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菊与刀》读书笔记
主要讲述日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民族。探究其矛盾的性格。
编辑于2020-06-29 11:08:35《菊与刀》
导读
日本
一个充满性格矛盾的民族
“耻感文化”
本书目标
弄清日本民族的底细,研究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民族
想要描述出那些埋藏在日本人思想深处的想法和态度
研究课题
日本人如何培养团结性
研究方法
实地考察
放弃
原因:美日两国正在交战
与研究对象面对面接触
拜访日本出生长大目前在美国的日本人
搜集和分析研究对象的资料
内容
请教在日本生活过的的西方人或其关于日本著作
日本人写的自传
日本人热衷于自我表露
日本的书面或口头宣传品
书籍文献录像等资料研究
特别留意那些令人困惑的事情
文化比较研究
内容
对相邻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探讨具有共性的种族之间的差异
关注研究差异、制约性及其后果
将差异作为优势
最大限度地适应与自身文化的差异
研究日常琐事
人类行为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形成的
内容
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
把观察点分散到经济、性生活、宗教,以及婴孩抚养等领域
民意选举(建立在前两点基础之上)
注意事项
承认和尊重民族的差异性,并能容纳各类差异
日本人
战争中的日本人
战争出发点
结束世界上“自立为王”的无政府状态,为建立等级秩序而奋斗
对精神的信仰
精神必将战胜物质
精神力量高于一切
反物质主义的偏见
喜欢一切都在计划内
宁愿生活在凡事都有预先安排的状态之中, 未曾料到才是生活中最大的威胁
对形象的重视
丧失了名誉,他就是个死人了,再也不是以前的他了。
不投降主义
无力抵抗而被俘的,不是因胜利无望而投降的
以投降为耻
有条件地承认等级制的优越
对天皇崇敬和忠诚
对天皇以外的任何人的无情的批判
人员损失的独特态度
认为只有视死如归才是英雄行为,而小心谨慎就证明自己无用
医疗服务很差
择定一条道路便全力以赴,如果失败,就另作打算
各就其位 信仰秩序和等级制度
体现
寒暄和接触对礼仪的要求
敬词
鞠躬等礼节
充分考虑性别、年龄、家庭关系、过去的交往等因素
条件相当的,也要根据不同情况表示不同程度的尊敬
家庭生活
核心
以性别、辈分以及长嗣继承来区分个人的等级
哥哥在对弟弟的事情作决定时有绝对的权威
妇女的地位低于丈夫
家族联系很淡薄
只有上层阶级才有族谱(持续到19世纪中叶), 且是从活着的人向上追溯
日本的“孝道”只限于在紧密接触的家庭内部, 充其量只包括父亲、祖父,以及伯父、伯祖父及其后代
参拜神社或敬拜远祖
对不属于大宗族领袖的封建领主尽忠
与自己的藩主紧密联系
没有群体祭祀远祖的仪式
在家里祭拜祖先
权利不是无条件的
地位越高,对家族的责任就越重
必须要考虑全家的荣誉, 必须要让家族的人记住自己家族的传统, 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
不论门第如何,家长遇到重大事件时都要召集家族会议集中讨论
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必须服从家庭的意志
并不教小孩子尊重专制,也不培养他们向专制权力屈服的习惯
以关系家族利益的名义来要求人们服从家庭意志
只要地位高于自己,就要习惯向“适当位置”的人表示敬意
特点
牢固的团结性
历史上一直是个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
有文字记载以来,等级制度就存在
七世纪起,大量学习中国文化
学习中国的生活方式,来适应自己的等级制文化
没有复制中国的社会制度
只是充当清除世袭领主与诸侯间冲突的工具
8世纪末开始,天皇没有任何的行政权力
贵族藤原氏取代天皇掌握了大权,把天皇赶到后宫
著名的源赖朝征服了所有的对手,并自称“将军”
将军还必须由天皇举行仪式进行授权
从12世纪以来,将军就已经剥夺了天皇的实权
但是人们认为天皇的身份地位与参不参政无关
公元16世纪,德川时代
最值得重视的时期之一
长达260年
加强和稳固了等级制度
原因
为解决藩主与其为敌的问题
等级划分
十分复杂,每个人的身份都是世袭固定的
