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神经系统一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突触、受体、神经递质等
编辑于2020-05-26 19:54:50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神经元
结构
突起
轴突
始段:产生动作电位
树突
胞体
功能
接受、整合、传导、传递
神经纤维
解剖
构成髓鞘的胶质细胞
中枢:少突胶质细胞
外周:施万细胞
功能
兴奋传导
特征
完整性
双向性
绝缘性
相对不疲劳性
要与后面突出传导区分开来
影响传导速度因素
直径
有无髓鞘
髓鞘的厚度
温度
周围神经纤维的分类(根据兴奋传导速度分类)
A(有髓鞘)
a
本体感觉(肌梭、腱器官的传入纤维)
躯体运动(支配梭外肌传出纤维:引起收缩)
b
皮肤触压觉
g
支配梭内肌传出纤维
d
皮肤痛觉(快痛)、温度觉、触压觉
B(有髓鞘)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C(无髓鞘)
后根
痛觉(慢痛)、温度觉、触压觉
交感
交感N节后纤维
轴浆运输
顺向轴浆运输
快速
驱动蛋白,膜结构细胞器
慢速
微丝、微管,可溶性成分
逆向轴浆运输
动力蛋白,神经营养因子、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毒素
胶质细胞
中枢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形成髓鞘
小胶质细胞
吞噬细胞
外周
施万细胞
形成髓鞘
卫星细胞
外周神经递质
胆碱能纤维
释放递质为Ach
分布
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
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除少数释放肽类和嘌呤类递质纤维除外,如VIP/NO)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如支配小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纤维
肾上腺素能纤维
释放递质为NE
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除支配小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纤维外
受体
胆碱能受体
M受体
分布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除少数释放肽类和嘌呤类递质纤维除外,如VIP/NO)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如支配小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纤维
作用
M样作用(毒蕈碱样作用)
效应
心脏抑制
四个收缩
气管平滑肌
胃肠道平滑肌
膀胱逼尿肌
虹膜环形肌
经常考到
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
骨骼肌血管舒张
阻断剂
阿托品
N受体
分布
N1 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N2 神经-骨骼肌的终板膜上
作用
N样作用(烟碱样作用)
效应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兴奋
骨骼肌收缩
阻断剂
筒箭毒碱阻断N2受体,肌松药
美加明阻断N1受体
肾上腺素能受体
a受体
分布
a1 内脏和皮肤
a2 突触前膜
效应
主要是a1收缩效应
血管、子宫、虹膜辐射肌(瞳孔扩大)
少数为a2的舒张效应
小肠
阻断剂
酚妥拉明
阻断a1、a2
哌唑嗪
阻断a1受体
育亨宾
阻断a2受体
b受体
分布
心脏以b1为主
骨骼肌、肝脏血管平滑肌以b2为主
效应
b1:心肌兴奋
b2:平滑肌抑制:血管、子宫、小肠、支气管
b3:脂肪分解
阻断剂
普萘洛尔(心得安)
阻断b1、b2
阿替洛尔
阻断b1
丁氧胺(心得乐)
阻断b2
突触
电突触
双向性、低电阻、快速性
缝隙连接、闰盘结构
使神经元活动同步性
化学突触
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囊泡
小而清亮透明
Ach、氨基酸类递质
小而有致密中心
儿茶酚胺类递质
大而有致密中心
神经肽类递质
过程
前膜Ca2+进入前膜,触发神经递质释放
突触后电位
EPSP
局部去极化:Na+内流>K+外流
IPSP
超极化:Cl-内流
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
递质释放增加
通过影响Ca2+
胞外Ca2+浓度增加/Mg2+浓度下降
动作电位频率、幅度、时程
通过灭火突触囊泡着位蛋白
破伤风毒素
肉毒梭菌毒素
抑制递质消除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新斯的明和有机磷酸酯
利血平(利舍平)
抑制囊泡膜对NE的摄取,不影响前膜对NE的摄取
阻断突触后膜受体
筒箭毒碱
a-银环毒素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
递质:传递信息
调质:调节作用
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
突触后膜产生局部电位(EPSP、IPSP)
总和后在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始段 或者感觉神经元有髓鞘的第一个郎飞结处
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数量有限
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非条件反射
后天习得,数量无线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中枢神经元
联系方式
单线式联系
辐散式联系
传入多见
聚合式联系
传出多见
链锁式联系
扩大作用范围
环式联系
后放电/后发放
传播特征
单向传播
中枢延搁
兴奋的总和
兴奋节律的改变
后发放与反馈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易疲劳
中枢抑制
中枢前抑制
结构基础
轴突-轴突式突触
机制
突触前膜动作电位幅度缩小,时程变短,进入前膜的Ca2+量减少, 释放递质减少,突触后膜产生EPSP减少
中枢后抑制
传入侧支性抑制(交互性抑制)
机制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IPSP
举例
伸肌肌梭传入纤维使伸肌收缩,同时侧支会兴奋一个抑制性纤维,释放抑制性递质,使伸肌的拮抗肌曲肌抑制,达到伸肌收缩而曲肌舒张的效应
A兴奋B(抑制性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然后B抑制C
回返性抑制
机制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IPSP
举例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同时,会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回返性抑制该运动神经元,达到及时终止神经元的活动
A兴奋B(抑制性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然后B返回去抑制A
中枢易化
中枢前易化
结构基础
轴突-轴突式突触
机制
突触前膜动作电位幅度增大,时程变长,进入前膜的Ca2+量增多,释放递质增加,突触后膜产生EPS增大
机制与突触前抑制相反
中枢后易化
表现为EPSP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