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思维导图,本图介绍了充血和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n)的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9-02 14:51:30 江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概述
局部血管内血量异常
充血
动脉血量增加
淤血
静脉血量增加
缺血
血量减少
局部血管内出现异常物质
血液固有成分析出
血栓
不溶性异常物质阻塞局部血管
空气栓塞
羊水栓塞
脂肪栓塞
血管栓塞和组织梗死
局部血管内成分溢出血管外
水肿
组织间隙水分增加
积液
体腔内水分积聚
出血
RBC溢出血管外
充血和淤血
充血(动脉性充血n)(主动过程)
原因
神经-体液作用
导致
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增高
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降低
引起
微循环动脉扩张
血流加快
血液灌注量增多
类型
生理性充血(n)
病理性充血
炎性充血
致炎因子轴突反射
血管舒张神经兴奋
炎症介质(组胺、激肽酶等)
导致
血管紧张性下降
减压后充血
长期受压的组织或器官压力突然解除或降低,细小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而充血
侧支性充血
动脉狭窄或阻塞
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代谢不全产物堆积
局部组织周围动脉吻合支扩张充血
病变
肉眼观
组织或器官体积
局部组织呈鲜红色
局部温度升高,功能代谢增强
镜下观
细、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
局部血管内RBC增加
结果
有利
促进损伤组织的再生修复
不利
基础疾病(高血压)的基础上,充血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淤血(静脉性淤血n)(被动过程)
原因
静脉受压
静脉腔阻塞
心力衰竭
病变
肉眼观
组织或器官体积
包膜紧张
重量
颜色暗红
局部温度降低
发绀(皮肤黏膜呈紫蓝色)
镜下观
局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
局部血管内RBC
有时伴有水肿
后果(慢性淤血)
淤血性水肿
血管通透性增高
淤血性出血(小灶性缺血)
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增高
实质细胞损伤
淤血性硬化(无细胞性硬化)
实质细胞损伤减少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组织内网状纤维胶原化
重要器官淤血举例
肺淤血
原因
左心衰竭
病变
急性肺淤血
肉眼观
体积、重量
颜色暗红
切面流出暗红色血性或泡沫状液体
镜下观
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内可见红染的水肿液体、RBC、巨噬细胞
RBC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析出含铁血黄素颗粒,HE染色呈棕黄色,普鲁士蓝染色呈蓝色
心力衰竭细胞(心衰细胞n)
慢性肺淤血
肉眼观
肺褐色硬化
质地变硬
颜色变深呈棕褐色
镜下观
肺泡毛细血管扩张更明显
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增生
肺泡腔内除水肿液、RBC外,还可见大量心衰细胞(n)
临床症状
肺泡腔内大量水肿液影响气体交换和扩散,严重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
咳出大量浆液性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痰
后期痰中可检出心衰细胞
听诊可闻湿啰音
肝淤血
原因
右心衰竭
病变
急性肝淤血
肉眼观
体积
包膜紧张
颜色暗红
镜下观
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充满RBC
严重时,淤血区肝细胞缺氧和受压发生萎缩、坏死甚至消失
较轻部分的肝细胞可有不同程度脂肪变性
慢性肺淤血
肉眼观
严重肝淤血区呈暗红色
肝细胞脂肪变区呈黄色
槟榔肝(n)
镜下观
肝小叶中央肝窦高度扩张、淤血
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
肝小叶周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
血栓形成
概述
血栓形成(n)
血栓(n)
血栓与血凝块的区别
血栓是在活体心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中形成
血凝块是在血液静止状态或心血管外凝固形成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心血管内膜损伤
心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促凝动态平衡(生理状态)
抗凝机制
屏障保护作用
完整的内皮细胞形成的细胞屏障可将血液内血小板、凝血因子与皮下促凝的胶原纤维隔开防止凝血过程的启动
抗血小板黏集作用
内皮细胞合成的前列环素、一氧化氮、二磷酸腺苷酶可抑制血小板黏集
抗凝血作用
合成血栓调节蛋白,经过一系列反应,降解凝血因子5、8
合成膜相关肝素样分子,与抗凝血酶3结合,灭活凝血酶和凝血因子9、10
降解纤维蛋白作用
促凝机制
启动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
促进血小板活化
抑制纤维蛋白的降解
血流状态改变
血流缓慢与涡流形成
血液凝固性增高
遗传性高凝状态
获得性高凝状态
血栓的类型和形成过程
白色血栓
形成过程
血小板黏集堆形成
血小板血栓形成
好发部位
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动脉
静脉血栓中,构成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
特点
肉眼观
色灰白
质硬
表面粗糙有波纹
与瓣膜或血管壁紧密相连
镜下观
