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药物——药物特点详见注释
人卫9版药理学常见药物及其特点,注释详细介绍各药特点
编辑于2020-06-01 22:19:23药理学
抗疟疾
控制症状
氯喹,奎宁,青蒿素(杀红细胞内期裂殖体)
控制复发和播散
伯氨喹(杀休眠子和配子体)
病因预防
乙胺嘧啶(杀红细胞外期子孢子)
抗菌药
抑制细胞壁
青霉素
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抑制菌壁合成;协助细菌自溶酶溶菌 窄 青霉素G,苄青霉素:天然类,其他青霉素均为半合成。不口服,不耐酸碱热酶,现配现用(溶水后产生过敏物质)。对G-弱,对肠菌真菌原虫弱。过敏反应和赫氏反应(治疗梅毒,螺旋体,鼠疫等时产生寒战发热咽痛心跳加快等,可能是原虫死后裂解物质所致 青霉素V、苯甲氧青霉素:口服耐酸。效果稍弱,用于轻度感染、恢复和预防 耐酶: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氟氯西林。可口服,耐性强,效果稍弱 广谱: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口服,耐酸。消化道副作用和皮疹 抗铜绿假单胞菌:羧苄西林、哌拉西林。不耐酸酶 抗革兰阴性菌:美西林
头孢菌素
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代:对G+强于二三代,对G-差。 二代:对G+稍弱,对G-稍强。 三代:对G+最弱,对G-更强。 四代对G+-均更强。 五代:对G+-最强。 一代可损伤近曲小管,出现肾毒性。之后,毒素减轻,三四代偶见二重感染。
万古霉素
影响膜通透性
多黏菌素、两性霉素B
多黏菌素,不口服,但~M口服好,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菌均有效。不易产生耐药,产生则为交叉耐药。
抑制DNA合成
喹诺酮
对G-强,安全,抗菌谱广,效果强,可口服。不良反应:胃肠道,中枢毒性,光毒性,心脏毒性,软骨毒性。 环丙沙星主要用于骨关节皮肤感染 氧氟沙星主要用于结核杆菌和衣原体
抑制mRNA合成
利福平
穿透强,广谱,作用强。肠肝循环,使尿液粪便汗液泪液均橘红染。治疗耐药金葡萄和麻风。肝药酶诱导剂,胃肠道反应和肝毒性。
影响叶酸代谢
磺胺类
广谱抑菌药,但不良反应多。对流脑、鼠疫等效果好。不良反应:肾损伤(与乙酰化物结晶,堵塞管腔),过敏,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反应
蛋白合成全过程(阻止终止因子结合)
氨基苷类
对需氧G-效果好。灭杀静止期细菌。肾毒性和耳毒性明显,肌肉麻痹(突触间隙结合钙;预先作用与突出后膜,降低对递质兴奋性。新斯的明和钙剂解救),过敏。
30S亚基抑制
四环素
对G+-和原虫均有静止期抑制作用。 易与铁钙离子结合,不口服 对G+稍强,弱于青霉素 不良反应:局部刺激,二重感染;四环素牙,肾毒性和过敏,光敏和前庭反应
大观霉素
50亚基抑制
红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
红霉素:属于大环内脂类(对G+-均作用强,不良反应轻,常用于需氧G+-首选药)。不口服不耐酸。用于青霉素耐药、过敏,常用葡萄球菌、支原体。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的。 克林霉素:属于林可霉素类。不口服。用于厌氧菌和部分需氧G+,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首选药。 氯霉素:对G-作用好,毒性强,现在少用。可逆性血细胞减少和再生性贫血障碍,灰婴综合征(新生儿解毒差,中毒引起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和发绀)
其他
糖皮质激素类
机制 加快糖、蛋白质、脂肪(皮下脂肪分解重新分布于面胸背,形成‘满月脸水牛背’的向心性肥胖)代谢 抗炎:缩血管,抑制炎症介质产生,炎症细胞凋亡 免疫抑制:细胞免疫抑制和免疫细胞凋亡 抗休克 其他:允许作用,退热(抑制体温中枢反应性),刺激造血,中枢兴奋,骨质疏松(抑制成骨细胞活性) 治疗 严重感染和炎症 免疫疾病 抗休克 血液病 替代疗法 注意 医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脂代谢和水代谢紊乱 感染加重 消化系统并发症:刺激了胃酸分泌、抑制粘液分泌 肌肉萎缩 糖尿病
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倍他米松
可的松经肝脏转化为有活性的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80%与白蛋白结合而无活 短效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长效倍他米松
