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府角色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学导论第四版第二章:政府角色笔记整理。
编辑于2020-09-26 11:50:36第二章 政府角色
引言
人们对政府角色的倾向
弱化角色
(20世纪80年代初)奉行自由市场模式的人,认为政府介入了自己不该介入的领域
强化角色
21世纪的前十年重视政府的概念卷土重来,因为恐怖袭击事件和全球经济危机,政府角色得到加强
政府扮演的角色
法律框架的制定者
负责制定各种规定、税收、许可、基础设施、标准和就业条件等,影响私人市场中的决策
收入分配者
公共部门是私营部门产品和服务的超级买家,政府要对社会中富人和穷人的收入再分配,以维护社会公平
公共产品提供者
教育、医疗、社会保健、环境、公共交通、法律和秩序、城镇规划和福利设施等。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只能由政府提供。
公共部门的必要性
含义
公共部门是指致力于提供服务或商品的部门,服务的规模和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意愿决定的,而是取决与政府部门的决策,在民主政体下,取决于公民的代表的决定
存在的必要性
公共部门是公共、政治决策的产物,是市场过程作用的结果。
政府是以命令为基础的它能强制人们服从,而市场则是以自愿为基础的
和私人部门的关系
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私营部门依赖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政府依赖私营部门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并缴纳税赋。
政府的基本职能
世界银行(五项)
确立法律基础
维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包括宏观环境的稳定
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基础设施
保护弱势群体
保护环境
安德森(七项)
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架构
提供各种公共物品与服务
解决与协调团体冲突
维护竞争
保护自然资源
确保商品和服务的可及性
维持经济稳定
政府工具
内容
政府干预的方式,政府行为正当化所采用的机制,以下四种工具得以实现
政府供应
政府通过财政预算直接提供商品或服务
补助金
资助私人领域的某些公司或组织,是供应的次级类型
生产
政府出于销售的目的生产商品和服务
管制
经济性管制
鼓励企业和其他经济从业者从事或避免从事某些活动
社会性管制
通常为了保障公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尤其是有关质量标准、安全等级及污染控制等方面的事情。
改革管制和管制体制已经成为公共部门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进一步分类
萨拉蒙(更宽泛)
巴达克(11种)
运用
不同时期主张采用不同的工具
公共部门提供服务减少、通过合同形式由私营部门和自愿组织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不应被视为政府供应的减少,纳税人依旧通过政府预算承担成本。
作为公共政策基础的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表现
公共物品供给失灵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分
非排他性、无论付费与否都可从中受益
公共物品具有争议性
很少有毫无争议的公共产品,如国防,由全社会缴纳税赋,而不仅是重视武装力量的人来付费。
价值性产品
社会中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如教育和医疗保健,可以是排他性的,很多国家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提供这些产品。
外部性
市场交易会对第三方和或环境产生影响人,们可以通过市场购买私人物品,但由此产生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却没有根据可能引发的问题按价付费。
自然垄断
有些商品或服务有边际成本不断降低的特性,当将其提供给一个消费者又提供给另一个消费者,其成本会变得更低的情况。趋向于只拥有一个单一的供应者。
不完全信息
信息不足或信息不对称,市场无法达到最佳
市场失灵的限度
市场失灵理论为政府行为提供某些指导,但并未提供完整答案
有专业认为市场失灵理论会导致更多的政府干预,也有人认为其可以缩减政府认为的活动范围。
政府干预的阶段
自由放任的社会
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
政府的职责(亚当.斯密)
国防职责
提供法律制度
提供公共物品
评价
是重商主义理论的反叛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工商业本位”,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至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
政府和政府机构并不比经济体制自我改善的动因更重要,政府应仅仅作为市场的推进者,政府干预是不轻易使用的终极手段。
至今仍有根本的影响
福利国家的产生
时代背景
积极影响
带来选举上的好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欧洲国家实施详尽的福利政策:“从摇篮到坟墓”
福利政策确实使普通民众受益
存在问题
财政问题
政治支持困难
福利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与政治理论已经逐渐没落
新古典主义
背景(经济理性主义)
理论类容
个体理性假定
模型的精致化
市场力量的最大化
政府的回归
(1) 1992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当选象征着政府主义的回归。(2) 2001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遭恐怖分子袭击以后,人们对政府的正面评价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后的美国大公司的破产,致使人们要求更多的政府干预以保持私营部门的秩序。(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围绕政府角色而产生的问题到达了顶点,人们需要政府的干预来支持私营部门。(4)当前,几乎没有人再主张进一步扩大公共部门的范围,但是,也没有多少人主张进一步大规模缩减公共部门的范围。
政府的规模
时代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担心政府会走向“破产"。政府支出所占的比例似乎在不断增加,人们担心私营部门会变得边缘化。政府的规模与效率的关注引发了对政府规模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的质疑。
衡量指标
最常用的标准是看政府支出在经济总体中所占的比重
发展趋势
不存在政府的最佳规模或最佳作用,即便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政府,一些人也会感到他们的自由受到威胁。
早期的公共部门改革的目的在于削减政府规模,但这方面的改革大都失败了。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国家的政府支出的增长。没有支出的增长,毫无疑问金融危机可能会加深。支出的增长引发了政府是否过于庞大的争论,导致出现新一轮的公共部门的削减。
结论
公共部门改革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关于政府角色的实用主义时代已经出现。
政府规模的问题有必要变成政府做什么的问题。
公共管理者有必要了解他们在整个政府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政府角色相关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