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18年中级财管第五章筹资管理(下)长稿
筹资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资本(金)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集为企业所需的资本(金)的财务行为。本思维导图根据中华会计网的陈楠老师2018年的基础班的讲义、视频课及个人见解整理,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编辑于2019-04-10 00:57:50第一节 资金需要量预测
原理
资金
概念
资产=负债+所有投资权益
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
构成
经营性资金来源
经营性负债
筹资性资金来源
外部
筹资性负债
外部股权资本
外部筹资性资金=资产-经营性负债-留存收益
内部
留存收益
也称内部股东权益
筹资性资金=资产-经营性负债
筹资性资金=资产-经营性负债
筹资性资金=资产-经营性负债
资金需要量的预测
资金来源的预测
资金占用的数量
销售规模
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
因素分析法
公式
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1+预测期销售增长率)*(1-预测期资金周转速度增长率)
特点
计算简便,容易掌握,预测结果不太精确
适用于
品种繁多,规格复杂,资金用量较小的项目
销售百分比法
基本原理
销售增长
经营性资产同比增长
负债增长
经营性负债同比增长
增加筹资性负债
股东权益增长
增发新股
利润留存
注意
经营性资产同比增长=负债增长+股东权益增长
外部融资需求量
=增加筹资性负债+增发新股
=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利润留存
解析
经营性资产
也称敏感性资产
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
经营性负债
也称敏感性负债
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也称自发性负债,自动性负债
随销售额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 与销售额的比重不变(即:销售百分比相对固定的)
产生与经营活动供产销环节
可为企业提供暂时性资金
广义的长期负债来源
随销售额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 与销售额的比重不变(即:销售百分比相对固定的)
随销售额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 与销售额的比重不变(即:销售百分比相对固定的)
筹资性负债
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券、长期负债等
产生于筹资活动
预计利润留存额
也称留存收益增加额、增加的内部筹资额
含义
预计实现的净利润中,未作为股利发放的部分
数额取决于销售获利水平及公司的股利政策
与销售增长水平无关
区分
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数
即:账面余额
利润留存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增加数
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未作为股利发放而留存在公司内部的部分
外部融资需求量
即:需要增加的筹资性负债或增发新股的金额
外部筹资来源增加额
融资
产生于筹资活动
区别于:经营活动的经营性负债
外部
产生于企业外部
区别于:企业内部的利润留存
外部融资需求量=敏感性资产增加额-敏感性负债增加额-利润留存
随销售额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 与销售额的比重不变(即:销售百分比相对固定的)
外部融资需求量的预测步骤
预测销售增加额或销售增长率
涉及的其他公式
预测敏感性资产和敏感性负债的增加额
敏感性资产增加额
=基期敏感性资产额*销售增长率
=敏感性资产销售百分比*销售增加额
敏感性负债增加额
=基期敏感性负债额*销售增长率
=敏感性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增加额
预测利润留存额
也称留存收益增加额、增加的内部筹资额
利润留存
=预计净利润-预计股利支付额
=预计销售额*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涉及的其他公式
利润留存率=1-股利支付率
预测外部融资需求量
也称外部筹资来源增加额
外部融资需求量
=敏感性资产增加额-敏感性负债增加额-利润留存
=(基期敏感性资产额-基期敏感性负债额)*销售增长率-预计销售额*销售净利率*利润留存率
=(敏感性资产销售百分比-敏感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增加额-预计销售额*销售净利率*利润留存率
特点
能为筹资管理提供短期预计的财报,以适应外部筹资的需要,且易于使用
在有关因素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必须相应地调整原有的销售百分比
做题思路
给出销售收入,净利
得出销售净利率
给净利、支付股利
得出股利支付率
若倒算出预计最多可支付的股利
预计实现净利润=本期实现销售额*销售净利率
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
预计所需利润留存额=(基期敏感性资产-基期敏感性负债)*销售增长率-非经营性资产
预计最多可支付的股利=预计实现的净利润-预计所需利润留存额
本年实现销售额,上年实现销售额
得出销售增长率
当外部融资需求=0时,求g
(基期敏感性资产-基期敏感性负债)*g-上年实现的销售额*(1+g)*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0
