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溃疡的形成与胃酸的消化作用有关。溃疡的黏膜缺损需达到黏膜肌层。
膝关节knee 1.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在人体生物力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2.它在参与下肢活动的同时还要承受较大阻力 3.起着对人体承重,传递载荷的作用 4.同时允许股骨和胫骨间较大的运动幅度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的终末阶段。
糖尿病DM: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消化性溃疡
定义: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溃疡的形成与胃酸的消化作用有关。溃疡的黏膜缺损需达到黏膜肌层。
发病情况
1.10%—15%的人一生中某一时期曾患过消化性溃疡 2.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高于胃溃疡,3:1;Hp检出率为90% 3.DU好发于青壮年,GU多见于中老年人
病因
胃酸、胃蛋白酶
无酸无溃疡
胃蛋白酶也有侵蚀作用
必须在强酸性环境下被激活引发溃疡
HP(幽门螺杆菌)感染
口口传播
粪口传播
人被认为唯一传染源
十二指肠溃疡的HP检出率达到100%
药物
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渗透入粘膜上皮细胞有直接毒性损害
NSAID(阿司匹林)造成胃肠道损害,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非甾体类抗炎药为双刃剑
子主题
遗传易感染
胃排空障碍
溃疡病理机理的指导治疗
没有胃酸就没有溃疡
没有HP感染就没有溃疡复发
有好的胃黏膜屏障就没有溃疡形成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慢性,迁延病程
常于诱因下周期性发作
与进食有关的节律性腹痛
DU:疼痛-进食-缓解(饥饿痛为主)
GU:进食-疼痛-缓解
症状
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上腹痛
伴随症状: 消化不良:反酸、嗳气、上腹胀、恶心、呕吐
体征
活动期:剑突下局限固定压痛点
缓解期:无明显体征
预防溃疡复发
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良好的精神状态
避免不良习惯
按时进餐、戒烟、少饮酒
治疗
目的: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预防复发、避免并发症
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药物: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阻滞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
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
保护胃粘膜药物:硫糖铝、枸橼酸铋钾
硫糖铝: 不被胃肠吸收 极易粘附在溃疡基底部 形成抗酸、抗蛋白酶屏障 防止H+反弥散障
枸橼酸铋钾: 沉淀于胃黏膜和溃疡基底部 保护粘膜 杀灭HP
方案:四联疗法——PPI+铋剂+二种抗生素 (抗生素组合: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
NSAID药物相关溃疡的治疗和预防——暂停或减少NSAID剂量 1.病情未能终止NSAID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2.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或溃疡高危人群——服用PPI预防
疗程: 1.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疗程:1—2周 2.十二指肠溃疡治疗:4—6周 3.胃溃疡治疗:6—8周
外科治疗
消化性溃疡无合并症原则上不需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征: 1.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无效 2.急性穿孔 3.器质性幽门梗阻 4.胃溃疡疑有癌变 5.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
诊断
消化性溃疡:节律性上腹痛,剑突下压痛
胃镜检查(诊断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方法)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适用于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
HP感染检测(尿素呼气实验(复查时的首选方法))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并发症)
穿孔
急性穿孔:十二指肠或胃前壁的溃疡发生穿孔,内容物溃破入腹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
慢性穿孔:十二指肠或胃后壁的穿孔并受阻于毗邻实质性器官形成穿透性溃疡。腹痛顽固,常发射至背部
幽门梗阻
癌变(报警症状和体征)
慢性病史,年龄>45(胃溃疡) 近期症状变化 出血与贫血不成比例 消瘦
发病机制
胃十二指肠的防御屏障
粘液屏障
物理性防御作用
化学性中和
粘膜屏障
上皮细胞
细胞间紧密连接
粘膜下血管丰富
正常时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是动态平衡的
当侵袭因素(胃酸、胃蛋白酶)上升,防御因素(粘液屏障、粘膜屏障)下降,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