抗甲状腺激素类
甲状腺激素: T3活性高作用强短效量少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促进产热,增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
硫脲类
分两类:1,硫氧嘧啶类,甲硫氧嘧啶。2,咪唑类,卡比马唑(甲亢平)。机制: 抑制合成,通过抑制过氧化酶抑制碘和甲状腺球蛋白偶联 抑制T4转化 减弱β受体反应性 免疫抑制,抑制免疫球蛋白生成 治疗 轻症甲亢 甲状腺术前准备
碘及碘化物
大于6mg/d,抑制甲状腺球蛋白水解以便于结合活性碘,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生成释放
β受体阻断药
对症治疗,制甲亢所致心脏兴奋
胰岛素类
磺酰脲类
分三代,甲苯磺丁脲属一代,格列本脲(优解糖)属二代,格列奇特属三 机 降血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降低血糖水平,增强胰岛素与靶细胞反 抗利尿,促进ADH释 抑制凝血,降低血小板黏附和促进纤溶酶原合成
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
双胍类
促进脂肪组织摄糖,降低肠吸收糖和糖异生,抑制胰高血糖素释 2型糖尿病起始治疗首选药,主要用于轻症者
二甲双胍,甲福明
胰岛素增敏药
α-葡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传出神经系统
胆碱受体
M.R: 血管舒张,依赖内皮舒张因子NO 心脏负性调控(肌力,心房直接,心室间接;频率,复极加快,自动除极延缓;传导,延长不应期) 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 促进泌尿 促进汗腺、气管腺、唾液腺、泪腺、消化腺等分泌 瞳孔缩小,眼压减小,调节近视 收缩支气管 N.R: 骨骼肌收缩 中枢兴奋 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促进儿茶酚胺释放
激动
乙酰胆碱,ACh
外源性给药不易进入中枢
M.R
N.R
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
特点:主要作用于眼,其次是腺体 治疗: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口干舌燥 注意:M.R兴奋过度 滴眼时压迫内眦,避免入鼻腔
M.R
烟碱,尼古丁
N.R
拮抗
M.R
阿托品,消旋莨菪碱
特点: 敏感性由强到弱腺体、眼、心率、胃肠平滑肌、中枢 眼,扩瞳,眼压增高,调节麻痹 心率,小量减慢(结合负交感反馈的M1.R),大量加快(阻断窦房结M2.R) 血管扩张,直接升温,后代谢性扩张散热 治疗: 解痉挛,抑腺体,虹膜睫状体炎,验光查眼底,缓慢心律失常,抗休克,农药解毒 注意: 成人致死量80-130mg,儿童10mg
M.R
山莨菪碱,654-2
作用弱,不易进入中枢
东莨菪碱
作用强 能进入中枢,且抑制作用强
N.R
琥珀胆碱,司可林
特点: 除极化型肌松药,非竞争 颈部和四肢作用明显 速度快,2min达到高潮 治疗:气管食管检查的辅助麻醉 注意:窒息,眼压升高(眼外机短暂收缩),肌束颤动
筒箭毒碱
特点: 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竞争 促组胺释放 阻滞神经,抑制肾上腺素分泌 治疗:辅助麻醉
其他
易逆性抗AChE
治疗:重症肌无力,腹胀气和尿潴留,竞争性肌松药中毒解救,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
新斯的明
不易进入中枢 敏感性由强到弱:骨骼肌,平滑肌,腺体
依酚氯铵
作用强而快,5-15min作左右,用于诊断重症肌无力
毒扁豆碱,依色林
可入中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 作用强而久,刺激性大,可与毛果芸香碱合用
地美溴铵
持久,治疗无晶状体畸形开角型青光眼
难逆性抗AChE
有机磷酸酯类
阿托品、氯解磷定解救
肾上腺素受体
α1: 皮肤、黏膜、肾、肠黏膜等血管收缩 冠脉舒张(可能心肌代谢物是腺苷所致) α2: 外周负反馈抑制NE释放 中枢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传导 外周血管收缩 抑制胰岛素分泌 β1: 心脏正性调控 胃肠道、泌尿道平滑肌舒张 肾素分泌 β2: 骨骼肌、肝脏、冠脉血管舒张 支气管舒张,抑制组胺释放 糖原分解 β3: 脂肪分解
激动
去甲肾上腺素,NA或NE