上年末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中有一定百分比与销售收入同比例变动
得出基期敏感性资产(负债)
添置生产线等非经营性资产
求 需要增加的资金量时 直接加上 非经营性资产的金额
资金习性预测法
资金习性及其分类
资金习性
资金变动同产销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
资金分类
不变~
含义
在一定的产销量范围内,不受产销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那部分资金
例
为维持营业而占用的最低数额的现金
原材料的保险储备
必要的成品储备
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
变动~
含义
随产销量的变动而同比例变动的那部分资金
例
直接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外购件等占用的资金
在最低储备以外的现金,存货,应收账款
半变动~
含义
受产销量变化的影响,但不成同比例变动的资金
可划分为不变资金和变动资金
例
辅助材料上占用的资金
资金习性模型及其构建
资金习性模型
资金总额=不变资金+变动资金
y=a+bx
构建
求:不变资产总额a,单位产销量所需变动资金b
主要方法
高低点法
高低点
一定时期内的最高产销量和最低产销量
不变资金总额a
=最高点产销量的资金总额-单位变动资金*最高点产销量
=最低点产销量的资金总额-单位变动资金*最低点产销量
注意
高低点是指产销量水平
而不是资金总额水平
最高(低)点产销量的资金总额未必是一定时期内的最高(低)资金总额
回归分析法
以前章节讲过
本章讲义没有细说
资金习性预测方法
根据企业的资金占用总额与产销量的关系预测
从企业整体角度预测
可采用高低点法
采用逐项分析法预测
从各个资金项目角度预测
先分项、后汇总
分别确认
各个资金占用项目
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
各个资金来源项目
应付账款、应付费用的经营性负债
不变资金总额a &单位变动资金b
汇总得出企业整体的资金习性模型
注意
由于经营性负债可以企业自动提供一部分资金来源,进而减少资金需求
a、b相抵
例
=年度不变资金a=现金a+应收账款a+存货a+固定资产净值a-应付费用a-应付账款a
=每元销售收入所需变动资金b=现金b+应收账款b+存货b+固定资产净值b-应付费用b-应付账款b
预计筹资性资产来源总额
=预计资产总额-预计经营性负债
=筹资性负债+股东权益
若进行进一步预测外部融资需求量
基期筹资性资金来源总额
=基期资产总额-基期经营性负债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数-应付费用-应付账款
如:=短期借款+公司债券+实收资本+留存收益
预计筹资性资金来源总额
预计需要增加的资金量
=预计筹资性资金来源总额-基期筹资性资金来源总额
外部融资需求量
预计需要增加的资金量-利润留存
第四节 资本结构
含义
资本结构
广义
全部债务与股东权益的构成比率
狭义
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构成比率
短期债务作为营运资金管理(不属于资本范畴)
默认狭义的概念
最佳资本结构
同时满足2个条件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企业价值最大
资本结构理论
无税MM理论
也称资本结构无关论
企业价值不受资本结构影响
有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
有负债企业的股权成本随着负债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有负债企业的股权成本=无负债企业的股权成本+风险报酬
风险报酬取决于债务比例
有税MM理论
税:指的是企业所得税
有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负债利息抵税价值
有负债企业的股权成本随着负债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有负债企业的股权成本=无负债企业的股权成本+风险报酬
风险报酬取决于债务比例和企业所得税税率
权衡理论
有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负债利息抵税价值-财务困境成本现值
代理理论
债务筹资具有激励作用,并且是一种担保机制,可降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
债务筹资可导致另一种代理成本
企业接受债权人监督而产生的成本
优序融资理论
顺序
由内至外,由债至股
即:先内部筹资利用留存收益,再借款、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发行新股筹资
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
高负债
偿债能力强,必要报酬率低,市场稳定成熟,稳健的管理当局,经营风险低,适合财务风险高的筹资
多举债
低负债
产量不稳定,偿债能力弱,高新技术企业,初创和收缩阶段,经营风险高,适合财务风险低的筹资
少举债
资本结构优化
每股收益分析法
假设前提:忽视风险
EBIT-EPS无差别别点
也称息税前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使两种筹资方式下每股收益相等的息税前利润或业务量水平
决策原理
EBIT越高,越适合高举债融资
承担固定性资本成本
财务杠杆效应
随着EBIT的增长,股权资本需要分配更多的利润,债务资本则只需支付固定的利息费用
当企业的资本报酬>债务利息时,采用债务融资会增加普通股股东的EPS,提高净资产报酬率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存在条件
两个筹资方案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不同
N不同;1-T是常数
假设不存在优先股
EPS:每股收益
EBIT:息税前利润
I:利息
T:所得税税率
N:普通股股数
注意