在皇族和宫廷贵族之下,日本有四个世袭等级, 分别是士(贵族),农、工、商(庶民),再往下是贱民
各等级成员的日常行为也做了详尽的规定
每个阶层从上到下都有各自的法令、规则、统治和义务
冻结武士和农民两个阶级
农民
赋税徭役,无偿服务
限制家庭人口
反对额外增收的赋税,起义
一般会得到有利的结果
认为对起义者领袖处刑是正确的
为起义者建祠立碑,奉之为殉难烈士
拥有自己的土地
禁止土地永久转让
武士
不能从事生产,极少的俸禄
俭朴是最高的美德
限制自己的家族规模
可以使用佩刀
为大名管理财产,精通各种风雅艺术(茶道,古典乐)
将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控制大名
防止私下积蓄力量和相互联合
允许阶级流动
方式
过继和收养
通过合法的手段同其他阶层的人通婚
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各个阶层都是有保障的
每个阶层虽然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又是有秩序和安全的
偏爱和信赖那些详尽的行为规范
只要人们遵守规范,就能获得安全
利用规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它还规定了义务是相互的
可以通过遵守现行规范来展现自己的勇气和优秀, 而不是去修改或反抗现存制度
不喜欢革命
近代
试图保存等级制度的大部分内容
明治政府
1868 倒幕势力胜利
标志着“双重统治”的结束
最初十年
激而又不得人心的改革
严重的国内矛盾(政府1878才意识到)
与初衷(复辟)强烈的对立
农民起义
与财政空虚有关
明治政治家们
封建等级阶层最上层的人物
心腹家臣:下级武士和商人的“特殊联盟”
改革做为事业,而非意识形态的革命
目标
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强盛大国 (经济、政治、军事)
丰厚的待遇诱惑贵族,以取得支持
提出的“王政复古”
反对废除一切封建等级制度
天皇的地位达到了巅峰,加强了中央集权
简化了等级制
废除了将军制
废除了地方的藩王制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强制统治
恩威并施
1889《大日本帝国宪法》
明确规定了国家和人民 应保持“各安其分”的义务
政治
对人民封建等级性的控制
不需要服从于社会公众舆论
人们是绝对没有任何发言权
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虽然有对政府高官提出质询或批评的某种特权
却对官员的任命、政府的决策或财政上的预算等没有任何的发言权
越过特权界限就是犯错误
拥有一定自治权
地方行政区域机构划分为三个等级:市、町、村
在民众眼中国家是近乎至善的
国家插手地方事务,不被指责反被尊重
行政方式
给予适当的权力并规定其行使范围,使权力在范围中运行
注重国民意志的“适得其所”
更尊重上级,上级也给予更多自由
宗教
国家神道
国家进行直接管理的宗教
称之为民族优越与统一的特殊象征
并不认为是宗教,政府要求国民都必须信奉
法律禁止国家神道的神官们宣讲教义
成了日本神代以来的一种历史,和对“万世一系的统治者”天皇的崇拜
其他信仰则属于个人自由
老百姓的祭祀节日是属于个人活动,多数不在国家神道的范畴之内
军事
军人职位的晋升完全凭借个人的能力
军队是很同情小农阶级的
促进民主
军部首脑们对政府应保持独立性
不容许任何人干涉他们的行动
工业
以最小的失败和最少的浪费来建立它最需要的企业
“阁下”们出谋划策,政府出资,初具成效时低价卖个私人企业
一开始就大量创办起着关键作用的重工业
庞大的军事企业掌控在政府官僚们的手中,并享受着政府的特殊津贴
财富不是其所在的领域中获得的话,公共舆论就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凡是有关等级特权的事,都敢于接受任何后果, 但不代表他们同意最高层提出的政策,而是因为他们不赞成僭越特权
恩情
“恩”是一种债务,必须偿还
欠恩不是美德,但报恩则是一种善行
特点
不随着时间久远而减弱,反而像利息,越久恩越重
欠恩会产生巨大压迫力,迫使为了报恩竭尽全力
不随便受恩,特别是较大的恩情
接受对方恩惠没有反对,表明尊重并欣赏其人格
自尊心常与对恩人报恩联系在一起
对老师、主人特殊报恩心理
赞赏某种暴力、私人报复和直接行动
分类
数量和时间上的无限
称为“义务”,无论如何偿都无法还清,且无时间限定
在主动偿还的立场上产生的
