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施工质量管理
二级建造师4施工质量管理思维导图大纲
编辑于2020-02-25 08:34:53施工质量管理
管理体系
通用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
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原则
基于事实的管理方法: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当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以强有力的方式全面推行
全员积极参与
保证所有人员的工作都纳入到标准体系中去
过程方法
通过对每项工作的标准维持来保证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改进
使管理体系成为一项长期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
循证决策
使标准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关系管理
将本企业标准体系的要求传达到上游供应商,并通过上游供应商的标准体系加以保证
质量保证体系
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要求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对建设工程质量承担建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责任
流程
按照PDCA质量控制进行管理
管理费用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依据合同要求向顾客提供所需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特殊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特殊费用
附加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检测试验、评定
运行质量成本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
工作质量不合格返工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
工程验收施工缺陷
体系结构
质量目标
控制和保证施工产品的质量
以质量计划为主线 以过程管理为重心
质量计划
思想保证体系
组织保证体系
工作保证体系
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保证体系
明确工作任务
建立工作制度
体系构成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企业落实施工而建立的各式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是企业和职能为贯彻落实质量手册要求而规定的实施细则
文件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审核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质量手册(纲领性文件)
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以工程承包合同为基本依据
组织机构
质量职责
基本控制程序
体系要素
质量评审修改
质量控制办法
质量计划
阐述项目各阶段的质量责任和权限
质量记录
工序管理
交接检查
自检
互检
专检
内容和方法
质量监督体系
质量监督体系由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获准认证的有效期为三年
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获准认证后,应经常进行内部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每年接受认证机构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监督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不合格
工程产品未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通病
质量问题
质量事故
质量缺陷
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不合格
开工
项目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施工负责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保存
项目开工前编制的工程测量控制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项目开工前的技术交底书由施工项目技术人员编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
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应将施工测量复核结果应报监理工程师复验确认
对重要建材必须经项目经理批准,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才可使用
方法
目测法
看、摸、敲、照
实测法
靠、量、吊、套
靠:用尺检查平整度。 量:用测量工具和计量工具检查偏差 吊:利用吊线等检查垂直度 套:用套方检查
理化实验法
无损检测法
内容
事前质量控制
在施工前进行了事前主动控制,通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制定施工方案设置质量管理点,落实质量责任分析,可能导致质量目标偏离各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设计交底
事中质量控制
在施工质量形成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控制,事中控制首先是对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其次是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控制,事中控制的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控制,重点是对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
事后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技术交底
任务范围,施工方法,标准质量,验收标准
测量控制
项目开工前编制测量控制方案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
计量控制
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包括投料计量,施工计量,监测计量
工序施工质量控制
工序施工质量条件控制 工序施工质量效果控制
工序施工质量条件控制
工序施工质量效果控制
已完成施工部分质量效果的检测
现场施工质量检查
开工条件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
成品保护检查
检测
现场质量检测
一般项
检测和判断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法
按照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是块油脂数量不应少于3组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桩必须进行桩的承载力检测
内容
开工条件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
隐蔽工程检查
停工后复工检查
分项、分部工程完工检查
成品保护检查
关键项目检测
地基基础工程
主体结构工程
建筑幕墙工程
钢结构及管道工程
该工程必须进行现场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验收
验收要求
项目工程施工项目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
工程质量验收参与竣工验收的设计、建设、勘察、施工、监理等各方面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应当协商提出解决方法,待意见统一后重新组织工程验收。必要时可提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站调解
凡涉及工程安全及使用功能的有关材料,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应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定期进行复检
工程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后,验收委员会在《竣工验收鉴定证书》作出验收结论
验收依据
主管部门工程竣工验收的文件规定
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说明书
施工合同
设备技术说明书
设计变更通知书
协作配合协议书
验收顺序
单位工程(子单位)
单位工程(子单位) 分部工程(子分部) 采集观感质量验收,给出综合质量评价
验收标准: 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观感质量符合要求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 分布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检测资料完整 主要功能项目抽查结果符合职能验收规范
分部工程(子分部)
单位工程(子单位) 分部工程(子分部) 采集观感质量验收,给出综合质量评价
可按专业性质、工程部位、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进行划分 验收标准: 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观感验收符合要求 本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合格 地基与基础部分安全功能检测结果合格