资本总额相同的条件下,两个筹资方案的普通股股数不同,则其负债水平也必然不同,利息费用也不同
即:股数多的方案利息少,股数少的方案利息多
决策规则
息税前利润越高,越适合举债融资
当预期EBIT>无差别点时
应选择斜率较大的方案
即:股数较少,负债较多,财务杠杆效应较大的方案,将获得更高的EPS
反之,选择股数多,债务少的增股方案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计算
假设不存在优先股
EPS1=EPS2
注意
在确定各种筹资方案的普通股股数、债务利息或优先股股利时
必须把企业现有(未实施某一筹资方案之前)的普通股股数,债务利息或优先股股利考虑进去
N=最初的股数+本期增发的股数
I=最初的负担利息+本期增加的借款利息
平均资本成本比较法
通过计算和比较各种可能的筹资组合方案的平均资本成本,选择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方案
侧重于从资本投入的角度对筹资方案和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分析
公司价值分析法
基本思路
在考虑市场风险基础上,以公司市场价值为标准,进行资本结构优化
能够提升企业价值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资本结构
VS
每股收益分析法和平均资本成本比较法都是从账面价值的角度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分析
没有考虑市场反应,即: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使用情况
用于对现有资本结构进行调整
适用于资本规模大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分析
原理
寻求使企业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V=S+B
企业价值=股票市场价值+长期债务价值
做题思路
股票市场价值=(息税前利润-债务市场价值*税前利率)*(1-所得税税率)/权益资本成本
公司总价值=债务市场价值+股票市场价值
税后债务资本成本=税前利率*(1-所得税税率)
权益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β系数*(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平均资本成本=税后债务资本成本*(债务市场价值/公司总价值)+权益资本成本*(股票市场价值/公司总价值)
第三节 杠杆效应
原理
由于特定固定支出或费用的存在,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
经营杠杆效应
EBIT
也称息税前利润
完全由经营活动决定的资产报酬
与筹集资金来源及其构成无关,即与筹资活动无关
没有扣减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
量本利分析公式
EBIT
=销售收入-变动经营成本-固定经营成本
不含利息费用
成本特指经营性成本
=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经营成本
=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
涉及其他公式
销售收入=销量*单价
变动经营成本=销量*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销量*单位边际贡献
注意
EBIT属于资产报酬,完全是经营活动的结果,与筹资活动无关
因为 未扣除利息费用等筹资活动产生的资本成本
筹资活动只影响EBIT在债权人的利息和股东的利润之间的分配
不影响EBIT的大小
利润总额、净利润及普通股每股收益是在EBIT基础上减除固定性资本成本的结果,受经营活动以及筹资活动的双重影响
固定性资产成本
☞利息费用、优先股股利
经营活动
☞EBIT
筹资活动
☞固定性资产成本
经营杠杆效应
含义
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的EBIT变动率大于也来的变动率
即: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的存在,导致产销量或销售额的变动放大EBIT的变动
原理
由于固定经营成本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当业务量增加时,销售收入等比例增加,而成本总额中只有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同比增加,固定成本不变
从而使成本总额的增长率<业务量的增长率
导致EBIT的增长率>业务量的增长率
单位固定成本降低,提高单位产品利润
DOL
也称经营杠杆系数
定义公式
计算公式
本期DOL
DOL的含义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年EBIT的变动率是销量变动率的倍数
即:在基期的销量的基础上,本年的销量每变动1%,会导致EBIT变动:倍数*1%
性质
不同的业务量水平具有不同的DOL,业务量水平越高,DOL越小,经营杠杆效应越弱
DOL越接近1
在EBIT>0的状态下
只要存在固定经营成本,就存在经营杠杆效应
经营杠杆系数恒>1
固定经营成本越高,经营杠杆效应越强,DOL越大
若不存在固定经营成本
DOL=1
表明业务量的变动引起EBIT等比例变动,没有放大EBIT变动性的经营杠杆效应
当EBIT=0时
处于保本点
DOL无穷大
表明微利状态下,经营杠杆效应会很强
DOL由EBIT和固定性经营成本共同决定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DOL与EBIT负相关,DOL与固定性经营成本正相关
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
生产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资产报酬波动的风险
经营活动的结果,与筹资活动无关
即: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EBIT的变动风险