义务内容
皇恩
忠,是对天皇、律法、日本国家的义务
最高的一种道德
“忠”转嫁给天皇的原因
神话传说的影响并不是根本的
皇族的万世一系
从来不对有争议的政治问题发布诏书
诏书都是有关道德或对民心的安抚
天皇作为忠诚的象征,其意义超过国旗
报答方式
遵守法律
父母养育之恩
东方思想里孝道的基础
孝,是对父母及祖先(以及对子孙)的义务
只限于现存者之中
缺少抽象思辨和构想现实中不存在现象的兴趣
家族成员间直白的相互怨恨
直系和嫡亲家属
在日本这两种义务是无条件的 与中国的忠孝之上还有仁不同
职责,是对自己的工作的义务
数量上的相等,但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
道义
正道,人应遵循之道,为免遭世人非议而承受一些义务或不情愿的事
现在该词强调的是舆论压迫力使人们违心地履行道义
逾期未还,随时间增长,“债务”会加重
道义内容
对社会的道义
对君主的义务
武士道精神
在古代,道义没有不情愿的因素
在古代,"道义"与"忠"发生冲突,人们可以理直气壮选择坚持"道义"
若主君对家臣侮辱怠慢,家臣可以弃职或背叛复仇(个人名誉的道义)
对亲戚的义务
对非近亲的义务。不是指受恩于这些人,而是由于他们有共同的祖先
对穷困的直系亲属的援助,不要求必须出于敬意和慈爱
姻亲家属,或者叔伯辈和甥侄辈等远亲
对他人的义务
对自己名声的情面
如果遭到失败或受到侮辱,则有“洗刷”污名的义务,比如复仇或报复的义务
重视洗刷名誉的道德观,其核心内涵是超越一切物质上的利益
虽然侮辱会引起愤怒,但会极力避免挑起事端,只有在特定场合或者无法用正当途径消除耻辱,才愤然而起洗刷污名
要求
镇定、克制的行为
对武士的最高要求是忍耐极端的身体疼痛
对平民的最高要求则是忍受带刀武士的侵犯
行为必须与身份地位相称
不履行道义,就丧失了尊贵的权利
分类
有不承认自己专业上失败或无知的义务
把人和职业能力等同起来
失败和不足必然导致名誉扫地
不要当面指责某人专业上的错误
有遵守日本人传统礼节的义务
任何事在成功之前,尽可能不让人知道
日本人总是想方设法避免竞争
等级制度繁琐而具体的规定,把直接竞争控制到最低
通常请中间人进行调停
日本历史故事相关主题
错误的那一方报复正确那一方
只要受辱就必须报复,即便侮辱自己的是主君
现代日本
对失败和侮辱的反应由进攻性越来越趋于自卫性
复仇转向了背地里进行
攻击性转向内在
最极端的行为:自杀
与封建时期相比,现在更趋向自虐性
争取决定性的胜利
战败后180度转变
当借助侵略手段无法获得全世界的尊重,则通过保持相互尊重的关系获得
很现实,善于应变
对失败、受辱和排斥很敏感,从而容易埋怨自己
特有的厌倦情绪
人之常情
尊重享乐,但享乐必须适可而止,不能耽误人生的其他大事
内容
洗热水澡
最喜欢的一种细致享乐
但同时也重视传统的严酷“体格锻炼”——冷水浴
睡觉
最熟悉的技能
睡觉很早,但不是为了养精蓄锐,就是因为喜欢
同时也能不吝啬地不睡觉
吃饭
空闲时做很多菜品,量少讲究色香味
同时强调训练
快吃快拉是一种美德
认为强行绝食可以磨炼意志
谈一次浪漫的恋爱
为情而死是日本人最喜欢阅读和谈论的话题
把夫妻生活和婚外恋情分得很清楚,两边截然不同却都可以公之于众
情人通常会签订合约
无合约的“自愿情妇”没有保障
但情妇永远不会被领进家门,界限明显
不把恋爱和爱情当一回事
结婚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同性恋也属于人情的一种
饮酒
一种愉快的消遣
醉酒的人也不会胡来
古人会区别饮酒和吃饭
不会一边喝酒一边吃饭
日本人始终不肯正面承认,美德应该包含同恶作斗争
认为自己的道德已经很高尚
意志是日本人最推崇的美德
履行义务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不否认报恩就要牺牲个人欲望和享乐
幸福只是力所能及的一种消遣
进退维谷的道德
特点
道德体系分散无序
日本人的人生观是通过忠、孝、道义、仁、人情等规定体现出来的
道德规范是保持平衡,但各自为善
日本人没有一种现成的准则能作为善行通用标准。
仍然主张各种规则相互独立
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想把“忠”提到道德的最高位置,他们努力简化义务体系
减少道德的分散状态
近代日本人则常常把“诚”当做建立新统治时的道德标准
含义
意见与自己相同
真心遵循日本道德规范,走“日本精神”所指的路
eg.赞扬不求私利的人,不感情用事的人
自重
含义
自我慎重
比较谨慎,要考虑诸多因素,避免被人讥笑或者错失成功的机会
表达丧失或者获得自尊的词句