总作用:血压升高,心率减慢 特点: 宜静脉给药(口服消化道黏膜不易吸收,皮下给药反应强烈) 不易入中枢 治疗:早期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嗜铬细胞瘤 注意: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肾衰竭,高血压,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微循环障碍,孕妇等禁用
α,β1
间羟胺,阿拉明
较NE弱而持久
α
去氧肾上腺素
较NE弱 轻微扩大瞳孔,不影响眼压
α1
可乐定
作用于α2,中枢抑制,嗜睡,大剂量血管收缩 作用于咪唑啉I1,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外周血管舒张
α2,咪唑啉I1
肾上腺素
总作用:血压降低,心率升高 特点: 大量时双向反应,α受体阻断后生反转作用 不易入中枢 治疗:休克,过敏,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麻醉药配伍 注意:老人慎用,高血压、动脉硬化禁用
α,β
多巴胺
D1较β1敏感 D1使肾、冠脉、肠粘膜血管舒张 不易入中枢
α,β1,D1
麻黄碱
特点: 可入中枢,兴奋显著 口服有效 作用弱而持久 快速耐受性 治疗:预防支气管哮喘,消除鼻粘膜充血,防治部分低血压,缓解荨麻疹和水肿 注意:中枢兴奋致不安和失眠
α,β1,β2
异丙肾上腺素
特点:对心脏和支气管总用强于肾上腺素 治疗:休克、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 注意:易心悸、头晕、心率失常
β1,β2
拮抗
酚妥拉明和妥拉唑林
特点: 竞争性,短效 酚妥拉明作用较强 对静脉作用强于动(舒张) 可激活M、H1、H2受体,促进组胺释放和腺体分泌 治疗:肢端血管痉挛(雷洛综合征),NE外泄,顽固性心力衰竭和心梗,休克,嗜铬细胞瘤,新生儿持续性高血压和阳痿 注意:低血压相,胃肠病(腹泻、腹痛等),心率失常,胃炎和冠心病者禁用
α
酚苄明
非竞争性,长效(脂溶性高,易富集于脂肪) 作用强,易致直立性低血压 可治前列腺增生 高浓度拮抗5-HT和组胺
α
哌唑嗪
降低血压,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
α1
育亨宾
进入中枢,阻断α2,促进NE释放,血压升高,心率加快,5-HT拮抗药
α2
普萘洛尔,心得安
特点: 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治疗高血压基础药(多系统综合作用:抑制心脏、肾素抑制、交感抑制、中枢抑制) 治疗:高血压,快速心心率失常,心绞痛和心梗,充血性心衰,甲亢
β
阿替洛尔
β1
布他沙明
β2
心血管系统
抗心率失常
原因: 冲动形成障碍 冲动传导障碍 机制: 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 消除折返
Ⅰ类钠通道阻滞
Ⅰa类适度
奎尼丁
机制: 适度阻滞激活态钠通道,高浓度阻滞钾、钙通道,还有明显抗胆碱和抗α受体作用 降低兴奋性,延长不应期,抑制异位起搏,负性肌力 治疗: 广谱抗心律失常 房颤(不泵血)和房扑(泵血少)、室性和室上性心率失常的转复和预防 注意:腹泻常见 金鸡纳反应(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物模糊等) 抗α,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抗胆碱,增加窦性心律,加快传导 抑制地高辛肾清除率,增加浓度
普鲁卡因胺
肝脏代谢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仍抗心律失常,但不阻滞钠通道 也无抗胆碱、抗α作用 用于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对于心梗所致心律失常不作为首选药
Ⅰb类轻度
利多卡因
机制: 阻滞钠钾通道,钙通道无影响 阻滞失活态和激活态的钠通道,对强心苷所致除极化型心率失常较强抑制 降低兴奋性和传导性,对正常心肌组织电生理影响小 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手术、急性心梗、强心苷中毒等) 注意: 剂量过大出现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和低血压,患者头昏、感觉异常等 眼球震颤是中毒早期信号
苯妥英钠
抑制钠通道失活态 结合钠钾泵 与强心苷竞争钠钾泵,抑制其中毒后的迟后除极(室性心律失常)
Ⅰc类明显
普罗帕酮
阻滞钠钾通道,轻度阻滞钙通道 轻度β受体拮抗 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 一般不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用,避免心脏过度抑制
Ⅱ类β受体阻断
普莱洛尔
