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相关知识点思维导图。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3章《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2章,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苏科版8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梳理,展示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条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种组织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核心内容,便于记忆和复习。还介绍了多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和“边边边”等,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由来、内容、应用格式以及推论。这些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使用其他版本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
定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会聚作用
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而言,是会聚了一些或发散程度减小了一些
会聚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是会聚光束
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2.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3.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成像规律
名词
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2.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v
3.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f
4.正立或倒立
5.放大或缩小
6.实像或虚像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又可以用眼睛看到
总是倒立的
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
总是正立的
成像规律
成像图
说明
实像
1.实像必倒立
2.物与像分局透镜两侧
3.放大、等大。缩小
4.物体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且像越来越大
5.实像移动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反
虚像
1.虚像必正立
2.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
3.一定是放大的
4.物向透镜移动,像也向透镜移动,且像越来越小
5.虚像移动方向跟物体移动方向一致
透镜一部分被遮挡(或破裂去掉一部分),仍生成完整的像,只不过像变暗
凸透镜成像实验
注意事项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光屏得不到像的原因
1.蜡烛在焦点以内
2.烛焰在焦点上
3.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4.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屏无法移动到该位置
应用
近视眼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形成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矫正: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
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
形成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
矫正:佩戴凸透镜
明视距离
在距眼睛25cm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因此,25cm的距离叫作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
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发散作用
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而言,是发散了一些或会聚程度减小了一些
发散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是发散光束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3.延长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透镜及相关概念
透镜:利用光的折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主光轴:透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每个透镜都有一个主光轴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透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字母:O)
焦点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汇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汇聚点,叫凹透镜的焦虚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