自重再自重
日语中最强烈的语气
万分小心,考虑周到,不要轻易下结论
不允许用“出发点是好的”当做失败的借口
耻感文化
有祈福仪式,却没有赎罪仪式
依靠外部约束来行善的
都很在意社会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评价
不承认死后有报应及天堂地狱之说
故事读物
西方人大都认为强者要反对陈规,克服一切困难去争取幸福;日本人则认为强者应该为了道义抛弃个人幸福(一个人的坚强不在于反抗而在于服从)。
喜欢看主人公在无法同时保全社会恩情和名誉时,一死了之
一般在其他文化里,这类故事是教人们要向残酷的命运妥协; 在日本则反而是启发人们要有进取心和坚忍的意志
如果个人欲望与义务发生冲突,迷恋欲望的肯定是弱者
自我修养
分类
能培养能力的
精神驾驭术
即认为意志应当驾驭肉体
不管健康允不允许,也不论肉体本身经不经受得住, 肉体都必须服从于人生大事,发扬“日本精神”
eg. 长时间行军不睡觉
能改变他为人处世的能力
能学到更多东西的 (境界更高)
称为“圆熟”
指意志与行动之间没有了阻碍
就算是普通人也要努力达到这种境界
培养专注的精神
并没有所谓的“自我牺牲”或“压抑”
特别反对基督教传教士关于自我牺牲的说教, 主张有德之人不该觉得为别人服务就是压抑自己
复杂详细的义务作为生活的核心,不认为里面有什么“自我牺牲”
修养可以磨掉人“身上的锈”,会如人所愿地把他变成一把锋利的刀
更加注意自己“身上的锈”,他们更加注意能力,而且不为自己找借口, 也不会经常把生活的不满推给别人,更不会由于没有得到所谓的普遍幸福而自哀自怜
修养术
修养方法
修养方法源自别处 却又与原来完全不同的
很多修养术是来自印度瑜伽派的
如自我催眠、全神贯注及驾驭五官的方法
重视“虚空”和“体静”
区别
印度: 修行可进入忘我境界,天人合一 日本:把入定也当做是训练专注的方法, 理解为完善自身的自我修养, 达到人与其行为无所阻隔的“圆熟”境界
印度: 崇拜禁欲苦行(摒弃人欲),来获得涅槃 日本:不信轮回和涅槃,也不信死后因果, 不认为肉体和精神势不两立,不禁欲,排斥苦行
源自中国的禅宗
成为军事训练的手段
武士是把禅宗当作了自己的信仰
无论肉体还是精神,最后都必须归于内心,进而得悟
用提问题的方式让弟子开悟
多教派都特别强调冥想、自我催眠和入定
要自力更生,而且它的回报具有即时性
最有效地应付各种局面
自我控制,能使人保持镇定
日本人把自我监视和自我监督当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要谨小慎微
当忘记自己要谨小慎微时,人就会到达更高的境界
“像死人一样活着”,以“无我”为根基的哲学
日本人认为人心本善,如果有冲动就付诸行动,自然而然就会行善
努力修行,追求“圆熟”,来消灭对“耻感”的自我监视
儿童启蒙
老人小孩是最自由、最任意的
日本人一定要有儿子
绵延子嗣,保护家族财产和荣誉
女子则需要儿子来获得地位
父亲是家里至高无上
儿童教育中出现了断层, 造成了他们性格的两面性
童年时期特权和娇纵的生活
婴儿
提前给婴儿准备新被褥和小床(没钱至少也是干净的)
床与母亲挨着,但并不和母亲同睡,直到自己要求和母亲睡(满周岁后)
前3天不喂奶
三十天后去拜过神了,小孩的灵魂入体了,才能带他自由出去
小孩不满周岁不能叫他站立或走路
大多小孩在下一胎出生以前是不断奶的(慢慢已在改变)
学龄前儿童
无拘无束的结伴玩耍
取得伙伴的承认,这对他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到六岁的孩子一般都脾气不好
八九岁的孩子如果出了错,他可能真的会受到家人训斥和打击了
很少喝牛奶,也不为孩子准备些特殊的蔬菜
常常讨论别人的家庭和财产,还特别爱炫耀自己的父亲
一般在家里学习崇拜超自然的神灵
不知“耻”
教育方式
激将法和哄骗法
造成了日本成年人也很害怕嘲笑和哄骗
常用词就是“脏”
常用“危险”和“不行”这些词语来禁止他们做一些事情
训斥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培养孩子各种技能的习惯
强调老师要手把手地教孩子做动作
童年时的经历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同时也没有什么罪感的负担
青壮年:最大限度地约束个人来使他们融入日本文化
男孩上学二三年后
开始像成年人一样修行,他们的生活也被纳入成年人谨慎的生活模式之中
六七岁以后,强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必须“谨言慎行”,必须“知耻”,如果犯了错,家人就会集体反对他
