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雕版印刷书籍,唐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从冯瀛王时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重要书籍都是版印书籍。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印)薄的如同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成一个字印,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在铁板上面。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模子放在铁板上,就在铁模子内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一铁模子就成为一块印板,拿它靠近火烘烤,待铁板上的松脂、蜡等混合物稍微融化,就用一平板按在字印上面,则(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的像磨刀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神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这块才印刷完,第二块板就已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以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它,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了,(他们)到今天还珍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