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生心理辅导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心理活动;心理健康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常见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1、职业压力。2、职业倦怠:a情绪耗竭—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b去人性化,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c个人成就感低,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从/顺从(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认同、内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概述
概念: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特性:心理健康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心理活动;心理健康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品质健全;4、人格稳定协调;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的发展性问题
自我概念发展问题
人际交往问题:1、交往的主动性不足;2、人际的亲密性和信任度不高,缺乏真诚的沟通;3、异性交往存在困扰;4、与父母、教师缺乏相互理解与平等交往
学业发展问题:1、学习动力不足,即厌学问题;2、学习无计划,不会科学利用时间;3、学习不求甚解,死记硬背;4、不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技能,抓不住学习重点和难点
中学生的障碍性问题:抑郁症—做力所能及的事,认知行为疗法;恐怖症—情景治疗,认知疗法;焦虑症—肌肉放松、系统脱敏;强迫症—森田疗法,暴露与阻止反应;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法(强化干预法、厌恶干预法、转移注意力法、替代/延迟满足法、团体辅导法);入学适应不良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心理辅导的目标与途径
目标: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心理辅导的内容: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
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强化法/操作条件疗法、代币奖励法、惩罚法、消退法、系统脱敏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的基本原则:改变你能改变的事物;改变你自己
自我调适的基本方法:自我激励法、自我暗示法、情景迁移法、情绪宣泄法、行为补偿法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与家长合作建构社会支持网络
压力和挫折
压力
概念: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技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来源: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
调节方法: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3、加强体育锻炼,保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4、建立和扩展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挫折
概念:挫折情景、挫折认知、挫折行为
应对:升华、补偿、退行、幽默、宣泄、认同、文饰/合理化、投射、认知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