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经营杠杆放大市场和生产等因素变化对利润波动的影响
经营杠杆放大EBIT的变动性,经营杠杆效应越强,经营风险越高
经营杠杆本身并不是资产报酬不确定的根源
当DOL=1(经营杠杆不存在),经营风险仍然存在,只是不会被放大
即:EBIT的变动性仍然存在,EBIT与业务量等比例变动
财务杠杆效应
含义
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EBIT变动率
即:每股收益承受的风险>经营风险
可理解: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EBIT的变动放大EPS的变动
公式
原理
由于固定资产成本不随EBIT变动而变动
当EBIT增加时,减除固定资本成本后的普通股收益EPS将产生更大幅度的增长
即:降低每1元EBIT分摊的固定资本成本,从而提高EPS
DFL
也称财务杠杆系数
定义公式
计量公式
不存在优先股
存在优先股
其他公式
优先股股利是税后支付的,记得转换为税前
DFL含义
子主题
DOL的含义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年EBIT的变动率是销量变动率的倍数
即:在基期的销量的基础上,本年的销量每变动1%,会导致EBIT变动:倍数*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年EPS变动率是EBIT变动率的倍数
即:在基期的EBIT的基础上,本年的EBIT每变动1%,会导致EPS变动:倍数*1%
性质
不同的EBIT水平具有不同的DFL,EBIT水平越高,DFL越低,财务杠杆效应越弱
DFL越接近1
当DFL=1时,没有财务杠杆效应
在EPS>0的状态下
只要存在固定资本成本,就存在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系数恒>1
固定资本成本越高,财务杠杆效应越强,DFL越大
若不存在固定资本成本
DFL=1
表明所得税率和普通股股数不变的情况下,EBIT的变动引起EPS等比例变动,没有放大EPS变动性的财务杠杆效应
当EPS=0时
DFL无穷大
表明EBIT刚好抵偿固定资本成本的状态下,财务杠杆效应会很强
DFL由EBIT和税前固定性资本成本共同决定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DFL与EBIT负相关,DFL与税前固定性资本成本正相关
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
由于债务和优先股筹资原因产生的固定资本成本负担而导致的普通股收益波动大于EBIT波动的风险
产生的原因:资产报酬EBIT的经营风险和资本成本的固定负担
注意
财务风险不能脱离经营风险而独立存在,是叠加在经营风险基础之上的风险
即:
经营风险导致EBIT产生波动性,而债务或优先股筹资是企业承担固定资本负担,用波动的EBIT抵偿固定的资本成本
会导致EPS的波动性>EBIT的波动性
EPS承担的风险>经营风险,两者之差的风险为财务风险
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 必然承担经营风险
只有当企业采用了承担固定性资本成本的筹资方式时,才会经一步承担财务风险
EPS是EBIT的函数,经营风险会导致EBIT变动的同时,也必然导致EPS的变动
在企业承担固定性资本成本的情况下,EPS的变动性是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
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DFL=1
无财务杠杆
EPS变动率=EBIT变动率
EPS只受经营风险影响
DFL>1
有财务杠杆
EPS变动率>EBIT变动率
EPS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共同影响
财务杠杆放大了资产报酬变化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
在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叠加了财务风险
DFL越高,表明EBIT的变动放大的EPS的波动程度越大,在经营风险基础上叠加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总杠杆效应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共同作用的结果
含义
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和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导致普通股EPS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
即: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和固定性资产成本的存在,产销业务量的变动放大普通股EPS变动
DTL
也称总杠杆系数
定义公式
计算公式
本期DTL
=DOL*DFL
不存在优先股时
存在优先股时
总杠杆与公司风险
公司风险
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整体风险
总杠杆一定的情况下,两者风险是此消彼长关系
例子
杠杆系数公式记忆方法
多步式利润表法
假设前提:不存在优先股
营业收入
-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
-固定经营成本
=EBIT
-利息费用
=税前利润
财务杠杆
经营杠杆
共同结构法
公式说明
边际贡献=营业收入-变动成本
EBIT=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
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
总杠杆=经营杠杆*财务杠杆
第二节 资本成本
含义、 作用、 影响因素
含义
含义
