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刘禹锡 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的比较含蓄。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作者以儿时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变化贯穿全文,刻画了阿长既粗俗、愚昧又慈爱、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怀念的复杂情感。
《驿路梨花》彭荆风 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字面意义是指驿上的梨花,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陋室铭》 刘禹锡
文常
选自《刘禹锡集》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的比较含蓄
托物言志
陋室(陋室的环境及主人日常生活)
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生活态度:只要自己泰然处之,心存高远,安贫乐道,那么,即便住的是简陋的屋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具体表现
总领下文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情色。和我谈笑往来的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谈不加装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杨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语言赏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以虚衬实,以山水作类比,引出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馨”,从而点明文章的主旨“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清幽
一“青”一“绿”色彩鲜艳,突出颜色之青翠
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动为静,突出了苔痕上阶、草色入帘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写出了环境绿意盎然、宁静清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赏之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高雅
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知其人
对举,突出作者交往的都是博士之士,彰显了作者“非贤友则无取之”的交友之道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陋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表现了其交往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脱俗
这样的生活是有情趣的,是高雅的脱俗的。作者弹古琴,读佛经,修身养性,怡然自得
两个“无”,彰显了陋室生活之安逸,表现出陋室主人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状态,展现了陋室主人淡泊名利、高洁傲岸的特点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作者引用两位古贤为同道之意,以他们为楷模,彰显了自己做人的准则,表明自己的心志,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坚守初心,做到清净守正,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孔子云:“何陋之有?”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表明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有君子居住,巧妙地回应了篇首的“惟吾德馨”。强调了陋室不陋的同时,含蓄有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追慕君子之道,向古代圣贤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