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一书的内容结构。用于回忆书中内容。
编辑于2020-05-21 17:14:11《娱乐至死》
目标
说明:是赫胥黎的预言, 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可能成为现实
赫胥黎的预言
《美丽新世界》: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奥威尔的预言
《1984》: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
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重大变化(印刷术—>电视)的探究和哀悼
引读
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
🌰 举例
竞选的总统是演员 VS. 电视节目宠儿
尼克松把竞选失败归罪于化妆师 (政治表现从智慧—>化妆术)
播音员外型上花的时间比播音稿的时间长
神学节目追求节目让人发笑
心理学教授的节目追求能够娱乐他人
公众话语的方式怎样规范乃至决定话语内容
🌰 举例
烟雾信号 不能表示 复杂的信息
300磅的塔夫脱总统 (电视会话无法表现政治哲学, 其表现形式是形象,所以会受人的外型影响)
构成“今日新闻”的素材信息 (媒介传递速度快使之存在)
媒介的形式偏好—>控制文化
《圣经》十诫中的第二诫: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避免新的上帝进入某种文化)
语言结构差异会导致“世界观”的不同
每一种媒介都会对文化进行再创造 (思考,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方式)
引读媒介
媒介即隐喻
概念
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做比较来揭示该事物的实质的方法
独特之处
指导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却不为人所注意
🌰 举例
⏱ 钟表与时间
文字书写创造新的知识理念 并带来知觉革命(柏拉图)
复杂性
信息的象征方式、来源、数量、传播速度以及信息所处的语境
每种工具超越自身的意义
🌰 举例
眼镜:不必把天赋或缺陷视为不可改变
显微镜:关于大脑结构的解释 (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否隐藏某处)
隐喻创造了我 们文化的内容
媒介即认识论
概念
一门有关知识的起源和性质的复杂而晦涩的学问
真理的定义至少有部分来自媒介的性质
共鸣
隐喻是它的动力 ( 词组、书、角色或历史都具有组织不同态度或经历的力量,并且可以赋予它们以意义)
任何媒介都有隐喻——共鸣是扩大的隐喻
新媒介会引申出新的语境
对真理的看法
与表达方式密切相关
🌰 举例
对于法律事实的理解存在共鸣的冲突
讲述事实的合法方式
修辞的重要性
不同文化对最真实的象征形式表达的认定不同
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
旧媒介的衰退,新媒介壮大, 讲述事实的形式在更替
随媒介变化而跟着变化
智力的定义
说明
1. 新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
本文不证明媒介的变化带来了人们思想结构或认知能力的变化, 仅说明电视的认识论是危险且荒诞的 (该观点与作者的主题无关,虽赞同但不证)
实现途径
鼓励某些运用理解力的方法
偏重某些有关智力和智慧的定义
创造一种讲述事实的形式,从而使某词具有某种新的内容
2. 本文提出的认识论变化 还没有包括具体人和事
任何变化都是缓慢累积,再到达境界点
🌰 举例
被污染的河流 (污染到一定程度鱼才死光;价值降低但仍有价值,共存不代表平等)
3. 以电视为中心的认识论污染了大众交流 和相关活动,而不是说污染了一切
前面举例中:河流主要是指公众话语 (对话所采用的政治、宗教、信息和商业的形式)
思想的新工具的诞生都会达到某种平衡 (有得有失,并不绝对)
电视的好坏
好处
情感方面的力量
给部分人群带 来快乐与安慰
坏处
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 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
作者观点:400年来印刷术利大于弊,但是电视弊大于利
“阐释年代” (18世纪和19世纪)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曾质疑过铅字
🌰 独一无二的例子
德美浸礼会教派面对谣言选择不发文澄清 (避免后人误解他们所做是神圣不可辩驳的)
表达思想的方式将影响所要表达思想的内容
英国殖民者对铅字的执着的原因
加尔文清教徒的宗教要求 (《圣经》作为最高权威)
大多应来自英国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或阶层
多数城镇通过法令要求建立“读写学校”
