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
高级经济师全国统考,根据中国人事出版社整理。
编辑于2020-09-09 17:26:28第十章 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
第一节 金融科技概述
金融科技概念: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
内涵
业务角度
支付结算、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基础设施
技术角度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
业态创新和发展
新型支付手段、融资方式、智能投资理财方式、智能化风控与征信
特点
由点及面的创新性和”自下而上的市场性。
具体表现:客户导向、全新设计、轻资产、可扩展、简单化和重合规
快速发展阶段的金融科技特征:数据驱动、技术引领】平台竞争、普惠金融
发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意义
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创新优化金融产品,细化金融业务市场,消费者更多掌握主动权
创新优化业务流程,可简化环节,降低成本,拓展客户新途径,提供精准营销
创新优化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和去机构、去人工的趋势,打破传统金融的行业界限和市场格局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
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算法等技术手段,发现潜在金融需求,订制针对性资产配置方案
运用技术手段对企业运营数据建模分析和监测,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降低金融机构服务门槛和储备,融入民生应用
实现针对性精准扶持
大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建立金融风控模型,实现高风险交易和异常交易感知,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缓解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监管效率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金融科技1.0 2013年前传统金融科技阶段
传统金融机构利用IT技术,自上而下地推动,数据封闭为主,科技领先未带来领先优势
金融科技2.0 2013-2017 社会化金融科技阶段
互联网金融机构大量出现,自下而上的推动变革模式
金融科技3.0 2017年后 智能金融科技阶段
5G 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
人工智能促使金融行业服务模式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
人工智能推动金融业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降低金融人力成本提升风控处理能力
智能金融科技阶段的特点
经营智能化
监管智能化
大量无法使用新技术的传统金融业生存艰难
政策《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第二节 我国金融科技的重要目标与配套措施建设
政策
2017《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9《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
发展金融科技的四项基本原则
守正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转为金融竞争力,使创新更具生命力
安全可控:以安全促发展,以安全保发展。
普惠民生: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高更便捷、更普惠、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开放共赢:深化金融科技对外合作,加强数据资源融合应用,实现包容开放、互利共赢
当前我国金融科技目标
金融科技应用先进可控
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
金融风控水平明显提高
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升
金融科技支撑不断完善
金融科技产业繁荣发展
我国发展金融科技的重点任务
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
加强顶层设计,把握发展态势,强化统筹规划、机制体制、人才建设等
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
探索新兴技术金融领域安全利益,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
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金融创新成果更好惠及民生与实体经济
增强金融风险技术防范能力
运用新技术提供风险防控能力
加大金融审慎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增强金融监管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
持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优化产业治理体系,从技术攻关、法规建设、信用服务、标准规范、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支撑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保护措施
加强组织统筹
职能定位、任务分工、配套政策
加大政策支持
财政投入、引导市场资金配置、税收政策
完善配套服务
产业园、示范区、对接新机制,发展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构建全链条,全方位的产业生态
强化国际交流
紧密联系与沟通,完善金融科技全球治理体系,合作共赢,提升我国金融信息技术能力
做好宣传贯彻
正面引导社会舆情,确保政策准确传达和有效实施。
第三节 金融科技的应用分析
发展现状
(大型金融科技公司)LEADing50 和(新秀金融科技公司)EMERging50
金融科技分类:银行金融科技(为主)、保险金融科技、证券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
低成本、便捷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冲击传统金融机构
传统金融机构管理结构繁杂,业务流程冗余,模式僵化,难以适应金融科技行业快速灵活的节奏
技术更新费用过于高昂,阻碍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转型
长期受国家政策和社会资本扶持,传统金融机构应对市场竞争的理念和能力不足
放大与增加金融风险
金融科技放大与增加系统性风险
更高的信息传播效率,起到放大信号作用,加剧风险传染
固定算法下交易行为趋同,呈现顺周期特征,引发交易系统过度敏感
放大与增加信用风险
过度金融创新易加剧资金脱实向虚,期限错配等问题
推高杠杆率,增加信用风险
放大与增加监管套利风险
跨地域监管、跨界监管受限制,降低监管有效性
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发生变化: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服务经济增长与维护金融稳定共同目标
货币政策的名义锚发生变化:我国采取的货币供应量作为名义锚,但是金融科技发展使得对货币政策盯住表现日益乏力
具体看
金融科技发展使得货币供需之间的联系不再稳定
大数据下的价格频繁变化--货币需求大幅度变化
电子活剥引发支付交易方式的变革,消费者对基础货币需求减少
金融科技的部分衍生品具有一定货币创造功能,模糊了货币层次界限,削弱央行对货币供给管控的效力
金融科技间提高市场对利率的敏感度,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性,接弱化以货币供应量为名义锚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效果
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案例
金融科技满足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金融科技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对接开放型经济发展
第四节 监管科技及其创新发展
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监管的挑战
金融科技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子主题
金融科技增加了监管套利风险
金融科技增加了传统金融的脱媒风险
金融科技增加了技术风险
金融科技使数据分析和信息安全风险相互交织
监管科技发展现状
定义:监管科技是指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主要运用于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实现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等。
监管科技的内涵
合规层次
监管科技作“合规科技”手段来降低合规成本,适应监管,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监管层次
监管科技从监管目的出发,助力金融机构提高监管能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防御系统性风险
监管科技对监管机构的影响
主要影响:帮助监管机构提升监管能力和效率,金融科技广泛使用试点,监管机构不及时更新监管技术,则面临一系列问题
面临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更隐蔽的监管套利问问呢他
更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重要影响,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在监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有助于解决监管者的激励约束问题
人工智能的全局化优化计算能力功能更强
监管科技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有助于金融机构满足监管合规需求,提高合规效率,降低合规成本
有助于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