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兽医临床检查(临)
兽医临床诊断学第二章临床基本检查内容的思维导图,分别有问诊、视诊、听诊、触诊、叩诊、嗅诊,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8-20 14:37:59 福建省临床基本检查
问诊
概念
询问主人或者饲养管理人员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
内容
现病史
发病的时间地点
根据疾病的发生情况,在饲喂前或者饲喂后,使役中或者休息时, 饲舍时或放牧时,产前或者产后发生等,可以估计可能的致病原因。
疾病的表现
动物主人所见到的有关疾病的现象,如咳嗽,便秘,腹泻,腹痛不安, 反刍减弱或者不反刍,乳房及乳汁变化等。这些内容可提示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为以后的检查诊断提供线索。
疾病的经过
目前与开始发病时疾病程度的比较是减轻或加重,症状的变化, 又出现什么新的病症或者原有的什么现象消失,是否经过治疗, 用了什么方法与药物效果如何。这不仅可以推断病室的进展情况, 而且依据治疗经过的效果验证,可以为诊断疾病做参考。
可能的致病原因
有经验的饲养人员常常可以提供可能的致病原因,如饲喂不当,管理失误,使役过重, 受寒,意外事故等通常兽医师推断病因的重要依据。
畜群情况
是否引入种畜,引入地点及其疾病流行情况, 畜群中同种动物是否有类似疾病发生,邻舍及附近场最近有疾病流行等情况, 这些可做是否传染病的判断条件。
既往史
患病动物过去的健康状况,包括患过疾病是否做过手术,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情况, 是否有过类似疾病,其经过和结局如何, 本地区及邻近畜牧场,农户有无常在性疾病及地方性疾病。
生活史
饲养管理和使役情况
日粮组成及饲料品质
饲料种类单一,品质不良,发霉变质,日粮配合不合理,饲料突然变化等, 通常是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的主要原因。
饲养制度和饲养配制
动物饲养制度突然改变,容易发生胃肠疾病;加工或调制方法的失误而形成的有毒物质 可成为饲料中毒的条件。
使役情况
对动物的过度使役,粗暴的榨取,运动的不足,都可以是致病的条件。
畜舍卫生和防疫制度
畜舍的卫生消毒制度是否健全,病死畜禽尸体的处理情况,场内动物的流动情况。 预防接种情况,包括接种的时间方法密度及补针情况,疫苗的来源效价,运送及保存的方法等。 有助于对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和诊断。
繁殖方式和配种制度
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是否近亲繁殖,屡配不孕,流产,配种过早或配种过度的情况。 这些资料有助于对生殖系统疾病和遗传疾病的诊断。
环境条件
畜舍附近及放牧地点,是否有散乱的金属异物,附近厂矿的三废污染处及处理情况。 周围环境及牧场上毒草的种类,密度,分布。本地区土壤牧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等。 这些资料对动物中毒病以及微量元素缺乏与过多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
问诊的内容广泛,要根据病畜的具体情况而适当的加以选择增加和减少。
问诊的顺序也应依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可以先问诊后检查,也可以边检查边询问。
问诊的态度要十分诚恳亲切,尽量使用当地的方言,语言通俗易懂,避免用专业术语,避免重复提问。
对问诊材料的评估,应客观的态度,既不应绝对的肯定,又不能简单的否定。 应将问诊的材料和临床检查的结果加以联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如问诊材料与临床检查结果不符,则应重新检查也可为动物主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询问。
兽医师应熟悉工作地点的自然环境,动物的饲养管理和使役情况, 熟悉当地群众习惯用的动物病名,通晓工作地点的方言,甚至少数民族语言。
紧急情况应先抢救后补问
视诊
概念
是以视觉来观察患病动物全身症状或局部状态的诊断方法。
内容(应用范围)
观察其整体状态,体格的大小,发育的程度,营养状况,体质的强弱,躯体的结构,胸腹及肢体的匀称。
