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程序管理和制度
程序管理和制度的思维导图,严格按照程序做事,绝不容许丝毫偏差,才能保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恒定性,恒定的走程序,管理水平会发生质变和飞跃。
怎样提高企业效益?企业战略重点:以管理拉动经营,将员工改造成诚实、勤劳的人,执行好制度流程,战略思路:强化管理流程,健康运营,持续强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项目时间管理6大步骤
项目管理的五个步骤
电商部人员工作结构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车队管理
创业者10条创业经
创业十大思维误区
管培生课程作业
商业模型
程序管理和制度
指令执行中的事前、事中、事后责任
事前控制:布置任务指令有方法、有标准、有时限,尽量不留执行的弹性空间和漏洞
事中控制:执行力低下,对应管理人员没花时间精力跟踪、促进、督导、检查
事后控制:执行偏差运用奖惩手段纠偏,促使执行结果达到工作指令要求的状态
末端检查督导
90%的问题都处在执行末端,我们要向末端渗透,程序指导和思想辅导
不要指望末端主动解决原题,原因有三
责任心缺乏
权力资源受限
利益因素
”落日原则“,当日问题当日清
末端检查
员工只会做你检查的,而不是希望的,抓落实的关键环节
知情,增加信息反馈流量,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反馈,是对执行不到位或偏差控制的前提
管理误区:重考核、轻检查
特别是软性工作岗,凭主观印象打分,含人情分,缺少检查记录
检查以基层干部为主,掌握三要点:
短周期
多层级保障
抓关键点
意在增大有效的反馈流量
检查方式
员工日报审核
早晚听员工汇报
班组长在作业现场抽查
执行纠偏
定义:执行偏差=管理层的要求-员工实际状况=问题
执行纠偏就是事后调整
正反馈调节
奖励、激励
物质刺激、提拔升迁、精神激励
负反馈调节
罚款、训斥
应以面子处罚为主、经济处罚为辅
票子、位子、面子
未及时后果
小漏洞、小问题易行成”破窗效应“,再做纠正难度大、成本高
物质激励考虑三要点
奖励事项是管理层期望的,而不是员工想要的,且能形成示范效应
使奖励变成长期机制
奖励要培养员工未自己工作的态度--公司的事就是你的事,主人翁精神
总结
粗放式管理,来自基层的大量信息会被层层过滤和丢失,一线员工对问题的敏感度、严重性、危害性的认知,不如管理人员
粗放式管理结果,总是在不断灭火,焦头烂额,应做到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
严格按照程序做事,绝不容许丝毫偏差,才能保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恒定性,恒定的走程序,管理水平会发生质变和飞跃
制度的三个组成部分
1、原则性条款
希望员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2、实施执行程序
订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标准,主要解决怎么做?如何执行? 将原则条款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序规定
3、检查程序
谁检查?按什么程序检查?检查者负什么责?怎么约束别人?
程序是准制度,管理不到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规章制度是否落实到位
程序是管理细胞
师徒制,”帮传带“”人盯人战术“,将制度化管理、程序化管理渗透到末端
1、不厌其烦讲解工作方法和要领
2、协助下属解决疑难问题
3、培养下属按程序认真细致做事的习惯
4、安排下属工作时,假设自己做,怎么干才能做好
新员工入职初期的失落和挫折,需要引领人及时开导,心态引导、改造和重塑,这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
程序管理分类
1、比较固定的或每天要做的工作程序化
2、周期性的程序管理,如年检、申报、培训、付款、报销等
3、经常性工作的程序管理,如外访接待、临时会议、庆祝活动等
4、非例行工作的程序管理(偶然发生,难以预测),需要及时记录总结,固化程序,作为再次可能发生的依据,有规可循
大量例行和非例行工作,都是软性的没有归入到胜场流程和岗位职责,所以常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盲区,这也是企业效率的制约
程序规定或操作指令内容
1、操作方法,工具
2、操作标准:如时间、距离、数量、尺寸、次数等
3、操作规则:如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程序就是对员工管理的最小单元,若每个程序都做到位了,那整个企业的管理也就做到位了
工序
类似于人体细胞,不管流程大小,最终由工序组成,是企业运作的最小单元
用程序管理工序,工序是操作,程序是对这项操作方式的规定
精细化管理侧重于战略的执行,主要从微观,以微观分析为主
是员工操作的最小单元,工序做好,就要按规定的程序--方法、标准、规则,操作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