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系统
详细介绍了免疫器官、组织、细胞,运用思维导图真的好方便。
编辑于2020-04-12 23:17:47免 疫 系 统
一、主要的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1. T细胞 参与细胞免疫
来源于骨髓,在胸腺发育成熟并转移到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
2. B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
来源于骨髓,在骨髓发育成熟并转移到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
3. NK细胞 参与固有免疫
来源于骨髓,约占血液淋巴细胞15%
为大颗粒淋巴细胞,直径约15μm,表达CD16和CD56
无需抗原呈递细胞的中介即可活化,属于固有免疫细胞,其杀伤靶细胞没有MHC限制性
是机体抗肿瘤和抗感染免疫的第一道天然防线
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巨噬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 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形成
2.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单核细胞(血液)
巨噬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
破骨细胞(骨组织)
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
肝巨噬细胞
肺巨噬细胞
(三)抗原呈递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激发后者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专职性APC 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B细胞。
二、淋巴组织
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内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是免疫应答的场所。
弥散淋巴组织
无明确的界限
常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又称为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内皮为杆状,能分泌黏附分子以利于淋巴细胞穿越,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淋巴小结
球形小体,界限较明确
受抗原刺激后增大,并产生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暗区(dark zone) 较小,主要由B细胞和Th细胞组成,着色深。
明区(light zone) 较大,除B细胞和Th细胞外,还多见滤泡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小结帽 生发中心的周边有一层密集的小淋巴细胞,着色较深、形似新月,尤以顶部最厚。
根据生发中心的有无
初级淋巴小结,无生发中心
次级淋巴小结,有生发中心
三、淋巴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 产生初始淋巴细胞
胸腺:初始T细胞
1. 结构
被膜
实质
胸腺小叶
皮质
①胸腺上皮细胞 上皮性网状细胞
呈星形,有突起,相邻上皮细胞的突起间以桥粒连接成网。
能分泌胸腺素、胸腺肽和胸腺生成素。
②胸腺细胞 处于不同分化发育阶段的T细胞,占皮质细胞总数的85%~90% 。
髓质
①含较多胸腺上皮细胞、少量初始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②胸腺小体(thymic corpuscle)
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完全角质化,呈强嗜酸性染色。
其功能仍未完全阐明,能分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间质
小叶间隔
血-胸腺屏障(blood-thymus barrier)
具屏障作用
①连续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
②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
③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
④上皮基膜
⑤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
2.功能
形成初始T细胞的场所
从皮质到髓质,T细胞逐渐成熟
人类终生保留产生T细胞的能力
骨髓:初始B细胞
外周淋巴器官 进行免疫应答
淋巴结
1.结构
(1)皮质(cortex)
①浅层皮质 含淋巴小结(为B细胞区)及小结之间的弥散淋巴组织。
②副皮质区 又称胸腺依赖区。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为Th细胞,有许多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部位。
③皮质淋巴窦 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
(2)髓质(medulla)
①髓索(medullary cord) 相互连接的索条状淋巴组织,可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主要含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大量浆细胞
②髓窦(medullary sinus) 与皮质淋巴窦的结构相同,但较宽大,腔内的巨噬细胞较多,故有较强的滤过功能
2.淋巴结内的淋巴通路
3.功能
(1)滤过淋巴:正常淋巴结对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9.5%。
(2)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淋巴结后,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可捕获和处理抗原,并提呈给初始T细胞或记忆性T细胞,引发细胞免疫。B细胞在接触抗原后,在Th细胞的辅助下于浅层皮质增殖分化,髓索中浆细胞增多,引发体液免疫应答。
扁桃体
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
腭扁桃体
黏膜表面覆盖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向下陷入形成数十个隐窝,隐窝周围的固有层有大量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隐窝上皮内含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郎格汉斯细胞等,这样的上皮称淋巴上皮组织。
脾
1.结构
(1)白髓( white pulp)
①动脉周围淋巴鞘 中央动脉周围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等构成,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
②淋巴小结 主要由大量B细胞构成,受抗原刺激后形成生发中心。
③边缘区:髓与红髓交界处,有较多巨噬细胞和一些B细胞。
(2)红髓 (red pulp)
①脾索 (splenic cord) 由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构成,呈不规则索条状,互连成网。
②脾血窦( splenic sinus)
形态不规则,互连成网。
由一层纵向平行排列的长杆状内皮细胞围成,内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及环行网状纤维。
2.脾的血液供应
3.脾的功能
滤血 脾脏是清除衰老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主要器官
免疫应答 脾是对血源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疟原虫和血吸虫等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
造血 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成年后,脾内仍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脾可以恢复造血功能
概 述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淋巴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胸腺、骨髓
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
2. 淋巴组织
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
3.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
4. 免疫活性分子
Ig、补体、细胞因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识别“自我”与“非我”“内审诸己,外察诸异”
1. 免疫防御
识别和清除外源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2. 免疫监视
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3. 免疫自稳
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坏死、凋亡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
(三)免疫系统功能的分子基础
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分子
简称MHC分子
具有种属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
分MHC-Ⅰ类、MHC-Ⅱ类和MHC-Ⅲ 类分子。
2. T细胞和B细胞表面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种类可达107~109,但每个细胞表面只有一种抗原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