) 表现形式
1| 游戏
2| 探索亲子制作
3| 亲近自然,亲子郊游。
4| 歌舞表演类如亲子同台演出
4. 组织与指导
1| 活动开始
简要向家长说明,活动主要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提出必要要求,引导家长与孩子对亲子活动产生兴趣。
2| 活动进行
重点引导家长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避免包办代替,防止产生急躁情绪。
3| 活动结束
对活动评价和小结,简洁,抓重点,对幼儿和家长的表现给予赞赏。
5. 注意事项
(1) 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
(2) 亲子活动指导要多样化
(3)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4) 教师要处理好自己与家长的关系
第五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及其他活动
第一节 教学活动
一、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1. 生活性与启蒙性
2. 活动性与参与性
3. 游戏性与情景性
二、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1.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 积极性原则
3. 发展性原则
4. 直观性原则
5. 活动性原则
6. 启发性原则
三、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1. 直观法
(1) 观察
有目的有计划
(2) 演示法
有实物教具模型
科学
(3) 示范
语言动作表演
体育
(4) 范例
可模仿的榜样
艺术
(5) 欣赏
陶冶情操
2. 口授法/语言法(使用最早)
(1) 讲解
叙述
(2) 讲述
解释说明
(3) 谈话
双人
师幼
(4) 描述
很多形容词
(5) 讨论
幼幼
3. 实践法
(1) 练习
巩固旧知
(2) 表达
发表表现
(3) 游戏
主要方法
(4) 操作
学习新知
4. 教师
(1) 演示法
(2) 示范
(3) 范例
(4) 讲解
5. 幼儿
(1) 观察
(2) 游戏
(3) 练习
(4) 表达
第二节 主题活动
一、 主题活动概述
1. 内涵
指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及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
2. 特点
(1) 知识的横向联系
(2) 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3) 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
(4) 富有弹性的计划
(5) 需要刻意遵循儿童“前学科”知识经验的建构规律
横合活弹钱
二、 主题活动开发和设计
1. 依据
儿童的兴趣需要及交易价值
有可整合的教育内容和资源
学前教育目标
2. 制作主题网
(1) 头脑风暴
(2) 归类
(3) 命名
(4) 交流
(5) 连网
三、 主题活动展开与指导
1. 阶段
(1) 活动的发起及准备
(2) 活动的进行与发展
(3) 活动的高潮与总结
2. 注意事项
(1) 教师与儿童合作探究
(2) 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
(3) 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4) 合理整合主题的资源
第三节 区域活动
一、 区域活动概述
1. 内涵
指教师与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
2. 特点
(1) 儿童自选活动内容
(2) 儿童的自主性活动
区域活动具有自选,自由,独立而协作的优势。
(3) 小组和个体活动
3. 功能
在不同区域中,儿童通过操作不同的材料,会获得不同的“关键经验”,除了独特的“关键经验”外,区域活动还有综合的教育功能。
二、 区域活动与其他教育途径的关系
1. 区域活动与游戏的融合
区域游戏化和游戏区域化是当前课改的大趋势
2. 区域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的互补
3. 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注意
(1) 要结合主题的目标生成新的活动区
(2) 活动区活动要和集中教育活动有机整合
(3) 要注意建立活动,吃小档案。
(4) 区域活动应源于儿童
三、 区域活动的创设
1. 活动区的种类与功能
(1) 种类
满足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4到5个区为宜。
(2) 功能
1| 建构区是重点发展幼儿手部动作,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区。
2| 表演区是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活动
3| 益智区开发幼儿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的活动区。
4| 科学区可以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5| 美工区是发展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及表达情绪情感的活动区。
6| 图书区是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区
2. 活动区设置基本要求
(1) 适宜于儿童年龄特点
1| 小班
游戏化
2| 中班
目标化
3| 大班
探究性学习功能
(2) 根据目标来设置
(3)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兴趣
(4) 活动区的设置应遵循相容性原则
(5) 注意安全
3. 对活动区合理布局
(1) 基本程序
1| 确定活动区的数量与规模
根据儿童人数和活动室面积
2| 确定各区的空间位置
3| 逐一布置活动区
