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发展理论
主要考察以下三个论述题: 考题1: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考题2:论述对于小学生的人格发展。 考题3:论述对于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下图主要论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原理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观
发展是一个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过程,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冲突良好解决——积极人格 冲突未能良好解决——消极人格
阶段
年龄 任务(冲突) 事件 积极 消极 教师/家长 0-1.5 信任对怀疑 喂食 信任、乐观 怀疑、不安 提供食物、爱抚 1.5-3 自主对羞怯 吃饭、穿衣、如厕、训练 自主、自信 羞怯、对自己怀疑 允许自由探索,给予适当关怀和保护 3-6、7 主动感对内疚感 独立活动 主动感、责任感 内疚、自卑 监督而不干涉 6、7-12 勤奋感对自卑感 入学 勤奋、胜任工作、交际能力提升 自卑、退缩 教师鼓励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奋 12-18 角色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同伴交往 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自主选择并努力 对未来迷茫 鼓励自我认同,体验胜任感,体验成功 受前几个阶段影响 18-30 友爱亲密对孤独 爱情婚姻 亲密感 孤独感 同伴帮助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30-60 繁殖对停滞 抚育子女 关爱家庭、社会责任感 不关心他人 60岁以后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反省 接受生活 满足 绝望
评价
优点
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整体研究人格
贯穿一生,教育心理学上最早研究人一生的
局限性
忽视意识、理智等高级心理作用
合理性缺乏实证性的支持
应用
总体
揭示人格发展连续性,阶段性,为教学提供指导
提示教师 恰当教育--解决危机--积极人格(提供人格发展的思路)
对于小学生:解决勤奋感对自卑感
教师意识:学生总是努力保持积极自我形象,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个体
提供挑战性任务和支架,让学生体验成功和胜任感
正向评价
对于中学生:解决角色统一性和角色混乱
教师意识:不应将其当“孩子”看待
不应在其他同伴中轻视青少年(都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给予明确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