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06章: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辑于2020-08-29 15:43:11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概述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时把食物不断向消化道的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由消化液中的酶分别把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吸收=经消化后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道活动支配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肠神经系统
消化腺
内分泌=分泌激素通过局部或者血液循环到全身,调节消化系统的活动
外分泌=分泌消化液到胃肠腔内,参与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帮生理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具有自律性
3、具有紧张性
4、富有神展性
5、对不同刺激的敏感性不同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
3、慢波电位
概要
慢波电位、动作电位与胃肠平滑肌收缩的 关系:胃肠平滑肌收缩产生于动作电位之后。动作电位产生于慢波电位的基础上(慢波电位控制平滑肌收缩节律、蠕动方向、速度)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唾、胃、肠、胰液、胆汁)
总量:6—8L/天
组成:有机物、离子、水
功能:
1、稀释食物,使其渗透压等于血浆渗透压
2、调节ph适应消化酶活性
3、水解、降解食物成分
4、分泌物质保护粘膜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一)外来神经
1、副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和盆神经
2、交感神经
(二)内在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
调节腺细胞和上皮细胞
肌间神经丛
支配平滑肌
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一)APUD细胞和胃肠激素
胃肠粘膜内40余种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这些细胞具有摄取胺的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这类细胞统称APUD细胞。
G细胞分泌的促胃泌素(Gastrin)
主要位于胃窦的粘膜中
刺激胃酸分泌
营养作用---促进胃肠道粘膜生长
促进胃窦和幽门括约肌收缩延缓胃排空,促进胃肠运动 调节因素:幽门窦和小肠上段PH增加;乙醇及相应氨基酸的化学性刺激;胃内压增高的物理性刺激;神经性刺激
S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Secretin)
S细胞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粘膜
促进胃肠道消化腺,胰腺,肝胆管的水和电解质分泌,
促胰液分泌,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的运动、增加幽门括约肌收缩,促进胰腺外分泌部生长
盐酸是促进促胰液素释放的最强的刺激因素
I细胞分泌的缩胆素(CCK)
分布:I细胞主要位于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脑内大量分布于皮层额叶及梨状区,尾核,下丘脑,丘脑,海马等区域;
促胰液分泌,增强胰腺分泌碳酸氢盐;
抑制胃排空;增强幽门括约肌收缩
刺激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松弛;
兴奋胆汁的分泌和对小肠,结肠运动进行调节;
中枢内作为饱感因子调节摄食;
分泌调节因素:蛋白质消化产物和脂肪,迷走神经兴奋
D 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主要位于胰腺和胃肠粘膜;也位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
抑制各种胃肠激素的释放
抑制胃和胆道的运动
进食后血浆水平轻微升高,高脂,高蛋白饮食刺激其水平持续升高。
概要
2、胃肠激素的作用
1》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运动。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
2》 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胃肠释放的抑胃肽可以刺激胰岛素的释放。
3》 营养作用---刺激消化道组织代谢、促进生长。
超过其他内分泌细胞总和。消化道是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二)脑-肠肽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
一、唾液的分泌
(一)唾液组成成分
1、来源:三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 舌下腺)
2、性质、成分: 中性、无色、无味 水分:99% 有机物:粘蛋白、球蛋白、淀粉酶、溶菌酶
(二)唾液的作用
湿润和溶解食物
唾液淀粉酶
保护口腔
某些重金属(铅、汞)、氰化物以及狂犬病毒可通过唾液分泌排泄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基础分泌
神经调节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二、咀嚼
咀嚼不仅是口腔机械、化学消化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反射性诱发启动胃、胰、肝、胆囊的消化活动的开始。
三、吞咽
(一)口腔期
(二)咽期
(三)食管期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胃液的分泌
外分泌腺
贲门腺
泌酸腺
幽门腺
内分泌腺
G细胞
D细胞
肠嗜铬样细胞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
盐酸
作用: 1 杀菌; 2 激活胃蛋白酶元; 3 作用小肠上部S细胞产生促胰液素(胰泌素),促进 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4 协助铁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
内因子
粘液和碳酸氢盐
(二)胃和12指肠粘膜的细胞保护作用
(三)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1、头期胃液分泌
2、胃期胃液分泌
3、肠期胃液分泌
(四)调节胃液分泌的神经和体液因素
促进
迷走神经
组胺
促胃液素
抑制
脂肪
盐酸
高张溶液
二、胃的运动
(一)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
2、容受性收缩
3、蠕动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1、胃排空
2、胃排空的控制
胃内因素促进
12指肠内因素抑制
(三)消化间期胃的运动
(四)呕吐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无机物
碳酸氢盐
cl
有机物
1、胰淀粉酶
2、胰脂肪酶
3、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
2、体液调节
(1)促胰液素
(2)缩胆囊素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一)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1、胆汁的性质、成分
2、胆汁的作用
(1)促进脂肪的消化
(2)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3)中和胃酸及促进胆汁自身分泌
(二)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
体液调节
(1)促胃液素
(2)促胰液素
(3)缩胆囊素
(4)胆盐
(三)胆囊的功能
储存和浓缩胆汁
调节胆管内压和排出胆汁
三、小肠液的分泌
12指肠腺+小肠腺
(一)性质、成分和功能
(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四、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
2、分节运动
3、蠕动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三)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第五节 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一、肝脏的功能特点
(一)血液供应
(二)代谢特点
二、主要的生理功能
(一)分泌胆汁的功能
(二)物质代谢的特点
1、肝与糖代谢
2、肝与蛋白质代谢
3、肝与脂肪代谢
4、维生素代谢
5、激素代谢
(三)解毒功能
1、化学作用
2、分泌作用
3、蓄积作用
4、吞噬作用
(四)防御和免疫功能
(五)其他功能
三、肝脏功能的储备及肝脏的再生
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
一、大肠液的分泌
二、运动和排便
(一)运动形式
(二)排便
(三)大肠内细菌活动
(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功能的影响
第七节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二、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
水
无机盐
钠
铁
钙
负离子
糖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三、大肠的吸收功能
四、肠道微生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