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最苦与最乐》思维导图,中心论点: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因此人人必须尽责,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作者以儿时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变化贯穿全文,刻画了阿长既粗俗、愚昧又慈爱、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怀念的复杂情感。
《驿路梨花》彭荆风 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字面意义是指驿上的梨花,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陋室铭》刘禹锡 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的比较含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段落划分
1-3
4-5
6
语言赏析
第1段
莫苦于:没有比这个更苦的,呼应问句中的“最”字
以设问开头,引起读者的高度思考,将很多人视为最苦之事的贫困、失意老死一一加以否定,最后表明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的是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我的观点是啥
第2段
承接第一段中的两组回答,进一步展开原因。贫困、失意老死都有排解的途径,都不是最苦的。如果该做的事没有做完,没有尽到责任,这种受良心的谴责带来的压力是无法排解的,所以是最苦的。为第一段提供了理由
观点的原因
第3段
第1句
常见事例,和生活贴切,照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痛苦的状态,照应”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第2-3句
强调第1句中有这种感受的原因
第4句
承接上文,扩大层面
第一层
第5句
应该做、力所能及的责任
第6句
打定主意、要做的责任
第8-9句
递进关系,写责任带来的苦
第7句
与8-9句形成因果关系,呼应第2段的内容
第2层,把该做的事提提炼成一种责任(该做的事就是责任),责任一种是指你应该做的且力所能及做的事,另一种指你自己立志要做的事(内涵),如果你的责任未尽到就会非常痛苦的,再次重申了痛苦的原因(责任未尽)
照应第2段
第10-11句
这种:应尽责任未尽的痛苦。把两个痛苦作比较
这个:责任未尽的苦痛
11句照应第3段的”比这个加重“,说明最苦
因果关系
第三层,照应第1段
对第2段具体阐述,提出结论
第4段
“翻过来看”指事物相对的另一面
第2句
通过设问引出观点:责任完了是最乐的事
第3-4句
引用了古语和俗语,展现了责任完成后的感受——乐,有力的印证自己的观点
写了责任的大小和快乐程度成正比
第一层:提出观点,作具体解释,并提出责任大小和快乐程度成正比
第6-7句
两个“才”,尝到了未负责任的苦就能尝到尽责任的乐
第8句
总结 进一步阐述苦中得来才是真乐
第二层:进一步阐述苦中得来才是真乐,分析得到真乐的必要条件
第9-11句
写不尽责任如何 反面
写尽责任如何 正面
正反论证
快不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果关系——“快乐之权操之在己”(结论)
由前两层提出苦乐都是自己找来的,得出结论
第5段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承上启下)
提出孟子的看法:”君子有终身之忧“
第5段围绕这个观点展开叙述
因为越是圣贤豪杰……放下的时节,所以”君子有终身之忧“,写孟子说的观点,原因
因为越是圣贤豪杰……曾子还说:……不亦远乎?“所以”君子有终身之忧“
第4-5句
虽然,”那仁人志士的忧……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围绕第1句进行论述
接第4段继续论述最乐,以圣贤豪杰为例
第6段
写有人的想法
卸却:推脱、逃避
对有人的看法进行论述
对有人看法否定,作者认为责任解除才没有,而不是卸却就没有
告诉我们责任是必然要承担的
第5-7段
“卸却”其实就是躲,面对自然生存的责任,如果采取躲避的态度,后果就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无法解除。“解除”就是要尽责,用力去完成这种责任,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通过两个方面例子论述,进行对比,指出责任是必须承担的
对第1句的看法进行议论和否定
在1-5段的基础上对中心论点进行深入论述,进一步表达作者对责任的态度
中心论点: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因此人人必须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