分项工程
可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进行划分 验收标准:检验批符合合格质量规定、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完整
检验批
施工质量验收最小单位
包括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检验
检验批2
分项工程2
分部工程(子分部)2
单位工程(子单位)2
验收不合格
经返工重做、更换器设备、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经有资质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以验收
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布工程,虽改变外形尺寸,但仍满足安全事项要求,可按技术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行政监督管理
性质
政府质量监督性质属于行政执法行为
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质量监测等单位工程质量行为法定责任义务实施监督
建设单位向政府监督机构提交工程质量监督申报手续,政府监督机构审查合格后签发工程质量监督文件 建设单位凭工程质量监督文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施工许可证
质量监督机构负责人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归档签字
权限
参与监督工程竣工验收
抽查质量检测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
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工程质量行为
参与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
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问题时则另整改
职能
监督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
监督检查工程实体的施工质量
监督工程质量验收
施工过程监督
政府第一次监督
项目开工前
质量监督会议
施工前
审查项目建设行政审批手续
检查项目各参与方的质量保证体系
审查各方人员资质证书
检查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
监督机构制定监督工作计划
监督机构在施工现场召开各方代表参加的监督会议
监督机构公布监督计划方案,提出监督要求
监督机构进行第一次监督工作
重点: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监督检查各参与方主体质量行为
整改形式
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
政府质量监督机构查出因承包商原因造成质量不合格,需签发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
局部暂停施工指令单
临时收缴资质证书通知书
监督验收
项目结构主要部位常规检查
基础、主体结构至少每月一次
分部工程监督验收
建设单位将施工、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各方签字的质量验收证明在验收后三日内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事故预防与处理
事故处理
处理要求
发生施工质量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
施工项目负责人应在施工质量事故发生后,按规定时间和程序及时向施工企业报告事故情况 施工项目负责人应在施工质量事故发生后,应指定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人员,会同企业工会,安全管理部门组成调查组开展调查
依据
质量事故实况资料
相关合同文件
有关技术文件档案
相关建设法规
分类
返工处理
修补处理
某些部分质量虽未达到规范标准或涉及要求存在缺陷,但经过修补后可以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又不影响使用或外观要求,可采用修补处理的方法
加固处理
不作处理
限期使用
工程质量缺陷按修补方法处理后,无法保证达到规定的使用要求安全要求,而且无法返工处理,情况下不得以可做出诸如结构限荷或解荷以及限制使用的规定
报废处理
程序
事故调查
工程概况、事故概况
事故调查中的有关数据资料
事故处理的建议方案
原因分析
制定处理方案
事故处理
事故技术处理
事故责任处罚
鉴定验收
事故处理报告
事故原因分析及论证
事故调查原始资料
检查验收记录
事故定性
特别重大事故
30人以上死亡or100人以上重伤or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事故
11-30人死亡or51人-100人or5000万-1亿元(不含)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
3-10人死亡or10-50人重伤or1000万-5000万元(不含)直接经济损失
一般事故
3人以下死亡or10人以下重伤or100万-1000万元(不含)直接经济损失
事故分类
责任分类
指导责任
由于指导失误而造成的这种事故
操作责任
自然灾害
产生原因
管理原因
技术原因
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
施工失误
使用不合格的工程材料
施工人员不具备上岗技术资质
施工管理混乱
管理与控制
基本要求
施工质量特性
不包括环保性和坚固性
适用性
安全性
耐久性
可靠性
经济性
环境协调性
个性化要求
工程勘察单位、工程设计单位根据建设单位要求,针对本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从技术与经济角度结合,为满足工程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经济性与环境性的协调性等要求,以图纸、文件的形式对施工提出要求,是针对每个工程项目的个性化要求
管理难度
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施工生产的流动性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生产常有的固定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等条件不能够进行标准化施工,施工质量容易产生波动,而且施工场面大,人员多,工序多,关系复杂,作业环境差,都加大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建筑产品的单件性
施工生产的流动性
复杂的工序关系
施工质量管理流程
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内容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
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质量改进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固定性
施工生产具有流动性
各种生产要素既要在同一工程上流动,往往同时又在不同工程项目之间流动
施工质量要素
Man人员因素
人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出发点 职业资格注册制度 管理者的质量意识
决策人员
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
Material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工程材料和施工用料,就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购配件和周转材料等。
工程材料
新型模板
建筑构配件
施工材料
Machine机械因素
工程设备
工程实体配置的工艺设备 电梯、泵机、通风空调设备
施工机械
运输设备和操作工具 测量仪器和测量器具 施工安全设施
施工器具
操作工具
Method方法因素
高性能混凝土是新技术,为方法因素
建设部门推广的10项技新术
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工艺
Environment环境因素
作业环境因素
主要指施工现场的平面和空间环境条件,各种能源介质供应施工照明通风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场地给排水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因素
给排水工程 能源照明 施工照明通风安全防护 施工场地空间条件和通道 道路运输条件
自然环境因素
施工地下障碍物
地下障碍物
管理环境因素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制度
各参与建设施工单位的协调
人、材、机、方法、环境 4M1E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必须强调过程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做好检查签证记录,为证明施工质量提供必要的证据
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施工质量控制工程项目终检具有局限性
步骤
以计划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
Plan计划
Do实施
Check检查
Action处理
PDCA
特点
控制因素多
控制难度大
过程控制要求高
终检局限性大
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不包括工程质量检查记录
工程项目材料出厂合格证、进场检验报告
工程项目原材购配件成品、半成品、设备的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施工试验记录、见证检测报告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交接检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