判断其精神及体态,变势与运动行为。如精神的沉郁或兴奋,静止时的姿势改变或运动中步态的变化, 有否腹痛不安,强迫运动等病理性行动
发现其表皮组织的病变,如背毛状态,皮肤及粘膜的颜色及特性, 体表的创伤,肿物的外科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及特点。
检查某些与外界直通的体腔,如口腔,鼻腔,阴道等注意其粘膜的颜色改变及完整性的破坏, 并确定其分泌物排出物的数量,性状及混合物。
注意某些生理活动异常,如呼吸动作及有无喘息咳嗽;采食反刍的消化活动, 及有无呕吐、腹泻、排尿的姿态;粪便,尿液的数量性状与混合物。
方法。
直接方法。
间接方法
注意事项
视诊应在适宜的场地进行,注意在灯光下颜色的变化,如对黄疸色常识别不清。
视诊的一般程序是先检查畜群判断总体的营养发育状态,并发现患病的个体, 而对患病的个体则先观察其整体状态,后注意各个部位的变化。
对于大动物一般应先距离其一定距离约两米左右以观察其全貌, 然后由前到后,由左到右边走边看,绕其一周以做细致的检查。 如发现异常,可稍靠近病患,按相反方向再转一圈,对发现的变化做仔细的观察。
先观察其静止姿态的变化,在行牵遛,观察有无步态及运动异常。
听诊
概念
以听觉听取动物内部器官所产生的自然声音, 根据声音的特性判断内部器官物理状态与机能活动的诊断方法。
内容
对于心脏血管系统,听取心脏及大血管的声音,特别是心音。 判定心音的频率、强度、性质、节律以及有否附加的心杂音, 还有心包的摩擦音及击水音也是应注意检查的内容。
对呼吸系统,听取呼吸音,如喉、气管及肺泡呼吸音、附加的杂音(如啰音)与胸膜的病理性声音(如摩擦音)。
对于消化系统,听取胃肠的蠕动音,判定其频率、强度及性质,以及腹腔的振荡音(当腹水、瘤胃或真胃积液时)。
方法
直接听诊法
是兽医师直接将耳廓贴于动物体表相应部位进行听诊的方法。
间接听诊法
应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方法。
注意事项
一般应选择在安静的室内进行。
听诊器的接耳端,要适宜的插入检查者的外耳道;接体端要紧密的放在动物体表的检查部位,但不应过于用力压迫。
要尽可能的避免被毛的摩擦。
注意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杂音。
检查者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听取的声音上,并且要同时注意观察动物的动作。
正常听诊音
心音
肺泡呼吸音
类似柔和的“夫夫”音,呼气,吸气均可听到
瘤胃蠕动音
由远到近逐渐增强,又由近到远逐渐减弱的沙沙声,吹风样或者雷鸣声。
瓣胃蠕动音。
断续,细小的捻发音。
真胃蠕动音
是流水声或含漱音。
小肠音
似流水声或含漱音
大肠音
似远炮声或雷鸣音
触诊
概念
就是利用检查者的手或借助检查器具触压动物体, 根据感觉了解组织器官有无异常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
内容
检查动物的体表状态。如判断皮肤表面的温热度,湿度,皮肤与皮下组织的质地弹性及硬度, 浅在淋巴结及局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温度,内容物性状,硬度,疼痛反应等。
检查某些器官组织,感知其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冲动。 如在心区检查心搏动,判定其位置,强度,频率及节律。 对反刍动物检查瘤胃,判定其蠕动次数及力量强度。 检查浅在动脉的脉搏,判定其频率,性质及节律变化。
腹部触诊除可判定腹壁的紧张度及敏感性外,某些动物还可以通过软腹壁进行深部触诊, 从而感知腹腔状态,胃肠的内容物与性状,反刍动物的瘤胃、瓣胃与真胃的状态和内容物性状, 肝、脾的边缘及硬度,肾脏与膀胱及母畜的子宫于妊娠情况等。
触诊也可作为对动物机体某一部位所给予的机械刺激并观察其反应,判断其感受力与敏感性, 如检查胸壁、网胃或肾区的疼痛反应、神经系统的感觉,体表局部病变的敏感性的。
方法
浅表触诊法
检查体表的温、湿度应以手背进行,注意躯干与末梢的对比及左右两侧、健区与病部的对照检查。
检查局部与肿物的硬度和性状,以手指进行轻压或揉捏,根据感觉及压后的现象去判断。
皮下浮肿:如手指加压后留有明显的指压痕,一般称为生面团样硬度
如感觉有明显的波动感,多提示其内容蓄积有液体。
如肿胀柔软有弹性,或触压其边缘处呈捻发感、有气体向周围组织窜动,则为皮下气肿的特点。
如肿物位于腹下或腹侧、脐部或阴囊部,且内容物不定,经按压可还纳,提示疝