高深的文学不需要自己写,从故国搬来即可
全民阅读
无阶级差别
高度而广泛的文化教育程度
🌰 举例
托马斯·潘恩 出身底层学历不高,但写出《常识——一个英国人所著》
文学及其发展
文学滞后原因:缺少优质纸张
17世纪末开始起步
报纸
18世纪末
报纸和小册子
19世纪
形成以铅字为基础的文化
图书馆藏书增加
盗版泛滥(无人微词,还未有版权法)
作者受到拥戴
演讲厅普及(基于铅字的演讲术)
铅字影响持久而强大
不是因为数量,而是垄断地位
所有话语的模式、象征和衡量标准
影响之处
影响公众话语形式
说话方式书面化
形式决定内容 (排除或选择某些内容)
🌰 举例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有印刷机,是否还会有史诗,吟唱和传说)
印刷术统治下的思想
印刷术控制话语性质的力量
🌰 举例
林肯&道格拉斯7小时的辩论
听众
以此为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超常注意广度
具备非凡的理解复杂长句的能力
对内容充分理解 (包括历史事件和复杂政治问题的知识)
辩手
复杂的修辞手段 (讽刺,似是而非的隽语,复杂的隐喻等)
语言更像书面语
环境
狂欢节般,集市
书面形式的公众话语 (18世纪和19世纪的美国 )
内容特征
一种有语义的、可释义的、有逻辑命题的内容
以语言为中心,意义丰富、内容严肃
事实和观点明确而有序的组合
对公众要求
阅读时严肃而理性的
对于知识的分析管理能力
具有判断能力,对比不同观点,举一反三
偏爱的思维
倾向理性
时代特征
垄断
唯一公共信息途径
人们出名是因为其文字与思想
没有电,对待阅读严肃,专注,明确
参加公众生活必须具备驾驭铅字的能力
印刷术积极意义
🌰 举例
宗教话语 (偏向理性,方式:论述严谨的说理(18世纪),建立大学(19世纪))
法律系统 (律师:开明理性,具有超过常人的读写能力 大众:熟知重大法律事件,著名律师辩护语言)
日常商业 (广告变迁: 从文字到图像,从理性到美学)
“阐释年代”
放大所有成熟话语的特征
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
高度的理性和秩序
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
超常的冷静和客观
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娱乐业时代
时代建立基础
基础奠定
电报的发明
空间隔阂的消除
信息的价值
取决于否新奇有趣
信息商品化
电报与小报结合
当地和无时效性新闻失去了中心位置
新闻的质量-->来源地的遥远程度和获取的速度
信息过剩,无关信息过多
“信息—行动比”失衡
对比:在口头和铅字文化重要性 在于促成某种行动
引入电报的公众话语
内容无聊、表现无力、形式散乱
特征
耸人听闻
结构零散
没有特别的目标受众
智力的定义
知道很多事情
力量来源
传播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收集,解释或分析信息)
摄影术的发明
是种只描述特例的语言
无法提供观点或概念
无法讨论,挑战,质疑
无需讨论真实性
不需要语境
判断基础
“看”取代“读”
与电报式新闻结合
互为语境,产生与自己相关的错觉
脱离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
唯一用处:娱乐
趣味代替复杂连贯的思想
电视
为电报和摄像术提供了强有力的表现形式
像指挥中心
影响对其他媒介的使用
🌰 举例
比如教人们如何使用电话,读什么书等
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及怎样认识世界的工具
🌰 举例
电脑是未来技术
神话地位
仅讨论电视上的东西,却不再讨论电视本身
不再质疑,完全接受,丧失陌生感
电视充分发挥潜能的助力
民主制度
自由的市场经济
影响
助长语无伦次和无聊琐碎
文化转变成娱乐业的广阔舞台
技术与媒介
技术是物质装置
技术并非中立,而是具有倾向性
使用方法同一技术不同
可能无法发挥其潜能
只产生最低限度社会效应
媒介是使物质装置派上用场的东西
问题
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形式表现 (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
思考无法在电视上得到很好的表现
媒介的表现形式无法与本身的倾向相对抗
能够表达清晰的语言和思考的节目 无法与视觉快感的节目竞争
娱乐
主要目的
取悦观众
主要策略
运用技巧
文化开始用新的方式处理事物
新闻
新闻形式
零散不全,没有背景、没有结果、没有价值、没有任何严肃性
特点
“好……现在”这种世界观 (电报与摄影术的产物,由电视滋养并成熟)
连贯性消失了
自相矛盾消失了(因为无语境)
简短为宜,避免复杂
每条新闻占用的时间平均为45秒
不必保持口气上的一致以及内容上的连贯
不让观众有紧张感
播报时不带任何情绪
高度的不真实感
节目头尾和中间会播放音乐
制造一种情绪,为娱乐提供一个主题
穿插广告
减少严重性
让观众相信那些严重可怕的事件都是夸大其词,不可信的
刺激观众感官
