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读书笔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论》要点
简要概括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论》的主要观点、人格结构、意识层面、人格发展及对理论贡献和批评的评价。
原著对话集的形式在结构上并不非常清晰,所以整理了一份思维导图,加入了较多案例,方便疏理观点。
简要概括了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论》的主要观点,心理社会发展的8个阶段及其特点,与弗洛伊德理论的比较,以及评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弗洛伊德 《心理分析论》
弗洛伊德认为
发展是充满冲突的历程
我们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受社会标准的限制
本能
个体的行为表现受内在驱力驱动,源自与生俱来的本能
本能分为
生之本能
个体的求生力量
饮食、繁殖
死之本能
使个体毁灭的破坏力
战争
人格结构
本我 id
非理性
与生俱来的性格
以非理性的方式追求立即满足与逃避痛苦
享乐原则
自我 ego
理性
当本我无法满足时,找出满足需求的实际方法
一方面满足本我的需求,一方面控制不合理的欲念冲突
使儿童区分欲念与现实的差距
现实原则
超我 superego
裁判
自我的延伸,包括理想自我和良心
控制个体行为的制裁力量
儿童将父母的道德标准与行为模式转化,建构自己的道德观
道德原则
三者平衡才有健康人格
意识层面
意识
当下的思考活动
前意识
模糊的思考内容
可通过集中注意力感知到,进入意识层次
我刚才不自觉地……其实是因为……
潜意识
个体不自觉的内在思考活动、感情、欲望等
受意识的控制和压抑而潜藏
《梦的解析》
人格发展
性本能是发展的驱动力
性本能必须被满足,才能发展健全人格
性的满足:泛指一切愉悦的感受
人格发展分期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排泄训练
性器期(3~6岁)
本能的需求以玩弄性器得到满足
恋父/母情结
性别发展重要时期
未经适当辅导可能形成性别认同障碍
潜伏期(6~12岁)
开始发展超我,性本能暂时平静下来
注意力转移到学校或同伴
男女界限分明,同性相吸
异性期(12岁以后)
每个时期的经验,会影响成年后的人格
评价
贡献
提出潜意识
反映出人性的矛盾和动机、情绪等心理作用
强调早期经验的重要性
推动相关研究
批评
过度强调性的影响
理论缺乏验证
只谈到青春期
忽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研究对象为精神病患
对一般人适切性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