必要条件
创设环境投放材料
(2) 策略
1| 干湿分区
2| 动静分区
3| 相对封闭性
4| 就近
5| 方便畅通
(3) 注意
1| 界限性
平面立体
2| 相容性
A/B
3| 转换性A——B
4. 活动区材料投放
(1) 目的性和适宜性
(2) 丰富性和层次性
(3) 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
(4) 自主性
(5) 兴趣性
(6) 整合性和开放性
口诀:目适丰层启操作探,自主兴趣整开放
四、 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 组织实施
(1) 过渡阶段
开放,介绍活动区
制定活动区规则
(2) 自主阶段
2. 一般指导策略
(1) 利用角色转换,支持幼儿活动。
兴趣的关注者
兴趣的激发者
信息的导航者
思考的合作者
愿望的支持者
关系的协调者
喜悦的分享者
(2) 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切磋
(3) 利用环境材料转嫁指导意图。
(4) 利用规则因素,方便幼儿自我调控
3. 注意事项
(1) 尽量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答案。
(2) 应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加强横向联系。
(3) 保证区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节 其他活动
一、 节日活动
1. 分类
(1) 法定节日活动
(2) 非法定节日活动
2. 功能
(1) 娱乐功能
(2) 教育功能
(3) 文化功能
3. 六一
(1) 主要形式
1| 实施范围
全园性或年级班级
2| 组织形式
a. 集体活动
b. 小组活动
c. 个别活动
3| 内容表现
a. 集中教育活动
b. 游戏活动
c. 生活活动
4| 内容主题
a. 表演类
b. 歌唱类
c. 朗诵类
d. 制作类
e. 运动类
f. 智力竞赛类
g. 绘画类等
(2) 功能
a. 娱乐
最基本功能
b. 教育
c. 文化等多种功能
(3) 内容选择
a. 注重娱乐性
b. 注重教育性
c. 注重安全性
d. 注重参与性
二、 外出活动
1. 概念
有计划有目的的在教育机构以外开展的活动
2. 种类
(1) 活动目的
1| 游玩活动
以休闲放松娱乐,增进感情联系为主要目的。
2| 社会实践活动
以增长见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3| 专门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延伸与扩展活动的外出活动
4| 参观活动
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为主要目的。
(2) 活动规模
1| 大型外出活动
一个小组或几个儿童
2| 小型外出活动
全班性甚至全年段的
3. 功能
(1) 教育功能
增长见识,培养热爱大自然,大社会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探索欲望,尊敬师友之间,家园之间的情感交流,锻炼身体的。
(2) 娱乐休闲功能
11班外出活动,自然就具有的功能,放松心情,享受快乐。
4. 春秋游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1) 活动的主题目的
休闲放松娱乐,增进情感联系为主要目的的游玩活动,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为目的的参观活动,或者是专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延伸与扩展活动。
(2) 确定活动地点
以自然资源为主,或以社会资源为主。
(3) 活动内容策划
不增加幼儿负担活动项目及幼儿园学过的开展过的内容为主,只要将儿童平常学过的或表演过的歌舞,游戏等加以重新组织即可。
(4) 出发前准备工作
1| 生活用品
食品水,垃圾袋,望远镜,照相机等。
2| 活动表演必须的物品器材准备,如演出用的服装奖品,录音机等。
3| 医疗用品
如体温计,创可贴,酒精包扎带等。
4| 车辆安排人员分工及职责落实
5| 与活动目的地的联系,安全勘查工作。
6| 做好活动的安全工作
7| 出发前注意活动当天天气预报的情况,以免因忽略天气情况而影响活动的进行。
(5)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三、 亲子活动
1. 内涵
指孩子和大人一起参加的活动
2. 功能
(1) 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
(2) 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幼幼、家长幼儿)助于社会性发展
(3) 联结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打下基础,有助于儿童个性完善和发展。
3. 种类
(1) 组织形式
1| 集体活动
2| 小组活动
3| 个别活动
(2) 领域内容
1| 运动
2| 语言
3| 操作认知
4| 社会性
5| 艺术性
6| 多领域亲子综合活动
(3) 表现形式
1| 游戏
2| 探索亲子制作
3| 亲近自然,亲子郊游。
4| 歌舞表演类如亲子同台演出
4. 组织与指导
1| 活动开始
简要向家长说明,活动主要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提出必要要求,引导家长与孩子对亲子活动产生兴趣。
2| 活动进行
重点引导家长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避免包办代替,防止产生急躁情绪。
3| 活动结束
对活动评价和小结,简洁,抓重点,对幼儿和家长的表现给予赞赏。
5. 注意事项
(1) 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
(2) 亲子活动指导要多样化
(3)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4) 教师要处理好自己与家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