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初级职称:初级会计实务 第一章应试考点
编辑于2020-03-05 13:22:36第一章 会计概述
第一节 会计概念、目标与职能
1.1.1 会计职能
基本职能
核算职能(首要+最基本):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题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监督职能:是会计核算的依据(包括;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
拓展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
第二节 会计基础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2.1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嘉定,又称会计前提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一般的,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题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减少业务,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会计分期: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货币计量: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受质疑其他货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该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
1.2.2 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会计企业,政府的财务会计以此为主)
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立的一种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政府的预算会计以此为主)
1.2.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应复核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但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做出评价,对未来做出预测。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纵向可比:不同时间要采取统一会计政策
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相同交易要有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实务应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合并报表编制。)
重要性:
要求提供所有的重要性交易或事项
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某些小金额需分摊的费用根据实际情况一次性记入当期损益
谨慎性:也成稳健型或审慎原则,是指核算时应该保持谨慎,不得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实务应用: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企业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等)
及时性:各项发生业务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制约着可靠性和相关性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1.3.1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侧重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资产
定义(特征):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确认条件: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分类:
流动资产:货币、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付及预付款项、存货
非流动资产(或长期资产,并非“固定资产”
负债
定义(特征):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确认条件:
与该亦无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未来流出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分类: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资、应缴税款
非流动负债或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所有者权益
定义:
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是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享有的权益,是有所有者享有“剩余权益”
其在金额上等于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或净资产或剩余权益
来源:
所有者投入资本(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的金额,也包括资本在超过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及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其他综合收益,指按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权利与损失)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与企业的内部积累
来源于企业的利润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均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要素
侧重于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收入
定义(特征)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分类
收入指营业收入,包括营业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
应当注意:
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流入,但经济利益的流入不一定是收入,如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收到的各项罚款,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
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但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并不一定是收入,如所有者投入资本
费用
定义(特征)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分类:
费用指营业费用,包括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应当注意:
费用是经济利益的流出,但经济利益的流出不一定是费用,如企业偿还银行借款,支付各项罚款、出售固定资产净损失
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但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并不一定是费用,如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利润
定义
利润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当期利润的利益和损失等
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取决于上述因素
三个层次: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利润表)
1.3.2 会计要素计量
历史成本
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时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资产的金额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最基本的计量属性
重置成本
又称现行成本是指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的金额计算
盘盈固定资产就以重置成本入账
可变现净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估计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加工成本、估计销售税后的净额计量
期末存货就可以选择此计量属性进行计量
现值
折现,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公允价值
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1.3.3 会计等式
第一会计等式(最基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静态会计等式,此为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第二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该等式表明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说明企业利润的实践过程,称为经营成果等式或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就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第三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3.4 交易或事项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资产增加、负债增加(如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
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如收到投资者投入机器一台)
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资产减少、负债减少(如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
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如股东大会批准减少注册资本)
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资产内部一增一减(如从银行提取现金)
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负债内部一增一减
如已到期的应付票据因无力支付转为应付账款
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如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
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如向投资者宣告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减少(如经批准已发行的公司债券转为实收资本)
第四节 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
1.4.1 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时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按反映经济内容不同进行分类
资产类科目
流动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收账款等科目
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
负债类科目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科目
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库存股等科目分配
成本类科目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等科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类科目余额列入资产负债表
损益类科目
反映收入的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
反映费用的科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列入利润表
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
总分类科目
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规定
明细类科目
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必要时设二级科目或更低级次的科目
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除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以外,明细科目的设置由企业根据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决定是否设置
1.4.2 会计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按反映经济内容不同进行分类(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
按照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同驭关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类分类账户)
1.4.3 借贷记账法
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两个字为记账符号,表示资产或权益的增减变动,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丁”字账)同意将左方固定为借方,将右方固定为贷方
资产类账户、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损)
增加用“借”表示
减少用“贷”表示
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益)
增加用“贷”表示
减少用“借”表示
记账规则
有借有贷,借贷必相等
试算平衡
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全部账户”的发生额和月的汇总计算比较,来检查账簿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发生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依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余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期初(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末)贷方余额合计(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注意事项
试算不平衡,账簿记录一定有错,试算平衡,账簿记录可能正确通关试算平衡并不能发现全部错误或遗漏,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平衡关系,例如:
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重记某项经纪业务
某项经济业务记录的应借应贷科目正确,但借贷双方金额同时多计或少计,且金额一致
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
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
某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尔发生多记和少记并相互抵消
因此,试算平衡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对一切会计记录进行日常或定期复核,以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