治疗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功能亢进效果好 主要影响窦房结 治疗室上型心率失常,情绪和运动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Ⅲ类延长动作时程
胺碘酮
机制: 抑制钠钾钙通道,降低窦房结、浦肯野等的自律性和传导性,明显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 非竞争拮抗肾上腺素受体和舒张血管作用,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 治疗: 广谱抗心律失常,室性和室上性都有效 对预激综合征效果好 注意: 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长期可见角膜褐色颗粒沉着,不影响视力,停药后恢复 抑制T4转化为T3,影响甲状腺功能 西咪替丁抑制其肝药酶,利福平相反 胺碘酮抑制肝药酶,增加地高辛、华法林等的浓度
Ⅵ类钙通道阻滞
原因:苯烷胺类和苯并噻氮卓类结合激活态钙通道,二氢吡啶类结合失活态钙通道 机制: 心肌负性作用: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强于硝苯地平 舒张血管平滑肌:硝苯地平较强 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钙内流,减轻钙超载;抑制平滑肌增殖和动脉基质蛋白合成;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提高酶活性,加快动脉壁脂质蛋白代谢 稳定红细胞结构和形态,抑制血小板活化 舒血管降血压,与普通降压药不同,钙通道阻滞药排钠利尿,不伴有水钠潴留 治疗: 高血压,维拉帕米用于快速型心率失常,硝苯地平用于兼有冠心病者,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用于兼有脑血管病者 心绞痛 心率失常 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等
苯烷胺类
维拉帕米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
苯并噻氮卓类
地尔硫卓
二氢吡啶类
硝苯地平
其他
氟桂利嗪和普尼拉明
RAS药
AT1受体: 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直接缩血管 作用于肾上腺,促进儿茶酚胺和醛固酮释放 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促进NE释放 收缩出球小动脉,轻微收缩入球小动脉 促进细胞肥大 AT2受体:胎儿期,与胎儿发育有关
肾素抑制药
阿利吉仑
可口服,非蛋白,生物利用度低,主要以原形经肠道排出 抑制肾素活性,唯一不改变肾素含量的RAS药物(不产生负反馈)
血管紧张素酶抑制药(ACEI)
机制: 抑制AngⅡ生成 保存缓激肽活性,缓激肽可以直接舒张血管,产生NO和PGI2 保护血管内皮和心肌细胞 增敏肾上腺素受体,推测是由缓激肽所致 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和心梗、肾病 注意: 首剂低血压 无痰干咳,缓激肽物质堆积支气管和肺,致使支气管痉挛 低血糖,增敏肾上腺素所致 肾功能损伤,滤过减少,滤过率降低 致畸形和水肿 高血钾 含巯基的可致味觉障碍、皮疹、白细胞缺乏等
卡托普利
毒性小,耐受性好 含巯基,会导致味觉障碍、皮疹、白细胞缺乏等
AT1受体阻断药
氯沙坦
在肾脏,促进尿酸排泄 长期用药,抑制心肌和血管肥厚 不良反应小,不出现干咳、低血压
利尿
袢利尿药(高效)
呋塞米和布美他尼、依他尼酸
机制: 作用于钠钾二氯同向转运体,减弱尿液稀释和浓缩 钙镁重吸收减少 促进肾脏前列素合成,引起血管舒张前即产生有效血管扩张作用,增加全身静脉流量 治疗:急性肺、脑水肿,急性肾衰,高钙血症,毒物排泄 注意:水电解质紊乱,耳毒性,高尿酸血症
噻嗪和类噻嗪类(中效)
氯噻嗪和氯噻酮
机制: 抑制远端小管钠氯同向转运体,钾排泄增多 促进远曲小管PTH对钙的调节,钙重吸收 抗利尿,排钠降渗透压减轻渴感 降血压,利尿减少血容量,后期可致血管扩张 治疗:水肿,高血压,高尿钙 注意: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过敏(本药为磺胺类)
保钾利尿(低效)
螺内酯,安体舒通
机制: 醛固酮竞争性拮抗药 排钠保钾 治疗:醛固酮升高的顽固性水肿,充血性心衰(一般为低钾) 注意:头痛、困倦等,性激素样副作用(男性乳房女性化,女性多毛症)停药后消失
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
机制: 阻断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钠通道 钠重吸收减少,管腔负电位下降,钾排泄减少 阿米洛利高浓度阻滞钠氢交换体和钠钙交换体,减少钙氢排泄 治疗:常与排钾利尿药合用治疗顽固性水肿