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是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结果
常用相对数来表示,即:百分数
出资者
也称资本所有者
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带来的投资报酬
即:必要收益率
企业
也称资本使用者
取得资产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
构成
筹资费用
企业在资本筹措过程中为获得资本而付出的代价
借款手续费(公证费)、证券发行费等
常在资本筹措时一次性发生,视为筹措数额的一项扣除
在资本使用过程中不在发生
占用费用
企业在资本使用过程中因占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
债券利息费,向股东支付的股利
分期支付
是资本成本的主要内容
资金使用费
性质
资本成本是风险的函数
出资者
资本成本与出资人承担的风险正相关
出资人承担的风险越大,其必要收益率越高,则企业的资本成本越高
企业
资本成本与出资人承担的风险负相关
企业(出资人)承担的风险越大(小),其企业(出资人)必要收益率越高(低),则企业的资本成本越低
作用
比较筹资方式、选泽筹资方案的依据
企业筹资应选泽资本成本最低的方式
前提是其他条件相同时
平均资本成本是衡量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
最佳资本结构
平均资本成本率最小
企业价值最大
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标准
预期报酬率>资本成本率
评价企业整体业绩的重要依据
企业的总资产税后报酬率>平均资本成本率,才能带来剩余收益
筹资决策 投资决策 业绩评价
影响因素
总体经济环境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预期通货膨胀
资本市场条件
资产市场的效率和风险
企业经营状况和融资状况
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企业对筹资规模和时限的要求
一次性需要筹集的资金规模大,占用资金时限长,资本成本就高
非线性关系,阶梯性增长
计算
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
资本成本率计算的基本模式
一般模式
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只适用于
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固定股息率优先股
筹资费用率=筹资费用/筹资总额
贴现模式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已知P,F,n,求i
筹资净额现值P-未来资本清偿额现金流量现值F=0
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
银行存款或发行债券的资本成本
一般模式
税后资金占用费
筹资总额
借款总额或债务发行总额(市价计算)
利息费用
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的利息费用可在税前支付
计算时应考虑利息抵税作用
其他条件
若平价发行
即:筹资总额=计息基数
若平价发行&忽视筹资费用
贴现模式
筹资净额现值P-未来资本清偿额现金流量现值F=0
年利息*(1-所得税率)*(P/A,k,n)+本金(或面值)*(P/F,k,n)-筹资总额*(1-筹资费用率)=0
求折现率k
即求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的资本成本
注意
计算方法与债券的内部收益率相同
只是将年利息替换为税后利息
将债券目前购买价格替换为筹资净额
优先股的资本成本
固定股息率优先股
按一般模式计算
浮动股息率优先股
按贴现模式计算
假定各期股利的变化呈一定的规律性,与普通股资本成本的股利增长模型法计算方式相同
普通股的资本成本
股利增长模型法
D表示获得的股利 g表示固定增长率 f 表示筹资费用率 P 表示发行价格
股利
股价上涨的资本利得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
假定
资本市场有效,股票市场价格与价值相等
K表示资本成本 Rf无风险报酬率(国债利率) Rm市场平均报酬率 β贝塔系数
留存收益的资本成本
留存收益作为内部融资的来源,其资本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
不产生现金流出
计算方法与普通股成本相同
留存收益作为内部融资来源,在应用股利增长模型法时,不考虑筹资费用
注意
留存收益相当于普通股股东用获得的利润对公司再投资
普通股固定对留存收益再投资所承担的风险与投入公司的股本相同
所要求的收益率也与普通股的相同
平均资本成本 (综合资本成本) 的计算
含义
以各项个别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为权数,对各项个别资产成本率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总资本成本率
公式
权数的确定
账面价值权数
以会计报表账面价值为基础来计算资本权数
优点
资料容易取得,计算结果比较稳定
缺点
不能反映目前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本的现时机会成本
不适合评价现时资本结构
市场价值~
以现行市价为基础~
优点
能够反映现时资本成本水平
有利于进行资本结构决策
缺点
市价处于经常变动之中,不容易取得
市价反映的只是现时的资本结构
不适用未来的筹资决策
目标价值~
以预计的未来价值(未来的市价或未来的账面价)为基础~
优点
适用于未来的筹资决策
缺点
目标价值的确定难免具有主观性
边际资本成本的计算
含义
企业追加筹资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权数
目标价值权数
第5章 筹资管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