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职业道德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汇总了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文件的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常见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1、职业压力。2、职业倦怠:a情绪耗竭—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b去人性化,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c个人成就感低,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从/顺从(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认同、内化。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心理活动;心理健康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教资:教育目的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对教师工作的动力功能
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
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功能
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
教师公正—特性:对等性、可互换性、最终价值判定的依懒性
教师荣誉
教师幸福—分类:感性幸福(物质享受)和理性幸福(精神活动);特点: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
教师良心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内容: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具体特点:基准性、本质性、稳定性、自身独特性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条件
产生于教育劳动实践的利益关系:教师的个人利益、学生的个人利益、教师集体利益、社会的利益
由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所决定:教师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劳动工具的特殊性、教师劳动结果的特殊性
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知—师德认知在师德品质的构成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产生要素:安全感、归属感、敬畏感、自尊感、爱生感(特点:理智性、教育性、广泛性)
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养成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功利主义原则、精神价值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阶段—三种水平:一是接受和遵守师德规范;二是将师德升华为自身的道德信念;三是具备自主的道德信仰并充当师德的推行者、捍卫者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自我性、自觉性、内在性、实践性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爱两人一终身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解读—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人际行为规范、教师仪表行为规范、教师言语行为规范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热爱学生—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
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教师热爱学生的起点
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
是教师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尊重家长的人格
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尊重、理解、协作
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尊重、支持
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文件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