无结构淡红色
组成成分
血小板
纤维素
混合血栓(临床最常见n)
形成过程
好发部位
静脉血栓中,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的心房内
特点
肉眼观
粗糙、干燥圆柱状
血小板小梁呈灰白色,血液凝固呈红褐色(层状血栓)
镜下观
淡红色无结构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
充满纤维蛋白网的RBC
小梁边缘黏附有中性粒细胞
组成成分
血小板小梁
纤维蛋白
RBC
WBC、中性粒细胞
红色血栓
形成过程
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似,又称为凝固性血栓
好发部位
静脉内
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特点
肉眼观
与血凝块相似
呈暗红色
新鲜时光滑湿润,具有一定的弹性
与血管壁无粘连
陈旧血栓易脱落造成栓塞
镜下观
纤维素网眼内充满RBC.WBC
组成成分
透明血栓
组成成分
嗜酸性同质性纤维素,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
特点
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呈红染半透明状,又称为微血栓
好发部位
全身微循环的小血管内
血栓的结局
溶解吸收或脱落
机化(n)或再通(n)
钙化(n)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影响
堵塞破裂的血管起到止血的作用
有助于伤口愈合
局限感染区域
防止感染扩散
不利影响
阻塞血管
栓塞
心瓣膜变形
出血
栓塞
概述
栓塞(n)
栓子(n)
栓子的运行途径
顺血流运行
体循环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
肺动脉栓塞
体循环动脉系统或左心的栓子
栓塞于体循环各器官动脉分支内
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栓子
进入门静脉系统,阻塞肝内门静脉各级分支
交叉性运行
见于先天性房室缺损的患者
逆行性运行
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栓塞(n)
肺动脉栓塞
栓子来源
下肢深部静脉
临床症状
栓塞前已有严重的肺淤血,造成局部肺组织出血性梗死
巨大栓子栓塞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休克,严重者出现急性呼吸循环衰竭而猝死
体循环动脉栓塞
栓子来源
大量
左心
少量
动脉
临床症状
栓塞于较大的动脉,又未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局部组织发生急性缺血,引起梗死
脂肪栓塞(n)
栓子来源
长骨骨折、烧伤、脂肪肝挤压伤、严重脂肪组织挫伤
非创伤性疾病如糖尿病、酗酒、慢性胰腺炎、血脂过高或精神受强烈的刺激、过度紧张
临床症状
脑血管栓塞
脑水肿和血管周围点状出血
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幻觉甚至昏迷等
气体栓塞(n)
空气栓塞(n)
原因
多因静脉破裂空气经缺损处进入血液所致
临床症状
迅速进入静脉的空气超过100ml
空气随血流到达右心
形成具有压缩性和弹性的泡沫血
阻碍静脉血回流以及右心向肺动脉输血
患者出现
呼吸困难
发绀
猝死
另外
部分空气经肺循环进入体循环
常栓塞于脑
引起患者抽搐、昏迷
减压病(n)(氮气栓塞)
临床表现
羊水栓塞(n)
多发生在高龄产妇,是分娩过程中一种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原因
羊水成分造成肺循环机械性阻塞
羊水所含代谢产物、血管活性物质、凝血酶激活样物质等入血引起的过敏性休克、DIC
临床症状
产妇在分娩或产后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抽搐和休克等症状,甚至死亡
梗死(n)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
血栓形成
引起梗死的常见原因
动脉栓塞
引起梗死的常见原因
已狭窄动脉持续痉挛
血管受压闭塞
条件
供血血管的类型
双重血液供应
平行动脉供血
终末动脉供血
吻合支丰富
血流阻断的速度
血流阻断速度缓慢,有充足时间建立吻合通路
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
血液中的氧气含量
梗死的病理变化
梗死灶
形状
脾肺肾
椎体形
冠脉
不规则地图状
脑内动脉
不规则状,以后组织变软、液化呈囊状
肠系膜动脉
节段性
质地
心肺脾肾肠下肢梗死
凝固性坏死
脑梗死
液化性坏死
颜色
取决于含血量
含血量少色灰白
贫血性梗死或白色梗死
含血量多色暗红
出血性梗死或红色梗死
梗死的类型
贫血性梗死(n)
好发部位
脑
病理变化
肉眼观
色灰白
质干燥坚实
分界清楚,分界处有暗红色出血带
镜下观
多呈凝固性坏死
胞核固缩、碎裂、溶解
组织结构尚在(脑梗死除外)
分界处可见充血扩张的毛细血管以及漏出的RBC和炎细胞浸润
结局
细胞崩解形成红染的均质性结构
肉芽组织长入
完全机化被瘢痕组织取代
出血性梗死(n)
好发部位
肺出血性梗死
原因
有双重血液供应,严重的肺淤血是肺梗死的先决条件
左心衰竭
肺淤血
病位
肺下叶
临床表现
胸痛
咯血
肠出血性梗死
原因
肠扭转
肠套叠
嵌顿性疝
肿瘤压迫
基础上发展
病位
小肠段
临床表现
肠壁坏死
穿孔
弥漫性腹膜炎
病理变化
肉眼观
组织肿胀
色暗红
无明显出血带
病灶形态与该器官血管分布一致
镜下观
病灶出现RBC
败血性梗死(n)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影响
脑梗死
轻者影响相应部位的功能
重者危及生命
心梗死
影响心功能,导致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结局
肉芽组织长入病灶,逐渐机化形成瘢痕组织取代梗死组织
较大的梗死组织不能完全被机化者,则由纤维结缔组织加以包裹,发生钙化
脑梗死
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软化灶,形成胶质瘢痕
软化灶液化成囊腔,周围包绕胶质细胞和神经胶质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