以刺激为目的而预判定其敏感性时,在触诊的同时要注意动物的反应及头部肢体的动作, 如动物表现回视,躲闪,甚至反抗常是敏感疼痛的表现,但应先将动物的眼睛加以遮盖,并以避免发生不真实的反应。
概念
以一手轻放于被检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调运动,轻柔的进行滑动触摸。
深部触诊法
深部触诊法常用于检查腹腔及内脏器官的性状及大小,位置,形态。 根据畜别,被检查的部位和检查内脏器官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触诊手法。
按压触诊法
以一手手掌平放于被检查部位,轻轻按压以感知其内容物的性状,判定其敏感性。 常用于检查胸腹壁的敏感性,中小动物内脏器官、内容物的性状。
冲击触诊法
以拳或者手掌在被检部位连续进行2~3次用力的冲击,已感知腹腔内脏器官的性状和腹腔的状态。 如在冲击后感到有回击波或振荡音,应提示有腹腔积液,或靠近腹壁的胃囊,较大的肠管中存有多量液状内容。
切入触诊法
以一个或几个并拢的手指,沿一定部位用力切入或压入,以感知内部器官的形状。适用于检查肝脾的边缘等。
双手触诊法
以两手从左右或上下同时触压,以检查中小动物腹腔脏器及其内容物的性状。
注意事项
首先应使动物安静,触诊动作要轻,切记粗暴。
要注意安全,大动物需妥善保定,以防检查者受到伤害。
要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向病变部位移动,遵循先远后进,先轻后重及左右对照,病健对照原则
但患病动物出现皮肌抖动及抗拒的反应时,应区分是由动物胆怯引起的生理反应还是由疼痛引起的病理反应。
触诊不是单纯的用手触摸或按压,必须手脑并用边处压边思考与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
叩诊
概念
是对动物体表某一部位进行叩击,使之振动并产生音响, 根据产生音响的性质去判断被叩击部位及深部器官的物理状态, 间接的确定该部位有无异常的诊断方法。
方法
直接叩诊法
用叩诊槌或弯曲的手指,直接叩击动物体表某一部位的方法称为直接叩诊法, 由于动物体表的软组织震荡不良,手指叩击的力量较小,直接叩诊法, 在发现异常方面不如间接叩诊法灵敏准确,故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仅用于额窦、上颌窦体蹄部,气肿部疾病的诊断及某些反射机能的检查。
间接叩诊法
指指叩诊法
是检查者以左手的中指或者食指紧贴于叩诊部位作为板指,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 以右手的中指作为扣指,扣击板指,即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听取所产生的叩诊音响。 因其振动与传导的范围有限,只适用于中小动物的检查。
注意:叩诊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诊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一个叩诊部位,每次只需连续叩击2~3下。每次叩击力量要均匀一致,不能忽轻忽重。 对于范围小,位置浅的病变或脏器宜采用轻叩诊法,范围大位置较深的病变或脏器采用重叩诊法。
槌板叩诊法
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左手持叩诊板将其紧密地放在欲检查的部位上, 以右手持叩诊槌用腕关节作轴而上下摆动,使之垂直的向叩诊板上连续叩击2~3次,以分辨其产生的音响。 叩诊力量强,振动扩散范围大,主要用于牛马骆驼等大动物的检查,也可用于绵羊和山羊等中等体型动物的检查。
应用范围
检查表在体腔状态
检查含气器官的状态
推断某些器官的位置,大小形状等
叩诊音
清音
健康动物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浊音
健康动物厚层肌肉部位如臀部,以及不含气体的心脏、肝脏等实质器官与体表直接接触部位的正常叩诊音。
鼓音
健康牛瘤胃上1/3部与健康马盲肠基部(右肷部)的正常叩诊音
过清音
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的过度音响。是额窦上颌窦的正常叩诊音。
半浊音
介于清音与浊音之间的过度音响。是健康动物肺区边缘,心脏相对浊音区的正常叩诊音。
嗅诊
似烂苹果味常提示酮病
汗液皮肤有尿臭味是尿毒症
大蒜味有机磷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