视觉代替思考
🌰 举例(舍弃视觉刺激的例子)
罗伯特·麦克尼尔的把印刷术话语带入电视,收视惨淡 (电视新闻节目类似杂耍)
真实性和可信度
由播报者的接受程度决定
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目的娱乐价值上
影响
电视重新定义了新闻,并决定我们如何对新闻做出反应
引诱其他媒介这样做
报纸,广播也按电视模式定型
娱乐产生的“蒙蔽”作用
剥夺了真实的信息
知道很多事,得到信息少
🌰 举例
伊朗危机 (没人知道他们的宗教信仰, 历史政治概要)
不是错误的消息,确是片面的信息
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
🌰 举例
里根误述无人关注
新闻的形式和内容都成了娱乐
宗教
电视上宗教被表现为一种娱乐形式
🌰 举例
致富与宗教结合
引入再生基督徒的艺人
精彩,动情,宽慰但不能有挑衅争执
这是由电视本身的倾向决定的,而不是传教士的缺陷
反省或精神超脱不适合电视屏幕
真正的宗教体验无法实现
电视本身明显的现世主义倾向
遥控器可换台
广告,娱乐节目
⚠️ 真正的危险
不在于宗教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 而在于电视节目可能会成为宗教的内容
政治
电视广告
与理性背道而驰
对象不是产品的品质,而是消费者的品质
❗️成为政治话语最本质的象征
塑造政治观点表达的方式
政治竞选采用电视广告形式
“伪寓言”文学形式传递
影响我们看待政治话语的态度
复杂的语句无法让人信任, 戏剧的表达方式适用于所有问题
不可争论,且令人生疑
形象政治
保留了为个人利益投票的传统
改变了“个人利益”的含义
舍弃了历史
无语境不连贯
成功经验
一个口号、一个象征或一个为观众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形象的焦点
电视无法告诉我们谁是最佳人选
“最佳”就是要擅长谈判、精通管理、熟知全球事务、 洞察各种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因为电视上的强弱取决于形象
影响
政治家在电视上的形象,是观众想要的形象
结论
奥威尔的猜测对于西方民主国家来说是错误的
苏联例外
预言:政府控制和印刷材料对西方民主国家形成严重威胁
预见到历史将消失,但他认为这是政府所为
通过压制,禁书的方式
赫胥黎的预测更接近事实
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通过为民众提供一种政治形象、 瞬间快乐和安慰疗法,且没有反抗
要担心的是电视信息的过剩,而不是政府的限制
电视不是禁止书籍,而是要取代书籍
教育
一个人学到最重要东西是学习方法
西方教育3次危机
口头--文字
柏拉图
印刷机
约翰·洛克
电子革命
马歇尔·麦克卢汉
电视&教育
获得了控制人们教育的权力
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
主要贡献
提出了教学和娱乐不可分的理念
电视上娱乐本来就是目的 (教室里娱乐是手段)
电视的教育哲学
你不能有前提条件
摒弃顺序和连贯性,否定它们和思想的关系
你不能令人困惑
要以最易懂的方式出现,最重要的是学习者的满意程度
你应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
🌰 举例
《芝麻街》,《电力公司》,《咪咪见闻录》
结论
“当信息通过戏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学习的效果最明显。”
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电视在培养深层次的、具有推论性的思维方面明显不如铅字
总结
让文化精神枯萎的方法
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
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通过引入“电视时代”,美国让世界看见了赫胥黎预见的那个未来
几个建议
捣毁机器是荒谬的观点
人们不会停止使用任何技术设备
禁止在电视上播放政治广告的建议
或者播放所有政治广告之前应该先播一条小小的声明, 即,根据常识,观看政治广告有碍思想健康。
深刻而持久地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效应, 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了解其危险性
依靠学校教育
怎样利用教育来控制电视(或电脑,或文字处理机)
帮助年轻人学习解读文化中的象征
学会怎样疏远某些信息形式
教大家如何看电视的节目❌----已证不可行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 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禁书的类型
亵渎神灵的书
诽谤他人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