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此书是教育心理学著作。《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有两个写作目标:一是告诉你学生的认知思维如何运作的,二是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
认知原则
人们天生好奇,但我们并非天生善于思考
除非认知条件刚好合适,否则我们会避免思考
尊重学生的认知局限
考虑这门课的关键问题可能是什么?你如何构建这个问题,使它有合适的难度水平来吸引你的学生,这样你自然就能尊重学生的认知局限性
明确待解决的问题
多步指令、一连串毫无关联的事实、两到三步以上的逻辑链,
以及把刚刚学过的概念应用到新材料中
放慢速度,使用记忆辅助工具,如在白板上书写,
以避免学生在工作记忆中保留太多信息
重新考虑何时让学生产生疑惑
让学生产生疑惑的策略,在学生已掌握了基本概念之后应用
改变节奏
计划好变化,监控全班的注意力,
看看你是否需要更加频繁地增减课堂变化
坚持记录
养成习惯衡量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难度方面取得的成功
对课堂
的启示
把将要学到的内容作为答案,
花点时间和学生解释问题本身
当标准化测试只需要事实时,
教师如何教授学生所需要的技能?
“与其学习事实,不如练习批判性思维”,作者不仅极力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而且援引了认知科学的结论:在学习批判性思考技能的同时,要获得背景知识。
它提供词汇:如棒球中的“双杀”、篮球中的“盖帽”等
它允许你弥合作者留下的逻辑鸿沟:
"老板来吃晚饭时,我不能用的新烧烤架”,在这里,讲述者假设听者已知道关于新设备和老板的相关事实性前景资料。
它允许分块,增加工作记忆空间,更容易将想法联系:
在工作记忆中使用背景知识对事物进行分块的基本现象,适用于字母、桥牌玩家打牌,舞蹈家的舞步等。工作记忆中的空间量并不取决于字母的数量;它取决于有意义对象的数量。
它指导歧义句的解释:我们会根据我们对他人所知的判断,提供或多或少(或不同)的信息,从而决定哪些信息我们可以安全地省略,而哪些信息需要解释。
对课堂
的启示
如果没有关于某个主题的事实性知识,
就不可能对该主题进行很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