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解剖学——头部 思维导图
简洁明了,大致囊括书上的所有重点,做到看图就能了解本张重点
编辑于2020-04-24 22:22:40头部
境界与分区
头部以下颌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与颈部分区
头部又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的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
分区
面部
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
危险三角区
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 面静脉与颅内的海面窦借多条途经向交通,因此面部感染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无静脉瓣
面肌(表情肌)
颅顶肌
眼轮匝肌
口周围肌
口轮匝肌 颊肌
鼻肌
血管神经
面动脉(颌外动脉)
在颈动脉三角内,起于颈内动脉 二腹肌深面→下颌下腺深面→咬肌前缘→下颌下缘→转至面部
面静脉
起于内眦静脉汇入→颈内静脉、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经面深静脉,翼丛→与海绵窦交通
感觉神经
三叉神经
眶上神经
为眼神经分支,眶上切迹穿出→布于眼裂以上额部皮肤
眶下神经
为上颌神经分支,穿出眶下孔后,布与眼裂及口裂间皮肤及粘膜
颏神经
为下颌神经的分支,穿出颏孔后,布于口裂及下颌骨下缘间的皮肤
运动神经
面神经
面神经→入腮腺一厘米处→分上下两干,再分支并交织成丛,而后呈扇形→分成5组分支
颞支
2支,越颧弓中份→眼轮匝肌,额肌
颧支
3~4支,伴面横动脉→颧肌提上唇肌
颊支
2~3支 上主支:平行于腮腺管上方,粗大而恒定是寻找的标志 下主支:平口角高度。颊支支配→颊肌口周围肌
下颌缘支
1~2支 沿下颌骨下缘前行,支配下唇诸肌及颏肌
颈支
1支 支配颈阔肌
面侧区
腮腺咬肌区
是指下颌支外面和下颌窝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胸锁乳突肌前缘 内容:腮腺、咬肌、下颌支相关血管、神经
腮腺
分为深部、浅部、峡部
位置毗邻:上缘:邻外耳道、下颌关节 外面:邻耳大神经、腮腺淋巴结 前面:邻咬肌、下颌支、翼内肌 后内:胸锁乳突肌、二腹肌、茎突、颈内动静 脉、第9~12对脑神经相邻 深面: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腮腺导管
起点: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 投影:颧弓下一横指 开口: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粘膜 投影:鼻翼口角间-屏间切迹
筋膜
形成腮腺鞘,发出间隔深入实质,将腺分割成许多小叶
穿行的血管神经
纵行: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
横行: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
由浅入深: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
与面神经关系
腮腺前段 腮腺内段 腮腺后段
面侧深区
翼内肌
颞下窝的下内侧部
翼外肌
颞下窝的上外侧部
翼静脉丛
颞下窝的静脉丛
上颌动脉(颌内动脉、翼外肌为标志分为三段)
下颌颈深面到翼外肌下缘
下牙槽动脉
脑膜中动脉
翼外肌浅深面,分支至咀嚼肌
位于翼腭窝内
上牙槽后动脉
眶下动脉
下颌神经
颊神经
翼外肌两头之间→颊粘膜、口角
耳颞神经
夹脑膜中动脉→穿腮腺→颞区
舌神经
与鼓索会合→下颌下腺、舌下腺、舌前三分之二
下牙槽神经
下颌孔、下颌管、颏孔
面部的间隙
咬肌间隙
下颌支与咬肌之间,前邻下颌第三磨牙,牙源性感染可扩散至此间隙
翼下颌间隙
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
舌下间隙
上界为口底粘膜 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前外侧为下颌舌骨肌起点以上的下颌骨体内侧面骨壁 后界止于舌根
颅部
颅顶
额顶枕区
境界
前界:眶上缘 后界:枕外隆凸、上项线 两侧:上颞线
层次
由浅至深为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枕额肌
特点:前方连额肌,后方连枕肌 意义:横向撕裂时,伤口大应仔细缝合
合称头皮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
移动性大,开颅时可沿此层翻开,头皮撕脱伤多沿此分离 危险层
颅骨外膜
颞区
境界
位于颅顶两侧,介于上颞线与颧弓上缘之间
层次
皮肤
移动性大,易缝合
浅筋膜
血管神经分耳前、耳后两组
颞筋膜
是帽状腱膜向两侧的延伸 附着于颧弓内外侧面 二者之间形成颞筋膜间隙
颞肌
骨膜
颅顶骨
均属扁骨
前方为额骨,后方为顶骨
板障静脉
额板障静脉
颞前板障静脉
颞后板障静脉
枕板障静脉
颅底
颅前窝
筛板骨折
鼻血,脑脊液鼻漏,嗅觉
眶板骨折
眶周瘀血,结膜下血肿,要与软组织挫伤引起的捂青眼相区分
若累及视神经管会造成原发性视神经损伤
颅中窝
鞍区
蝶鞍
垂体
垂体窝
前界:鞍结节 后界:鞍背 上界:鞍膈 下界:蝶窦 两侧:海绵窦
垂体瘤
压迫视交叉导致双眼颞侧视野缺损 向上突入第三脑室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压升高 垂体窝附近骨质变薄,破坏 手术多经鼻腔入路
海绵窦
蝶鞍两侧
前抵:眶上裂两侧部 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毗邻
内上方:垂体 内下方:蝶窦
特点
窦腔不规则 窦内海绵状 血流缓慢
穿经结构
窦的外侧壁,从上向下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窦的内测壁
颈内静脉 展神经
损伤(搏动性突眼候症群)
动眼、滑车、外展、眼神经麻痹 眼静脉淤血 损伤面神经、位听神经:失听,面瘫 鼓室损伤:液体可经咽鼓管流至口腔 伤及脑膜中动脉:形成硬脑膜血肿
基底动脉环(Willis环)
颅底最大的动脉吻合环
外侧部
颅后窝
前方:斜坡承托脑桥和延髓 后方:枕内隆突、窦汇所在 前外侧:三对孔:舌下神经管内口 颈静脉孔 内耳门
颅腔
表面解剖
体表标志
眉弓
对额叶下缘
翼点
对脑膜中动脉前支、与中央前回相当
上项线
对横窦
枕外隆凸
对横窦。下方有导血管,脑压高时常扩张
乳突
对乙状窦,乳突炎可造成乙状窦栓塞,为防止栓子进心可结扎颈内静脉
颧弓(易骨折)
上缘:对颞叶下缘
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是咬肌神经麻醉点
眶下孔
眶下神经通过
下颌角(易骨折)
经下颌第一二前磨牙之间,向上下各划一条垂线,大致为三个孔的体表投影,可按此做各神经的阻滞麻醉
划线
下水平线
通过眶上缘与外耳门上缘
上水平线
通过眶上缘,与下水平线平行
矢状线
是从鼻根越颅顶正中线到枕外隆凸的弧线
前垂直线
通过颧弓中点
中垂直线
经髁突中点
后垂直线
经过乳突基部后缘
脑膜中动脉
本干
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交点
前支
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交点
后支
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交点
中央沟
在前垂直线和上水平线交点与后垂直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介于中垂直线与后垂直线间的一段
中央前、后回
分别位于中央沟投影线前后各1.5厘米宽的范围内
外侧沟
位于上水平线与中央沟投影线夹角的斜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