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气卫生
大气卫生,大气污染指当大气接纳污染物的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污染物浓度升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不良影响。
食品卫生学,介绍了蔬菜、水果类、畜、禽及其制品、水产品、乳 乳制品、蛋及其蛋制品、坚果、粮谷类的有益和有害知识。
营养流行病学,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膳食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监测人群营养状态,制定和评估人群健康的膳食模式,研究健康和疾病状态下膳食因素与体力活动的关系及协同作用的科学,是营养学与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大气卫生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颗粒物
来源:自然界的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各种燃料
健康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致癌
致死
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颗粒物粒径
颗粒物成分
呼吸道对颗粒物的清除作用
生理或病理因素影响颗粒在呼吸道沉积
气态污染物
二氧化硫
来源:含硫燃料的燃烧
健康影响:导致呼吸道疾病,促癌致癌作用
氮氧化物
来源:火山爆发、森林失火、土壤微生物分解含氮微生物
健康影响:呼吸系统疾病
一氧化碳
来源: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
健康影响:导致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性疾病,有毒性作用
臭氧
来源:光化学烟雾
健康影响:导致呼吸系统性疾病
铅
来源
曾经大多来自含铅汽油的使用
目前主要来自铅锌矿开采冶炼、铅冶炼厂、蓄电池厂等
健康影响:对身体各个系统均有不良影响、毒性作用
多环芳烃
来源:含碳有机物的热解和不完全燃烧
健康影响:致突变、致癌作用,毒性作用
二噁英
大气二噁英: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
食物富集作用传递二噁英:鱼贝类、肉蛋类、奶制品
健康影响:致癌、致畸、生物毒性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
污染源的调查:污染源:点源、面源、线源
污染状况的监测
采样点的选择
采样时间
监测指标
采样记录
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人群健康调查
暴露评价
健康效应测定
资料统计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规划措施
合理安排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
应结合城镇规划,全面考虑工业布局。
完善城市绿化系统
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可调节水循环和“碳-氧”循环,调节城市的小气候,阻挡、滤除和吸附风沙和灰尘,吸收有害气体。
加强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卫生部门与有关部门配合,对可能污染室内外空气的污染源加强管理。
工艺和防护措施
改善能源结构,大力降低能耗
在城市应尽量选择使用低硫和低灰分的燃煤,应大力发展和普及天然气、煤气等气态能源。
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机内净化
通过改进发动机结构和燃烧方式,使新车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要求。
机外净化
通过安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使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
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
通过改革工艺过程,以无毒或低毒的原料替代毒性大的原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采用消烟除尘、废气净化措施,减少废气的排放
颗粒物的治理技术
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大气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当大气接纳污染物的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污染物浓度升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不良影响
大气污染物:引起大气污染的各种有害物质则称为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包括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人为污染的来源
工农业生产
燃料的燃烧
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
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交通运输
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自净
大气的自净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者消失的过程
扩散和沉降
发生氧化和中和反应
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转移
向下方侧更远的方向转移
向平流层转移
向其他环境介质中转移
形成二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排放量
与污染源的距离
排出高度
气象因素
风和湍流
温度层结
气压
气湿
地形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按其属性
物理性
化学性
生物性
根据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碳氧化合物
卤素化合物
大气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细颗粒物
超细颗粒物
按其形成过程分
一次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进入大气环境中,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称为一次大气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以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大气污染物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大气结构
对流层
大气圈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12km
特点: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之上,其上界伸展至约55km处
特点:①上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②空气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至85km处的范围
特点: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②空气气流存着明显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
热成层
位于85~800km的高度之间
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逸散层(外层大气/外太空)
800km以上的区域
特点:大气稀薄,气温高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其中氮在空气中的容积百分比为78.10%
水汽
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是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
一般通过相对湿度来区分雾(高于90%)和霾(低于80%)
大气的物理性状
太阳辐射:紫外线(UV)分为UV-A、UV-B和UV-C
气象因素:与太阳辐射综合作用于机体,对机体的冷热感觉、体温调节、心血管功能、神经功能、免疫功能和新陈代谢功能有调节作用
空气离子:空气中重离子与轻离子数之比<50时,则空气较为清洁;空气阴离子对机体具有镇静、催眠、镇痛、镇咳、降压等作用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急性危害
烟雾事件
事故性排放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
短期影响
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住院 率、急诊率、和疾病恶化等增加有关
慢性影响
影响呼吸系统
影响心血管系统
增加癌症风险
大气污染可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温室效应
大气层中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等能吸收地表 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称为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地球臭氧层耗竭已经达到创纪录的水 平,尤其在南极大陆和最近的北极地区
酸雨
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
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大气棕色云团
是指区域范围的大气污染物,包括 颗粒物,煤烟,硫酸盐,硝酸盐,飞灰
其他
灰尘使环境污秽,恶臭或刺激性气体可 影响居民开窗换气以及晾晒衣物
我国的大气质量标准
我国大气质量标准制定的历史
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区、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分级和污染物浓度限值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