碳酸酐酶抑制药
乙酰唑胺,醋唑磺胺
机制: 抑制CA 近曲小管钠可与碳酸氢根结合排出,钠重吸收减少 集合管钠多,钾排泄增加 碳酸氢根、钾、水排除增多 治疗:青光眼(减少房水生成)、碱化尿液,纠正代谢性碱中毒 注意:过敏(本药磺胺类),代谢性酸中毒,尿路结石,失钾
渗透性利尿
甘露醇
抗高血压
RAS药(首选)
卡托普利
阿利吉仑
钙通道阻滞药(其次)
硝苯地平
利尿药(更后)
噻嗪类
交感神经抑制药(较后)
中枢降压
可乐定
机制: α2受体:抑制交感冲动传导,使血管扩张,降压;大剂量使外周血管收缩 咪唑啉I1受体:交感神经张力下降,外周血管扩张 治疗: 中度高血压,常用与其他药无用时 与利尿药合用,可治疗重度高血压 治疗吗啡类药物成瘾者,戒烟 注意:口干、便秘、嗜睡、晕眩等
肾上腺受体阻断药
普莱洛尔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
胍乙啶、利血平
利血平作用弱,不良反应较多,已经少用。胍乙啶主要用于重症高血压。
血管扩张药(最后)
血管平滑肌扩张药
硝普钠
NO供体药 可松弛小动脉和静脉平滑肌 非选择,很少影响血流分布 一般不松弛肾动脉、冠脉等大动脉 用于高血压急诊治疗和手术麻醉时控制性低血压
抗心衰
RAS抑制药
利尿药
β受体阻断药
扩血管药
正性肌力药
强心苷类
地高辛
机制: 结合钠泵,加快心肌收缩,但不增加氧耗(胞内钠多,钠钙交换) 负性心率,搏出量增加反射性迷走兴奋,同时直接增敏迷走 传导机制复杂 中毒剂量可致呕吐和快速型心率失常 抑制钠泵,排钠利尿 直接缩血管,但交感活性降低,最后血管扩张 治疗:心房扑动和纤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注意: 心率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氯化钾和利多卡因为有效药,苯妥英钠为首选药,地高辛抗体是特效药) 黄视、绿视及视物模糊等视觉异常是强心苷中毒先兆
磷酸二酯类
提高心肌内cAMP含量,增加钙浓度,正性肌力和舒张血管
氨力农和米力农
钙增敏药
抗心绞痛
硝酸甘油
机制: 松弛平滑肌,扩张大动脉和大静脉和冠脉及心外膜血管(选择性高) 释放NO,保护心肌 治疗:心绞痛 注意:面部潮红,搏击性头痛,大剂量致直立性低血压
普莱洛尔
硝酸甘油不敏感性或稳定型心绞痛
钙通道阻滞药
变异型心绞痛
调血脂
他汀类
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对LDL降低强,总胆固醇TC其次,甘油三酯TG最弱 肝脏首过效应强 他汀疗效6%效应:任意他汀药物倍增,LDL降低幅度为6% 作用:调血脂,扩血管增敏,抑制平滑肌增生,降低C反应蛋白,抑制吞噬细胞功能,抑制血小板和增强纤溶,清除自由基 不良反应较轻,胃肠反应,肌痛、肌炎和肌溶解,偶见转氨酶升高
辛伐他汀
洛伐他汀
中枢神经系统
镇静催眠
苯二氮卓类,BZ
机制: BZ可与GABA上受体结合,增加氯通道开放频率 无论多大剂量,均不引起麻醉而致呼吸衰竭 治疗: 抗焦虑,选择性高,小剂量起效 镇静催眠,延长非快眼动2期,缩短入睡时间;缩短非快眼动3、4期,减少夜惊和梦游 抗惊厥和癫痫,持续性癫痫首选药地西泮 中枢性肌松 较大剂量致记忆缺失,抑制肺泡换气而酸中毒,还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 注意: 毒性小,安全性高 嗜睡,头晕,记忆丧失 久服依赖成瘾 氟马西尼(安易醒)可解救Bz中毒
地西泮(长效)
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代谢物仍具活性
劳拉西泮(中效)
三唑仑(短效)
巴比妥类
机制: 结合GABA受体,延长氯通道开放时间 缩短快眼动睡眠,引起非生理性睡眠,多梦,可反跳 治疗: 镇静催眠 抗惊厥和癫痫,苯巴比妥较强 静脉麻醉,硫喷妥钠可用 注意:诱导肝药酶,加速其他药物代谢
苯巴比妥(长效)
0.5-1h起效,维持6-8h 镇静催眠抗惊厥
异戊巴比妥(中效)
0.25-0.5h起效维持3-6h 镇静催眠抗惊厥
司可巴比妥(短效)
0.25h起效维持2-3小时 镇静催眠抗惊厥
硫喷妥钠(超短效)
静脉注射,立即起效,维持0.25h 静脉麻醉
新型药
唑吡坦
非苯二氮卓类,作类似苯二氮卓类,作用较弱,15岁以下儿童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水合氯醛
类似苯二氮卓类,用于顽固性病症,起效快,作用较弱,胃肠刺激性强,儿童可使用
抗癫痫和惊厥
抗癫痫
