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论证
《实用法律逻辑教程》之论证的概述、方法、规则以及逻辑谬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实用法律逻辑教程
论证
1. 论证的概述
I. 什么是论证
所谓论证就是引用一个或一些已被确认为真的命题,或至少为论证对手所承认的(为真)、所接受(为正当、合理)的命题,来确定某一特定命题是否真实或是否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思维过程。
II. 论证的结构
i. 论题
世界是怎样的(真实性)
希望世界是怎样的(正当性或合理性)
ii. 论据
基本论据(对其真实性或正当性不必再给以证明)
A. 表示科学原理的命题,如定义、公理、定理等。
B. 法律原则、法律(法规)条文、契约条文、依法生效的司法判决、依法作出的司法解释以及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等。
C. 凭感觉或经验可直接判定其真实性的命题以及为一般人知晓的常识性事实。
iii. 论证
论证与推理的区别
1. 二者的认识过程不同
论证:论题-依据-论题
推理:前提-结论
2. 论证与推理的目的不同
论证:确立结论的真实性、正当性、可接受性
推理:建立命题的逻辑关系(真值关系)
3. 论证与推理的前提的性质不同
论证:强调前提的真实性或正当性
推理:并不要求前提的真实性或正当性
4. 论证中的论据对论题与推理中前提对结论的关系不同
论证:结论为何为真
推理:前提与结论有何关联
1. 采用何种推理形式
2. 论据与论题如何发生联系
III. 论证的预设
1. 理由律
2. 相异律
3. 释疑律
4. 可能律
IV. 论证的分类
1. 证明:根据一个或几个为思维者确信为真的命题,进而确证另一个命题也是真的思维模式
2. 反驳:根据一个或几个为思维者确信为真的命题,进而确证另一个命题的虚假性的思维模式
2. 论证的方法(证明的方法)
1. 演绎证明、归纳证明和类比证明
1.1. 演绎证明
1.2. 归纳证明
1.3. 类比证明
2.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1. 直接证明
1.1.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1.2.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法
试证“必须重视教育”。因为只有重视教育,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只有重视教育,才能更好更普遍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只有重视教育,才能促进教育自身的发展。我们需要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需要更好更普遍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也需要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教育。
1.3. 三段论法
以论题为三段论推理的结论寻求其大小前提为论据的论证方法
1.4. 完全归纳法
①太平洋已经被污染;大西洋已经被污染;印度洋已经被污染;北冰洋已经被污染;(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地球上的全部大洋)所以,地球上的所有大洋都已被污染。 ②张一不是有出息的;张二不是有出息的;张三不是有出息的;(张一、张二、张三是张老汉仅有的三个孩子)所以,张老汉的孩子都不是有出息的。
1.5. 等值法
即寻求与论题等值的命题为论据从而证明论题的方法
试证“要想经济独立,必须建立重工业”。因为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不建立重工业而经济独立的。所以,要想经济独立,必须建立重工业。
2. 间接证明
2.1. 排除法
列出的与论题并列的其余选言支,必须穷尽论题断定情况之外的其余各种可能情况,不能有遗漏
对论题之外的其余选言支的否定,必须有足够的理由支持
2.2. 反证法
在一起妨碍公务案件的法庭辩论中辩护人提出了“被告人的行为不够成妨碍公务罪”的辩护论点,并根据事实和法律,运用反证法加以论证:“如果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妨碍公务罪,那么,他应实施了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而事实是被告人没有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被告人在司机因收费多少与收费员石某某发生争执时,收费员提出找领导解决,被告提出’咱们一起上车找领导解决’。被告先上车,对方后上车。被告一没推过收费员,二没搡过收费员,没有实施暴力,也没有进行威胁。所以,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妨碍公务罪。”
假设的反论题与原论题之间必须具有矛盾关系
由反论题必须能得出推断
3. 反驳及其方法
3.1. 反驳论题
3.1.1. 正面批驳法
3.1.2. 不能同真法
3.1.3. 归谬法
3.1.3.1. 求证:辛普森杀人为假 假设:辛普森杀了人为真
3.2. 反驳论据
3.3. 反驳论证
3. 论证的规则
1. 论题应当清楚、明白
2. 论题应当始终保持统一
3. 论据应当是已知为真的命题
4. 论据的真实性或正当性、合理性不应当靠论题的真实性或正当性、合理性来论证
5. 从论据应能推出论题
4. 逻辑谬误
1. 谬误的特征
2. 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
3. 相关谬误
3.1. 人身攻击
3.2. 人格人身保护
3.3. 处境人身保护
3.4. 处境人身攻击
3.5. 诉诸强力的谬误
3.6. 诉诸无知的谬误
3.7. 诉诸怜悯的谬误
3.8. 诉诸公众的谬误
3.9. 诉诸权威的谬误
3.10. 诉诸传统的谬误
4. 歧义性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