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考试知识点总结。
编辑于2020-09-13 15:20:3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概况
定义和范围
ICD-10分类(7类)
精神和行为障碍;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
流行状况和趋势
发病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危险因素流行日益严重
疾病负担不堪重负
防治策略和措施
一级预防为主,二三级预防并重,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综合防治
以健康促进为手段
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造支持环境
加强社区行动
发展个人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渥太华宣言》5个行动领域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与评估的方法
定量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测量疾病频率
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死亡专率、病死率
死亡专率=某人群年内某病死亡人数/同年该人群的平均人口数*1000‰
疾病分布(三间分布)
常用流行病学方法
筛检
筛检试验的效益用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表示
现况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
定群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研究
临床试验-病人-评价新药、新疗法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现场试验-个人-评价某种干预措施或形成某种适用技术的效益和效用
社区干预试验-社区全人群/社区某一人群-评价社区动员和支持性环境因素的效果和效用
定性研究
主要应用:知识行为态度研究;满意度评估;预防技术评价;支持性环境因素评价;社区诊断等
特点
1. 目的主要是索取潜在的主观信息
2. 发现和界定特定的未知或模糊的问题和现象
3. 获取定量研究无法获得的信息
4. 探测到受调查对象在定量的结构式调查中可能会合理回避或自我保护等掩盖动机、欲望和隐私
5. 由某一特定的社会角色代表组,反映某一特定社会层面的集体意识
研究方法
1. 决定样本量
信息量饱和;出现反向信息且达到饱和;社会角色充分;收集到关键实物证据
2. 决定抽样框
主观决定
3. 设计问卷
开放式问卷
4. 选择调查方法
5. 设计分析方案
编码设计;分析产出表格设计
6. 分析过程
7. 确认结果
8. 结果发布与伦理
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利用
慢病监测概述
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
美国CDC-危险因素监测系统BRFSS-随机抽取电话号码进行电话询问调查
发/患病率监测
健康档案
死因监测
意外伤害预防
根据发病机制分为:道路交通伤害、跌倒或跌落、中毒、烧烫伤、溺水等
交通道路伤害是全球伤害死亡的首位死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位居全球伤害死亡总数的首位
中国伤害居死亡顺位第5位
意外伤害是我国儿童的第1位死亡原因;我国伤害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位自杀、道路交通伤害、溺水
未满周岁婴幼儿-窒息;少年儿童-溺水和淹死;青壮年-道路交通和故意伤害;老年人-自杀和跌倒
农村前4位:自杀、交通事故、溺水、意外中毒; 城市前4位: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意外中毒
5E策略:工程、调整环境、强制实施、教育、评估
我国主要慢病的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
患病率最高的是家庭妇女,最低的是工人
分层量化估计预后和治疗的选择
4层: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
糖尿病
IFG、IGT
诊断
肥胖
中国:IBM<18.5体重过低;18.5-23.9正常;24-27.9超重;≥28为肥胖
肿瘤
持续升高:胃癌、食管癌;鼻咽癌20岁开始迅速上升,50岁后持续较稳定;肺癌先上升后下降;乳腺癌:双峰,青春期和更年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农村死因顺位的第一位,城市第4位
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干预
定义和特点
干预策略和措施
健康教育、促进政策的开发、创造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控制吸烟
一般人群、青少年、妇女、医生、教师、领导、吸烟者
平衡膳食
社区中老年、青少年、学生、工人、妇女
限制饮酒
静坐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社区居民、学生、工人、干部、退休人员
目标人群、干预措施、主要评价指标
慢病社区综合防治
概述
应具备的特点
“3个人群”
“三个环节”
防治组织-卫生部门、社会职能部门
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工作主体
通过三级医疗保健网实现
有监测系统和评价计划
应关注主要慢性病共同的危险因素,开展多种慢性病综合防治
目标
总目标
以健康促进为主要策略的干预活动的实施,降低人群中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水平,规范病人治疗和随访管理水平,抑制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趋势
具体目标
1. 政策发展目标
2. 机构改革目标
3. 社区参与目标
4. 人力开发目标
5. 全人群干预目标
6. 高危人群管理目标
7. 病人管理目标
8. 社区防治策略与措施的完善目标
9. 社区评价目标
主要内容
社区动员;社区诊断;社区综合防治规划的制定;社区综合干预;干预效果评价;社区慢性病监测;项目管理
社区动员的要素
开发领导;建立和加强部门间合作;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动员非政府组织和专业人员参与
社区诊断的目的
确定社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确定健康优先问题与干预重点人群及因素;为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健康促进是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重要策略
《渥太华宣言》5个行动领域
综合防治模式介绍
社区健康规划策略-PATCH模式
五个基本要素
社区成员参与;数据对项目发展的指导;参与者制定综合健康促进策略;评价重点在于信息反馈和项目改进;社区健康促进功能有所提高
程序
1. 社区动员
2. 收集和组织数据
3. 选择主要健康问题
4. 制订综合干预计划
5. 评价PATCH项目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
1. 社区动员
2. 社区诊断
3. 综合防治规划的制定
4.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建立
5. 社区综合干预
6. 社区综合干预的评价
7. 项目管理
慢性病综合防治项目介绍
芬兰北卡莱利亚项目
伊朗伊斯法罕心脏健康项目
我国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
3项基本原则: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促进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为主要技术手段和工作内容;以多种慢性病的综合防治为目标,以提高防治效果和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