癫痫是大脑局灶异常放电,导致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的综合征 分类: 单纯性局限性发作: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复合性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意识障碍,伴无意识运动(卡马西平、苯妥因钠) 失神性发作(小发作):短暂意识丧失,常见儿童(乙琥胺) 肌阵挛性发作:意识丧失,肌群短暂抽动(氯硝西泮、糖皮质激素) 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全身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持续时间长(苯妥英钠) 癫痫持续状态:大发作持续状态(地西泮) 大合小发作用丙戊酸钠 注意:合理用药,合并用药不超过三种,逐步换药,不可突然停药,注意副作用
苯妥英钠
机制: 无镇静催眠作用 抑制强直后增强(PTP),减弱异常放电扩布 阻滞钠钙通道 抑制钙调系统,减少谷氨酸等兴奋类递质释放 治疗: 强心苷所致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 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首选药 三叉神经痛 注意: 局部刺激大,引起厌食、恶心呕吐等 长期使用牙龈增生 抑制叶酸生成,巨幼红细胞贫血 诱导肝药酶加速vitD代谢,长期低钙 小脑前庭功能失调,眼球震颤和复视等 性激素样副作用 过敏
卡马西平,酰胺咪嗪
刺激ADH分泌,治疗尿崩症 增强GABA作用,抗抑郁作用 可诱导肝药酶,加速其药物代谢 精神运动性发作首选药之一
苯巴比妥,鲁米那
既抑制异常放电,又抑制放电扩布 主要治疗大发作持续状态,因中枢抑制较强,不做首选药
乙琥胺
丙戊酸钠
减少GABA代谢,增加其生成,增强膜对其的反应性 大合小首选药
抗惊厥
惊厥是过度兴奋,全身肌肉收缩
硫酸镁
口服促泻利胆,外敷消炎去肿,注射兴奋抑制 兴奋抑制可能是钙镁相似、相互拮抗 镁离子可用于钙离子中毒解救
巴比妥类
苯二氮卓类
治疗中枢退行性病
DA受体: 黑质-纹状体:锥体外系运动 中脑-皮层:抽象思维 中脑-边缘叶:情绪调节 延髓:呕吐中枢
抗帕金森
锥体外系到脊髓的投射中,DA减少,胆碱占优势
拟多巴胺
多巴胺不易入中枢,不能用于治疗
DA前体药
左旋多巴,L-DOPA
特点:在外周易被氨基脱羧酶(AADC)脱羧为多巴胺 起效慢,对轻症者效果好,对肌肉强直和运动困难效果好,震颤效果差 注意:胃肠道反应,直立性低血压,运动过多症
AADC抑制药
卡比多巴
不进入中枢,与左旋多巴合用
单胺氧化酶MAO抑制药
司来吉兰,丙炔苯丙胺
迅速进入中枢,抑制MAO
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药
硝替卡朋
DA受体激动药
溴隐亭,溴麦角隐亭,溴麦亭
促DA释放
金刚烷胺,金刚烷
起效快,优于抗胆碱药
抗胆碱
苯海索,安坦
作用比阿托品弱,副作用多,用于早期轻症患者
阿尔兹海默症,AD
胆碱减弱 先精神死亡,后肉体死亡
胆碱酯酶抑制药
抗精神失常
DA受体: 黑质-纹状体 中脑-皮层 中脑-边缘叶 延髓
抗精神分裂
吩噻嗪类
氯丙嗪,冬眠灵
机制: 拮抗中脑-边缘叶系统受体 拮抗α和M受体,引起低血压 抗精神分裂,大剂量不引起麻醉 镇吐作用,前庭引起的无效(东莨菪碱有效) 体温调节,降体温(包括正常体温),环境温度越低越显著 抑制激素分泌,促泌乳,延排卵、生长、应激等 治疗: 精神分裂 顽固性呕吐 低温麻醉和人工冬眠:降体温;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注意:中枢抑制,M受体拮抗,精神失常(DA反馈性增多,DA受体上调)
奋乃静
抗狂躁
5-HT缺乏,NA亢进导致
碳酸锂
促进NA代谢 安全范围窄,0.8-1.5mmol/L,超过2即出现中毒(恶心、呕吐、腹泻、精神紊乱、反射亢进、发音困难、惊厥等) 对急性和轻度狂躁症疗效好 情绪稳定,对躁狂和抑郁均有稳定效果
抗抑郁
5-HT缺乏,NA抑制导致
三环类(非选择)
丙米嗪,米帕明
抑制NA、5-HT摄取 阻断α1和H1受体,镇静作用 胆碱拮抗副作用 治疗抑郁、儿童遗尿、焦虑和恐惧
NA摄取抑制(选择性)
地昔帕明,去甲丙米嗪
NA摄取抑制,主要是中枢 H1强拮抗
镇痛药
阿片受体: μ:镇痛,呼吸抑制,缩瞳,欣快,依赖性 κ:脊髓镇痛 δ:抗焦虑抑郁,与精神、致幻有关
激动药
吗啡
机制: 阿片受体作用于G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促进钾外流,减少钙内流,使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后膜超极化,阻滞痛觉神经传递 镇痛,致欣快,呼吸抑制,镇咳,缩瞳(中毒时针尖样瞳孔),略降体温 平滑肌张力增加,减弱食糜推进,引起便秘。子宫收缩减慢减弱,可能是抑制了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血管扩张,中枢抑制和组胺释放 抑制免疫系统 治疗: 镇痛,但易成瘾 心源性哮喘:扩血管减轻前后负荷,消除肺水肿;镇静作用,减少焦虑、恐怖情绪;减弱呼吸 腹泻 注意: 便秘、恶心、呕吐、尿少、直立性低血压、免疫抑制等 耐受性和依赖性 急性中毒 孕妇禁用 支气管和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禁用