家长把嘲笑和必须根据“道义”生活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男童从十岁开始学习‘对名分的道义’
一个人只有得到其他集团的承认,才能得到本集团的支持
十岁以后再学习怎样攻击对方
往往把攻击指向自己,而不是对别人行使暴力,小孩也不例外
少年在小学毕业后
如果要继续升学,就要面临竞争更激烈的中考,承担起“对名分的道义”的责任了
日本军规的第一条就是,向军官告状是很丢脸的,所以士兵们一般都是自行解决矛盾争执
侮辱、戏弄青少年的习惯行为
自我要求非常之多
迎合世人的“期望”,为了不让世人“失望”,可以牺牲掉个人要求
女孩的培养
从懂事起受到的教育就是:凡事以男孩为先,礼品、关怀没有女孩的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可以公开表现自己的主张
在家里比哥哥弟弟们受的约束要多些
女孩要培养的不仅仅是规则,更多的是习惯
学睡姿
日本女人的童年从被男孩排斥就结束了
六十岁以后是她的特权期
爱与性
长辈不会教怎么去恋爱
性与人生大事无关
教育女孩保持贞洁
妇女在性问题上还是很自由的,出身越低微,就越自由
心甘情愿去死才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否则就是“犬死”,是没价值的
日本的儿童教育和处世哲学已使自我负责的品德成为日本精神的一部分
自制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今天的日本人已经不考虑他人的期望了, 也对“耻”的约束力提出怀疑
战后日本
战后重建政策
美国对其占领的性质
行政管理和重建工作由本国国民负责
让日本人自己整顿自己,美国只负责提供指导意见
日本政府将在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下,正常地管理国内事务
对日本来说,接受这种政策就意味着能够抹去在战败中受到的屈辱, 还可以促使他们改革国策
管理一个战败国是困难的。日本的粮食、住宅、国民再教育等依然是很尖锐的问题,如果不利用日本政府的官员,问题只会更严重
保留天皇
明治天皇宪法的精髓就在于天皇要以全体国民意志为自己的意志
日本会试行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但不一定合适
战后日本人
日本文化中的问题并不在于极端的专制主义
最有地位最受人尊敬的人并不一定握有实权
相信不革命也一样可以反抗剥削和不义之行
对本次战争的认识
承认错误
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行为的一切后果负责,也包括总体战争的失败,犯错是让其意识到这样的错不能再犯。
近年来日本对内对外政策的“眼中错误”就是“过分相信军事力量”,
日本人如果采取了某种政策而未取得成功时,他们便认为是犯了错 (日本人没有固守失败的习惯)
不否定自己的文化
战败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是两回事,应把战败当作一种动力
未觉受到侮辱,故不会复仇
侮辱就意味着诽谤、嘲笑、鄙视、侮蔑以及揭短, 如果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那么复仇就是一种美德
日本这样道德标准要视情况而定的民族而
显示了日本人行为中明显对立的两面性格:受过侮辱时是一种情况,没受过则是另一种情况
并未觉得受到侮辱
武力已不可行,要靠和平建设日本
企图靠武力来建设日本已经行不通了,需要使用和平的方式重获名誉
相信自己能重新建设一个和平国家, 因为他们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从而把精力转向另一方面
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能够随时地改变,具有强权意识的民族坚信自己是在为原则而战
日本国民的责任就是在新的政策下,赢得别人的尊重
战争为日本人赢得了很多东西,因为能够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了
日本人变革社会的第一步就是承认侵略战争是个“错误”,是一次失败 如果他们希望重新获得和平国家的尊重,就必须实现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