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剖学-006腹膜
解剖学006腹膜,本章的考点是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和膈下间隙,腹膜为衬覆于腹、盆壁内面和被覆于腹、盆腔各器官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半透明浆膜。
目的:病史采集是疾病诊治的重要步骤,要做到准确、完整,同时重视沟通技巧及尊重患者隐私。包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总结了 解剖特点、 分类、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等。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介绍了概述、 解剖特点、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洽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006腹膜
本章的考点是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和膈下间隙
一、膜和腹腔
1.腹膜和腹膜腔
面积约为2平方米
腹膜为衬覆于腹、盆壁内面和被覆于腹、盆腔各器官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半透明浆膜。
腹膜腔内不含有任何器官
前者称为壁腹膜或腹膜壁层,后者称为脏腹膜或腹膜脏层。
脏、壁两层腹膜在某些部位相互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
在男性它是完全封闭的;在女性则可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2.腹腔
常指膈以下、小骨盆上口以上,由腹壁围成的腔;
广义的腹腔包括小骨盆腔在内。腹膜腔则指脏、壁两层腹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腔内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和减少脏器间摩擦的作用。
约为75-100ml
临床应用时,往往对两者的区分并不严格。
但腹膜外位器官的手术如膀胱和肾的手术等,可在腹膜腔外施行,不需进入腹膜腔,故应明确两腔的概念。
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依据脏器被腹膜覆盖的情况,可将腹盆腔脏器分为3种类型即腹膜内位、间位和外位器官。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壁腹膜与脏腹膜之间,或脏腹膜之间相互返折移行,形成各种腹膜结构,如网膜、系膜、韧带和皱襞等。
这些结构不仅对脏器起连接和固定作用,也是神经、血管走行的部位。
1.小网膜
由肝门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
包括肝肾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
其左侧部由肝门连于胃小弯,称肝胃韧带,内有胃左、右血管,胃上淋巴结及至胃的神经等。
小网膜右侧部由肝门连于十二指肠上部,称肝十二指肠韧带,构成小网膜的游离右缘,内有三个重要结构,即胆总管(右前方)、肝固有动脉(左前方)和门静脉(前二者后方),并伴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丛等。
游离右缘后方有一网膜孔,又称 Winslow孔,经此孔可进入网膜囊。
2.大网膜
是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腹膜结构,形似围裙覆盖于横结肠和空、回肠的前面。
大网膜由四层腹膜构成。
构成小网膜的两层脏腹膜,分别包被胃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前、后两面,向下至胃大弯处互相融合,形成大网膜的前两层,并下垂至脐平面下方,然后向后返折向上,形成大网膜的后两层,继而包绕横结肠,并与横结肠系膜相延续。
3.网膜囊
位于小网膜、胃后壁与腹后壁腹膜之间的一个扁窄而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属于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小腹膜腔或腹膜小囊。
网膜囊
前壁为小网膜、胃后壁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
后壁为大网膜后二层、横结肠及其系膜,以及覆盖在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上壁为肝尾状叶和膈下方的腹膜;
下壁为大网膜前、后两层的愈合处。
网膜囊的左侧为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右侧借网膜孔通腹膜腔的肝肾隐窝。
4.网膜孔
是网膜囊与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可容1~2指通过,其高度约在第12胸椎至第2腰椎体前方。
孔的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于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四、腹膜腔间隙
结肠上区为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的区域,又称膈下间隙,内含肝、胆囊、脾、胃、十二指肠上部等器官。此区又以肝为界分为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
1.肝上间隙
位于膈与肝上面之间,借镰状韧带分为左肝上间隙和右肝上间隙。
左肝上间隙以冠状韧带为界分为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
右肝上间隙也以冠状韧带为界分为右肝上前间隙、右肝上后间隙和冠状韧带前、后层间的肝裸区(腹膜外间隙)。
2.肝下间隙
位于肝下面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借肝圆韧带分为左肝下间隙和右肝下间隙,后者又称肝肾隐窝。
左肝下间隙借小网膜和胃分为前方的左肝下前间隙和后方的左肝下后间隙,后者即网膜囊。
临床执医 解剖学 006 腹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