可待因
作用较弱
哌替啶,度冷丁
可通过胎盘 作用弱,持续时间短 成瘾性弱 用于镇痛、心源性哮喘、麻醉前给药和人工冬眠
美沙酮
μ受体激动药 镇痛同吗啡,其他作用(包括依赖性)较弱 持续时间长
芬太尼
μ受体激动药,短效镇痛药,镇痛效力为吗啡100倍 舒芬太尼1000倍,阿芬太尼40-50倍
部分激动药
喷他佐辛
激动κ、抑制μ受体 呼吸抑制不随剂量增加而加重,相对安全 与吗啡不同,大剂量可升高心率和血压 依赖性较小,但不是吗啡理想替代品
其他类
曲马多、布桂嗪
拮抗药
纳洛酮
竞争性拮抗药 效力μ>κ>δ 用于阿片类药物的中毒、阿片类药物手术后的呼吸抑制和中枢抑制、成瘾者鉴别 纳曲酮较纳洛酮生物利用率高
解热镇痛抗炎药
膜磷脂在PLA2作用下成花生四烯酸,此过程可被糖皮质激素阻 花生四烯酸 脂氧酶作用:白三烯LT(炎症,支气管收缩,血管扩张),脂氧素LX,羟基环氧素HX(趋化 环氧酶作用:作用于COX-1、COX-2受体,促进TXA2、PG合成。TXA2:凝血,血管收缩;PG:支气管收缩痉挛,血管舒张,血小板解聚,痛敏感有关,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降体温至正常体温,炎症介质致热及吸引中性粒细胞等 环氧化酶抑制药物NSAIDs(非甾体抗炎药) 不良反应:胃肠功能紊乱(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溃疡),皮肤损害(过敏性反应),延长出血时间(阿司匹林导致不可逆反应)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特点:易吸收,易在血液中蓄积而中毒治疗: 解热镇痛 抗风湿,效果好,大剂量可以诊断急性风湿抗凝,不可逆结合COX活性中心,抑制PG合成,影响TXA2生成,抗凝注意:胃肠道反应,加重出血,水杨酸反应(头晕,耳鸣,视力和听力减退,即中毒反应,此时可注射碳酸氢钠溶液碱化尿液,加速水杨酸排泄),过敏哮喘(PG合成受阻,LX等支气管收缩性物质相对增多,致使支气管痉挛),瑞夷综合征(肝性脑病)
水杨酸钠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在肝脏代谢,结合葡糖醛酸,葡糖醛酸被消耗减少,经肝药酶代谢,产生毒性产物,结合谷胱甘肽,消耗体内还原性物质而中毒,导致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坏 解热镇痛与阿司匹林相当,但抗炎作用较弱,胃肠刺激小,对阿司匹林不宜者可选此 不良反应较轻,胃肠反应。大剂量可导致肝、肾损害
吲哚类
吲哚美辛,消炎痛
镇痛及抗炎作用均较阿司匹林强,但副作用较多,多用于其他药物效力低和顽固性症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中枢兴奋(眩晕,精神失常),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及再生性贫血障碍,过敏
芳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
效应时间短,无蓄积现 通过减少脂肪酸的摄取及释放,减少白细胞间游离花生四烯酸浓度起作 镇痛作用更强,强于吲哚美 不良反应较轻,同阿司匹林
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
有解热、镇痛作用,抗炎作用强,主要用于关节炎和痛 不良反应轻,主要是胃肠反应
烯醇酸类
吡罗昔康
缓解疼痛及炎症,不会改变病程,需要与糖皮质激素合 不良反应较重,胃溃疡及出血,淋巴细胞减少和贫血
吡唑酮类
保泰松
其与代谢产物均有活性,易蓄 抗炎作用强,镇痛作用 不良反应较
选择性COX-2抑制药
塞米昔布
血液系统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肝素
特点 一种黏多糖硫酸酯,所以带负电和具强酸性,静脉给药 体内外均抗凝,以自身负电中和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复合物电荷而发挥作用 抗凝血酶AT-Ⅲ经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结合而使因子灭活,主要是Ⅱ、Ⅸ因子 肝素需与抗凝血酶-凝血因子组成复合物,而加速抗凝血过程 其他作用:促内皮释放脂蛋白酯酶,调血脂;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抗炎;抑制平滑肌增生;抑制血小板聚 治疗:血栓栓塞,DIC,体外抗凝(血透析时) 注意:出血(鱼精蛋白解救),血小板减少(与免疫反应有关)
