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目的 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
是软件定义阶段的主要环节。
步骤
主要任务:
技术可行性
使用当前技术,能实现这个系统吗?
操作可行性
系统的操作方法在用户组织内行得通吗?
经济可行性
系统取得的经济效益超过它的开发成本吗?
其他可行性
市场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 计划可行性 风险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的过程
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
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
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4.进一步定义问题
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
6.推荐行动方针
7.草拟开发计划
8.书写文档提交审查
系统流程图
概括地描述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程序,文档,数据库,人工过程等)。——物理模型
说明: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数据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而不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
符号
处理:能够改变数据值或数据位置的加工或部件,例如程序、处理机、人工加工等都是处理。
输入输出:表示输入或输出(或即输入又输出),是一个广义的不指明具体设备的符号。
连接:指出转到图的另一部分或从图的另一部分转来,通常在同一页上。
换页连接:指出到另一页图上或另一页图转来。
数据流:用来连接其他符号,指明数据流动方法。
分层
面对复杂系统,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分层次地描述这个系统。
用一张高层次的系统流程图描绘系统总体概貌,表明系统的关键功能;
分别把每个关键功能扩展到适当的详细程度,画在单独一页纸上。
优点:方便读者按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逐步深入地了解一个复杂系统。
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DFD)是一种图形化技术,它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交换。
在数据流图中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部件,它只是描绘数据在软件中流动和被处理的逻辑过程,数据流图是系统逻辑功能的图形表现。
他只考虑系统完成的逻辑功能,不考虑功能如何具体地被实现。
源点和终点:实体名
处理名:名词+动词
数据流、数据存储:具体内容
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命名+编号
层次结构
面对复杂系统,采用层次结构的数据流图。按照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逐步分解。
顶层流图:仅包含一个加工,它代表被开发系统,它的输入流是该系统的输入数据输出流式系统所输出数据。
中间层流图则表示对其上层父图的细化,他的每一加工可能继续细化形成子图,一张处理为5~9个。
底层流图是指其加工不需再做分解的数据流图,它处在最底层。
一个处理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有一个输出数据流。
分层DFD流图的优点
便于实现:采用逐步细化的扩展方法,可避免一次引入过多的细节,有利于控制问题的复杂度。
便于使用:用一组图代表一张总图,方便用户及软件开发人员阅读。
用途
数据流图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它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数据流图的另一个主要用途是作为分析和设计的工具。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外部实体 数据结构 数据流 数据元素 数据存储 处理
定义数据的方法:顺序:即以确定次序连接两个或多个分量。 选择:即从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元素中选取一个。 重复:即把指定的分量重复零次或多次。 可选:即一个分量是可有可无的(重复零次或一次)。
= :被定义为 + :和(即连接两个分量) 【 】:或(即从方括弧内列出的若干个分量中选择一个),通常用“|”号隔开供选择的分量; { }:重复(即重复花括弧内的分量) ( ):可选(即圆括弧里的分量可有可无)
数据字典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分析阶段的工具。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估计
软件开发成本主要表现为人为消耗(乘以平均工资则得到开发费用)
1.代码行技术
是比较简单的定量估算方法,它把开发每个软件功能的成本和实现这个功能需要用的源代码行联系起来。
2.任务分解技术
把软件开发工程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再分别估计每一个单独的开发任务的成本,最后累加起来得出软件开发工程的总成本。
3.自动估计成本技术
采用自动估计成本的软件工具可以减轻人的劳动,并且使得估计的结果更客观。
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
第一步是估计开发成本、运行费用和新系统将带来的经济效益。
货币的时间价值
投资回收期
纯收入
投资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