低分子量肝素
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Ⅹ,抗凝易掌 作用时间长,毒性小,安全
凝血酶抑制药
直接抑制药
水蛭素
香豆素类
vit K抑制 vit K为γ-羧化酶辅酶,促进凝血因子前体转 在体内凝血因子耗竭后有效,体外无 华法林易通过胎盘,孕妇禁用
华法林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双香豆素
抗血小板药
花生四烯酸抑制类
阿司匹林
cAMP增加药
依前列醇
人工合成的PGI2,活性最强内源性血小板聚集抑制 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活性物质作用)和稳定血管内皮(降低胞内钙浓度 促进AC活性,增加cAMP,促进胞质钙再摄 性质不稳定,作用短暂
双嘧达莫,潘生丁
抑制磷脂酶活性,减少cAMP降 增加PG生 抑制腺苷再摄取,激活AC, cAMP生成增 轻度抑制COX,TXA2合成减 扩张血管,冠脉扩张,缺血区扩张效应低
纤溶药
链激酶
抗原性强,β-溶血性链球菌中提 纤溶作用间接,先与内源性纤溶酶原结合,再激活纤溶酶原
尿激酶
抗原性弱 直接纤溶
阿尼普酶
选择性与已和血栓结合的纤溶酶原结合
抗贫血
铁剂
叶酸
维生素B12
血容量扩充药
右旋糖酐
内脏
组胺
H1:鼻和气管粘液分泌增多,气管、胃肠平滑肌收缩,心房收缩加强和传导减慢,疼痛增 H2:胃酸分泌增加,心室收缩加强和心率加 H1、H2共同:正性肌力,血管扩张,皮肤三联反应(红斑,红肿,红晕)
H1受体阻断药
第一代:苯海拉明、异丙嗪。特异性差,中枢作用弱 第二代:阿司咪唑、西替利嗪。选择性高,中枢作用弱 第三代: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无镇静作用,心脏毒性小 第二代不能完全取代第一代:特殊效应,异丙嗪还可用于麻醉前给药;可提高痒觉阈值,止痒作用。
H2受体阻断药
法莫替丁、西咪替丁
呼吸系统
平喘药
抗炎性平喘药
糖皮质激素
常用倍氯米松、布地缩松,抑制相关基因表 抑制炎症细胞功 抑制细胞和炎症因子产 减弱气道反应 增强气管和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气管扩张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作用于β2受体,松弛平滑肌,抑制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茶碱类
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中枢兴 抑制PDE活性,增加cAMP含量舒张支气 阻断腺苷受体,减轻内源性腺苷所致的气道收 增加儿茶酚胺释 减少炎症介质释 增强膈肌运动,促进纤毛摆 注意:胃肠道反应,中枢兴奋,过量导致心动过速和心率失常
氨茶碱
M受体阻断剂
抗过敏平喘药
色甘酸钠
稳定肥大细胞 抑制气道感觉神经末梢敏感 阻断炎症细胞功能
H1受体阻断药
镇咳药
中枢性
成瘾
吗啡
磷酸可待因
非成瘾
右美沙芬
喷托维林
外周性
盐酸那可汀
抑制肺牵张反射引起的咳嗽
祛痰药
稀释药
氯化铵
刺激胃粘膜,经迷走神经促进支气管腺体增 伴恶心、呕 过量导致酸中毒和低血钾
溶解药
乙酰半胱氨酸
裂解痰液中二硫键和DNA
阻塞性肺病
PDE-4抑制药
罗氟司特
M受体阻断药
消化系统
抗酸药
直接中和胃酸 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碳酸钙
氢氧化镁
三硅酸镁
氢氧化铝
碳酸氢钠
抑酸药
H2受体阻断药
西咪替丁,甲氰咪胍
抑制胃酸分泌,特别是夜间时 可促进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为首选 不良反应轻,便秘、腹泻、乏力、肌痛,偶见性激素样作用
质子泵抑制药
需在酸性环境激 对各类胃酸分泌都有抑制作 不可逆与质子泵结合,抑酸作用 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可延长其他药物效 长期服用者应定期检查胃粘膜有无肿瘤样增生
奥美拉唑
M胆碱受体阻断药
胃粘膜保护药
胃粘膜有细胞屏障和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液、碳酸氢盐均由上皮分泌,PG可促进分泌和增加胃血流量,利于胃粘膜修复
米索前列醇
人工合成PGE衍生 促进上皮分 抑制胃酸和蛋白酶分 增加胃血流量
硫糖铝
胃酸中解离胃氢氧化铝和硫酸蔗 氢氧化铝中和胃 硫酸蔗糖聚合成不溶性带负电的粘稠多聚体,保护胃十二指肠黏 硫糖铝还可以促进PGE合成,促进溃疡愈合,以及抑制幽门螺杆 需在酸性环境起作用,不宜与抗酸药及抑酸药合 其增厚了胃肠粘膜,会减少其他药物生物利 药中的铝可被吸收,肾衰竭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